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你了,但也真心希望你好

2019-11-27     雜亂無章

「手起筆落,天地廣闊」

文 / 張荊棘

一。

收到請帖那天,我跟他坐在茶餐廳的角落,我點的是腸仔雙蛋和凍檸茶,他要的是公司三文治和凍奶茶。我們當時正聊著各自最近的工作,我說我帶團隊時遇到的麻煩事,他說他想從學校離職,去做自己的培訓班。

然後,就幾乎在同一時間,我們的手機螢幕都亮了起來。

我低頭看了一下那條信息:

「我要結婚啦,16號你來不來?」

我拿起手機,給即將成為新娘的她發去:「應該去吧。」

她馬上回復我:「你不來你就死定了。」

我笑了下,因為那句話讓我想起高中的我們,她還是沒怎麼變,大大咧咧,有時候活潑得不像個女生。

在「死定」之後我回復她:「好啦,我肯定會去的。」

將手機放下的時候,我剛想問我對面那位是不是也收到了同樣的微信,卻發現他正在認真盯著手裡的那杯凍奶茶。

幾秒後,他才發現我正在嘲笑他,他把拳頭舉起來,說:「滾。」

二。

「我去不去好呢?」他向我發問。

「去的話好像有點尷尬,不去的話,又好像有點可惜。」他在自言自語。

我把凍檸茶喝到只剩冰塊,我說:「肯定去啦,你忘了高考最後一天你跟我說了什麼嗎?」

「說了啥?」他就是今年幾十年幾乎瞪大眼睛,表示自己早就忘光了。

「你說,」我一邊說一邊翻自己的朋友圈:「『終於可以放棄了』。」

「真的假的,有那麼壯士斷臂嗎?」

我說「真的」。之所以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高考結束後,我們三個一起在校門口拍了一張照片。

當時我媽幫我們三個拍完照後,我拿給她看,她還說「不行,拍得我不好看」,而他卻搭著我的肩膀,說:「我終於可以放棄了。」

我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所以答應了女生的重拍要求,因為這有可能,是他們的最後合照了。

我那時候還把這照片發到朋友圈,問:「不知道三年後我們還能不能這麼要好。」

所以等我把朋友圈展示給他看的時候,他才承認他說過那句話,並且留下一句對自己的肯定:「沒想到我以前這麼文藝。」

「喂,你還沒告訴是不是真的要去。」他回到正題。

「你會去的。」我說。

「為什麼?」他問。

「誰會錯過自己高中喜歡過的人的婚禮啊?」我回答。

「也對。」他也把自己的凍奶茶一口氣喝光了。

三。

那天晚上,我發微信問她:「你請他沒有?」

好朋友的默契,就是永遠不需要指名道姓。

她回答我:「請啦,發給你的時候就發給他了。」

「那他去不去?」我承認我是帶著取笑的心態發問的。

「他說來,而且要給我封大利是。」她給我發的時候還帶著一個「偷笑」的表情包。

「小心是520。」我給她發去消息。

「去你的。」她如此回復我,語氣的確不像是一個快要出嫁的女生。

我還記得,大二時這位男生終於找到自己的女朋友之後,我跟她出來喝了一次下午茶。期間我們又聊起以前的蠢事,然後聊到男生的近況。

她問我:「他真有女朋友啦?」

「我說是啊,你沒他朋友圈嗎?人家都發了。」

「唉。」她嘆了一聲。

「你唉什麼,不是一直不喜歡人家...」

「你不懂,」她想了想之後回答我:「有一個說會一直喜歡你的人,現在明確告訴你,他不喜歡你了。這件事放在誰身上都會覺得有些許難受。」

怕我誤會,她又補充:「我不是說我喜歡他啊,但其實也不是不喜歡他,算了,這件事說不清楚,就是失落而已,你懂嗎?」

我回答「我可以理解」。

這次對話,直到此時此刻,那位男生都不知道曾經發生過。

四。

等我到婚宴門口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七點了,我打電話讓他出來接一下我,因為我那天下午讓他幫忙拿多三百現金。

