進入數字時代,遊戲藉助自身的數字交互演繹特性,成功構建出具有高效觸達能力的「教育容器」。作為日活超 3000 萬的歡樂競技手游,《蛋仔派對》以 UGC +模式為教育載體,廣泛連結文化、科普等知識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成功,實現了「教育容器」的功能最大化。前不久,《蛋仔派對》聯合新華社衛星新聞實驗室,共同開啟的登月科普聯動便是最佳的例證之一。
在此次聯動中,圍繞對中國登月領域所取得的成果,雙方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副研究員芶盛以連載科普視頻的形式為大家普及探月工程知識。玩家不僅能夠了解到月球的基本構造、探月空間站建立的必要條件,還能從文化層面形成對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飛天夢想的情感鏈。截止目前,五期科普視頻獲得了熱烈追捧,總播放量突破了1400萬+,可以說將看似枯燥的科技只是,用年輕人更喜愛的形式表達了出來。
同時,雙方還共同發起了「月球漫遊記」地圖搭建賽,在「UGC+」模式的加持下,鼓勵玩家釋放想像力,將古往今來國人對於月球的探索與嚮往,轉化成可交互體驗的地圖中,實現知識由理論到實踐的創造性轉化,吸引了廣大玩家踴躍參賽,數據顯示,遊戲內圍繞搭建賽主題#月球漫遊記已產生了2876張地圖,總遊玩數突破千萬。
除了將學以致用的教育精神放大遊戲內地圖UGC生態中,《蛋仔派對》還致力於提升玩家的安全意識,增加社會閱歷。此前,《蛋仔派對》聯合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守滬喵」,共同開啟防詐科普教育,提升玩家的防詐意識,形成獨立的判斷力和鑑別能力。
雙方將「守滬喵」和「蛋仔」兩個人氣 IP 的互動,轉化成了趣味的連載漫畫,多角度演繹詐騙情景,以此輸出寶貴的防詐知識,以「洗腦式」的防詐口訣加深未成年對於網絡詐騙的防範,更好地建立自我保護認知。同時,雙方未來還將聯手打造「防詐 UGC 地圖」,以 UGC+ 構建沉浸式、互動式的交互場景,完成對防詐意識的進一步深化。
無論是與新華社的聯動,還是合作上海通信管理局,《蛋仔派對》在探索遊戲賦能教育、傳遞正向價值的路徑上,已經開拓了諸多成功的場景。更早前,《蛋仔派對》聯合網易有道開闢了「UGC+教育」的新航道,將圍棋學習、英語教學等多個教育場景融入到交互創作過程中,將理論知識以更易於接受的形式進行呈現,實打實地完成了教學實踐賦能。
立足這一模式的場景化、功能性拓展,《蛋仔派對》大量的 UGC 地圖,將歷史文化、文學經典演繹出了新的高度。如《蛋仔食物的一生》地圖,便以寓教於樂的互動形式,對生物學科中消化知識展開了趣味演繹,讓玩家能夠更好地吸收對應知識。再比如《桃花源記》地圖,將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鮮活地呈現了出來,讓中國文學經典變得更具親和力。得益於這種創新的實踐,《蛋仔派對》參展二十九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可,還登上了央視新聞。
此外,也因為 UGC + 模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指導,中國遊戲產業研究院主辦的中國遊戲創新大賽上,《蛋仔派對》喜提含金量十足的「最佳創新遊戲大獎」,並榮獲了「最佳創新團隊獎」殊榮。
教育,是培育自我發展、促進人與世界相融的重要手段。整個教育過程,不僅釋放了信息知識文化,也將價值傳遞給更多人。《蛋仔派對》持續的教育價值探索,與其自身的正向文化形成了良好的交融,持續助力新世代補全價值觀「拼圖」,完善認知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