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績,或者表現優異,你會獎勵他什麼?
廣東惠州,一位父親在中考前跟兒子約定:
只要你能考650分,就獎勵你1000元。
兒子聽後,卯足了勁兒認真備考,考出了681分的好成績。
他興沖沖地等著父親兌現承諾。
可父親一聽他要買遊戲機立馬反悔,並明確表示獎勵作廢。
這讓兒子很生氣,他怒懟父親:
「你只是有經濟支配權而已,我現在能工作賺的比你多!」
父親擔心兒子沉迷遊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這種出爾反爾的做法確實不妥。
孩子辛苦了那麼久,想買個遊戲機放鬆一下也未嘗不可。
681分就是對孩子能力的證明,說明孩子有足夠的自制力。
最重要的是,答應了給孩子的獎勵就要兌現。
否則,會嚴重破壞孩子對父親的信任感,傷害父子關係,甚至還可能挫傷孩子的學習熱情,導致孩子「報復性」擺爛。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Part.1
獎勵不兌現,
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父母約定好的獎勵,對孩子來說不光是物質滿足,更是一種肯定和尊重。
孩子拼盡全力,好不容易完成目標,滿心歡喜期待獎勵,卻發現父母不認帳了。
那種失望、委屈、怨恨和悲憤,哪怕過去多年,依然會讓孩子無法釋懷。
張歆藝曾講過讓自己耿耿於懷的一件事。
小時候,她特別想要一雙99元的小白鞋,媽媽承諾她考進班級前幾名就給買。
為此,張歆藝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超額完成目標,考進年級前幾名。
可是媽媽卻食言了,沒有給她買小白鞋。
那雙鞋彷佛成了張歆藝心中的一個執念,每當想起都會遺憾難過,長大後甚至養成了囤積小白鞋的習慣。
如果只是有缺憾或委屈還好,最怕孩子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
《少年派》中,妙妙有次考試全班倒數第一,為了激勵她,父母答應下次考試進步獎勵1000元。
結果,妙妙真的在下次考試中進步飛速,考了全班二十多名。
可母親卻不願意兌現承諾掏錢了,妙妙一氣之下揚言「下次再也不想考好了!」
因為1000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熱情和動力,豈不是得不償失嘛!
父母承諾給的獎勵,卻總是不兌現,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知乎上一位網友的回答,讓人心疼。
母親無數次答應她,只要考得好,就可以換手機,換跑鞋,買摩托……
最後卻都食言了。
一次又一次的欺騙,讓她感到絕望,並對母親失去了親近感、信任感和期待。
長大以後,她不願回家,甚至想盡一切辦法考走遠離母親。
父母承諾的獎勵長期不兌現,會給孩子造成深刻的絕望和沉重的打擊。
可惜,有些父母卻不以為然。
一位父親在知乎上求助,不想給孩子兌現許諾了怎麼辦。
這位父親想通過開空頭支票,來達到目的,看似是走捷徑,其實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會因此崩塌,親子關係也可能因此產生一條無法癒合的裂痕。
Part.2
不恰當的物質獎勵,
效果適得其反
很多父母倒是做到了一諾千金,答應給孩子的物質獎勵就一定會兌現。
只不過,有時候,結果依然不如人意。
《家有兒女》中,曾發生這樣一幕。
夏東海為了鼓勵三個孩子參與家庭勞動,告訴他們做家務可以兌換卡片,卡片可以換取零花錢。
這一招,的確很見效。
3個孩子非常積極,爭著搶著幹活。
可沒多久問題也出現了。
為了換錢,3個孩子每天要做七八頓飯;
衣服不管幹凈與否,全都塞到洗衣機洗;
地板每天擦三遍。
夏東海一看不對勁兒,趕緊取消了物質獎勵。
沒想到,孩子們的態度立馬180度大轉變,他們從無比積極變得懶散懈怠,不願做任何家務。
為什麼獎勵會失效呢?
那是因為單純的、沒有限度的物質獎勵,會破壞孩子的內驅力,把本該自己做的事情當作一種交易。
有獎勵才做,等獎勵沒有了,他們就失去了興趣和動力。
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做過一項實驗,他隨即邀請一些學生去做有趣的智力難題。
第一階段,全部學生都沒有任何獎勵;
第二階段,第一組的學生每完成一個難題後,就給1美元獎勵;第二組學生沒有獎勵;
第三階段,讓每個學生自由休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結果發現,第二組沒有金錢獎勵的學生,才會在休息時主動解題。
實驗證明:
當一個人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時,給他提供獎勵結果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他內在的吸引力。
這就是所謂的「德西效應」。
物質獎勵,會削弱孩子本來存在的內部動機。
雖然短時間內能激發孩子的動力,時間一長,就會讓孩子喪失興趣和熱情。
Part.3
精神獎勵才是王道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獎勵作為一種激勵手段不可或缺。
只不過我們需要選對合適的獎勵方式,才能達到激發孩子內在動力的目的。
相比物質獎勵來說,精神獎勵才是王道。
育兒心理學家J.Alice曾講過7個精神獎勵法,分享給妞們:
- 第1,獎勵孩子可以種植一顆屬於他的小型植物,讓孩子享受勞動的快樂,體驗自然生命;
- 第2,獎勵孩子可以選擇扮演爸爸或者媽媽,讓孩子體驗權威感;
- 第3,獎勵孩子可以決定一日三餐可以吃什麼,讓孩子享受個人的決定權利;
- 第4,獎勵孩子可以決定周末的一天如何度過,讓孩子享受自由,支配時間的權利;
- 第5,獎勵孩子周末可以晚睡一小時,讓孩子享受娛樂時間加倍的快樂;
- 第6,獎勵孩子實現一個小願望,讓孩子享受努力帶來的成就感和快樂;
- 第7,獎勵孩子可以決定今天有誰來做家務,讓孩子將體驗努力得到的特殊權利。
除了這些,還需要給足孩子精神肯定。
語言上:口頭讚揚、大方讚美
比如:
「你太牛啦!你是我見過最用心最努力的孩子。」
「繼續加油哦,照你這麼下去肯定會越來越棒!」
行動上:樹大拇指,擁抱、拍肩膀
這些肢體語言,能帶給孩子力量,讓孩子倍感鼓舞,自信爆棚。
溫馨提醒:
如果孩子沒能達到預期效果,也不要對他諷刺嘲諷。
給孩子適當安慰,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和力量。
告訴孩子他哪裡做得很好,哪裡做得還不夠,幫他分析所在,和孩子一起商討改進方法。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獎勵,這是對他努力和成果的一種肯定。
建議妞們多給孩子精神獎勵,少量地配合使用物質獎勵,效果更好。
切記:
約定好的獎勵,一定要兌現。
讓人欣慰的是:
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父親已經認識到錯誤,和孩子道歉,並同意了孩子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