但我站在門口給他打了好幾個語音電話他都沒接,於是我只好打給其他同學,然後讓他們趕緊叫他出來。

兩分鐘後,他跑著出來。

我笑他「也不用這麼著急迎接我的」,他調侃說:「怕你打我嘛。」

後來才意識到,他的著急不是因為我等著現金才好封利是,而是因為他不敢一個人路過新娘跟新郎。

進去之後,我找到新娘,把紅包遞給她:「要長大咯。」

她帶著白色的頭紗,手上戴著好幾對金手鐲,臉上畫著新娘妝,身後還有一些姐妹幫她拉起婚紗的裙擺。

新娘接過紅包,笑著問我:「什麼時候到你呀?」

他在我身後插嘴:「怕什麼,下一頓就是基哥(他們就是這樣叫我的)的啦。」

我說:「我才不想這麼早結婚。」

「二十五歲還早?」他們兩個同時問道。

「在這裡確實不早,但是廣州,二十五歲太早了,人生才剛剛開始呢。」說完,我們三個人一起大笑。

當時賓客也都陸續進來了,為了不給新人添麻煩,我對她說「我先進去了」,她回答我說:「謝謝你們來我的婚禮喲。」

同樣的話其實我今年已經聽了不下五遍,但可能是因為她是我真正的好朋友,所以難免會在那一瞬間掉進背景音樂里,然後快速在腦海里回放高中三年的畫面。

再抬頭,已經是她跟新郎一起步入禮堂中央的畫面。

我拿起手機,希望為那一刻做點我能做的記錄。

我用手肘碰了一下他,說:「新娘真的好美啊。」

他回答我:「是啊。」

五。

散席後,一群同學提議說去喝東西敘舊。

我跟他坐的是同一輛車,按劇情發展,這時候我們應該聽一首《那些年》,但可能是為了防止氣氛太過傷感,所以我們只是搖下車窗,繼續聊著舊同學們的變化。

只是說著說著,又聊到「以前的喜歡」這個話題。

他問我:「為什麼高中時的感覺,現在仍然記得那麼清楚呢?」

我回答:「聽說過契可尼效應嗎,二十世紀20年代的時候,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會對未完成的事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所以正是因為你從未完成過『跟她在一起』這件事,所以會記得更加清楚。」

「你的意思是,」他繼續問:「如果當初成了,我會根本不記得自己有多喜歡她,做過多少好笑的事情。」

我說:「是的,我是這麼看的。」

「那什麼時候能結束呢?」他問。

「今天應該就能結束了吧。」我說。

他盯著眼前的紅綠燈,苦笑了一下說:「哈哈,很有道理,因為『看著她嫁給別人』這件事,也算是我心中未完成的事。」

最後。

我可以確認的是,他其實已經不喜歡她了,因為在最近兩年的交談里,他提到的更多是之前與現在的女朋友,而不是她。

而今天這篇文章,之所以一直在製造「他可能還喜歡她」的假象,是因為他又確確實實「喜歡」著她。

只是這種「喜歡」,早已經不是高中時的那種幼稚且濃烈的「喜歡」,而是對過去的那個「喜歡著你的我」的懷緬與嚮往。

所以她的婚禮,不僅僅預告著兩位新人即將答應陪伴對方一輩子,也預告著某些人的「喜歡你的我」徹底成為某種應該壓在心底里的回憶。

這有點像是「你保管了一個很重要的禮物很久很久,但終於要將它放下」的感覺。

不過這個放下的過程,不會滋生任何遺憾,傷感,雖仍然會有些許不服,但更多的,是:

「祝你和我都幸福。」

作者/ 張荊棘

插圖/ 5M 浩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yhpvm4BMH2_cNUgylh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