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如今暴漲的比特幣,很多投資者想盡辦法想要進圈子裡來分一碗粥。而就目前情況來看,普通人要想獲取數字貨幣一共有兩種方式:一是挖礦,二是去交易所交易。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白皮書的作者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伺服器上,親手創建了第一個區塊——即比特幣的創世區塊,並獲得了系統自動產生的第一筆50枚比特幣的獎勵,第一個比特幣就此問世。也就是說第一個比特幣是挖礦得來的。
所以在比特幣還在初期的時候,部分比較懂電腦的玩家只要在電腦上裝上一個不錯的CPU,然後下載一個軟體就可以開始自己計算解題了挖取比特幣了。這也造成了後來為什麼一個用戶敢用1萬個比特幣買了25美元披薩的故事。 但是因為區塊的數量固定,每四年產量都要減少一半,參與計算的人就越來越多,挖到的幣也就越來越少。
挖礦已經從CPU挖礦到了ASIC時代,我們已經不再是只用幾台礦機來挖礦了,一般都是礦場來進行挖礦,消費者只要購買礦機然後定期支付電費就可以坐等收益了。整體上來看礦機有優勢就是風險小。只要你投入一部分的買礦機的資金和電費就有可能會產生比你投入要高好幾倍的收益。相比於去交易所炒幣,風險還是要小很多的。
而挖礦也存在諸多弊端。一是門檻高。想要用礦機挖礦首先必須要買礦機,同時還要計算你的時間成本,如果你是買一個礦機的話,你需要自己付出很多的電費,而且你也不知道何時才會挖到礦,如果一直沒有挖到可能就要一直讓礦機運作下去,這樣的成本也是挺高的;二是比特幣產量減半造成挖礦難。因為比特幣有固定的數量,並且每四年產量都會減半,導致未來的比特幣數量越來越少,挖礦的人越來越多,幣是越來越難挖到了;三是不可控因素多。去年6月,四川突降暴雨,幾個海拔低的礦場都遭殃了,其中還有上萬台機器的大礦場。2000多台礦機才被搶救出來。成本價5000元的礦機,如今變成一堆廢鐵,一下子就損失慘重。
第二種方式,就是直接將資金進入交易所,直接交易數字貨幣。直接交易的好處,一是門檻低,你不需要繁瑣的認證就可以直接在交易所里買賣交易;二是成本低。在交易時只需要付一些交易的手續費就可以了,成本是很低的。
然而交易所買賣的劣勢也尤為凸顯,就是風險高。雖然炒幣跟炒股性質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炒股是有漲跌幅限制的,炒幣則沒有,很可能一個幣在第一天會漲100%,也有可能在第二天暴跌200%。而且它是24小時都浮動的,這樣使得用戶不容易掌握幣價的波動,所以風險是很高的。
對於各位投資者來說,買幣是門檻低但是風險性大,用礦機挖礦是風險較低但是門檻較高。所以,如果你想踏步進入幣圈世界,就趕快做出你的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