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弩為主的步兵軍團的消失

2019-12-22     治國評論天下

以弩為主的步兵軍團的消失

戰國後期,戰爭技巧達到最高水平,那是健康成年男性皆兵的時代,那是農閒時期軍訓的時代,那是長期人均軍事投入最大的時代,軍人或軍隊平均裝備最好的時期,大物資投入,帶來極強的軍事戰鬥能力。步兵方陣或圓陣是軍事物資大投入的典範代表,漢武帝時期的李陵曾經訓練過這樣的步兵方陣,李陵率領5000步兵,用戰車攜帶大量輜重,深入匈奴草原,取得輝煌戰果。據估計,李陵的這5000步兵,攜帶了大約500萬支箭,幾千支弩,最後,由於攜帶的箭被射光了,導致李陵步軍團被殲滅。如果其能攜帶1000萬支箭,甚至只需要比500萬支箭,再多200萬支箭,李陵步軍團就完全可以凱旋而歸。當時平均每發射100多支箭,射死一人,李陵步軍團大約用這500萬支箭,消滅了幾萬匈奴騎兵。

李陵步兵軍團的組織模式在戰國時期是最基本的軍隊組織模式,漢朝時期已經很少了,估計到隋朝時期就已經絕跡了。如果事實真的這樣,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大量消耗箭支的步兵軍團逐漸絕跡的呢?

這種依靠弩兵的步兵軍團是需要長時間訓練的,需要每個軍人積極參與,是長時間戰國戰爭進化出來的陣勢,融合了大量的軍事技巧或知識。一旦這種系統龐大的軍事技術失傳,恢復起來是很困難的,僅靠書本上記載的信息,是難以重新建立這種強大步兵軍團的。當然,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困難一些,李陵就成功進行了這種嘗試。李陵時期距離戰國很近,李陵是秦國隴西地區人口,秦朝沒有破壞秦國地區的軍事組織,秦朝隸屬的秦國地區人口依然保持著戰國的軍事技巧。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隴西地區,這應該是李陵可以恢復這種以弩為主的步兵兵團的重要原因。

這種依靠弩兵的步兵軍團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軍事物資的軍隊,一旦失去戰國這種高度競爭的國際關係環境,這種大消耗的軍隊就很容易被淘汰。在大一統的環境下,戰爭很少,這種以弩為主的軍隊,不需要存在。在亂世時期,戰爭又過度頻繁,物資處於緊缺狀態,也難以供應這種大消耗的軍團。

大一統的情況下,需要與遊牧人口對決,此時騎兵顯得很重要,騎兵成為朝廷的重要軍事支柱。騎兵在對付國內的各類叛亂或起義時,具有迅速行動的神奇功效,要明顯比這些以弩為主的步兵軍團有價值。對付遊牧人口,騎兵可以迅速深入大草原,可以完全擊敗遊牧騎兵,這也比以弩為主的步兵軍團有價值。以弩為主的步兵軍團,主要適宜北方漢族區域範圍內的戰爭,適宜短距離的強力攻擊,在戰國時代,尤為有價值。在大一統的情況下,就顯得價值不大了,被淘汰也就自然而然了。

馬掌和馬鐙的出現促使騎兵戰鬥力迅猛提高,促使騎兵不僅在與遊牧人口戰鬥時顯得很重要,就是在農耕地區,也逐漸重要起來。並且騎兵鐵質盔甲的普及,也導致弓箭戰鬥力下降,弩兵軍團的優勢逐漸被騎兵取代,結果自然是,騎兵軍團逐漸代替了弩兵軍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xlsT28BMH2_cNUgnv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