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倫敦建築聯盟AA最難申請的DRL畢業展

2023-08-16     UniDesignLab

原標題:2023倫敦建築聯盟AA最難申請的DRL畢業展

轉自:RAC設計課堂

AA Design and Research Lab( DRL) MArch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是AA十個Taught Postgraduate Programme項目當中最熱門的專業,也是AA最難申請的專業之一。很多同學對於AA參數化的印象也大多來源於這個專業,由Zaha Hadid建築設計事務所合伙人之一的Patrik Schumacher等人創立於1998年。

https://pr2023.aaschool.ac.uk/programmes/architecture-and-urbanism-drl

DRL是一個16個月的專業設計研究計劃,可獲得建築與城市規劃碩士學位(MArch)。在過去的20年中,享譽全球的實驗室一直處於設計實驗的最前沿。在設計,計算和製造業方面開創了先進的方法,並基於一個不斷發展的三年研究周期的框架,從城市規模到納米尺度,研究建築和城市化。在建築、設計和工程領域的創新者的帶領下,DRL追求超越建築的跨學科設計方法,促進與法拉利、費斯托、AKTII、Reider和奧迪科機器人等公司的合作。該實驗室是一個合作和充滿好奇心的空間,旨在培養能影響該領域的下一代的建築師。

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看看被留學生譽為AA皇冠上的明珠-DRL2023的學生項目作品吧!

01

ANNA KONDRASHOVA, ATA YUKSEL, SHENGYING TAO, SORAVIS NAWBHANICH

自動助焊劑

AUTOFLUX

AutoFlux 體現了兩個關鍵概念,即響應機械系統的理念和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的理念。

我們的項目從基礎設施層面解決城市洪水問題,以創建一個可居住的反應系統,該系統能夠同時抵禦洪水,並在不久的將來提供一種新型的綜合住區,一種在城市洪水狀態下共存和繁榮的住區。這些單元在兩個尺度上發揮作用,致力於減輕即將到來的洪水,而單元本身能夠利用水來實現結構和自給自足的功能。通過可部署的氣動系統,這些單元作為一個交流集體運行,對不斷變化的洪水狀態以及彼此之間做出反應。

左:AutoFlux- Expanded Unit

右:AutoFlux- Compacted Unit

AutoFlux - Intentional Extrusion Stringing Research

02

BEIQI GAO, HAOHONG MA, JINGHAN LI, XINYUE WANG

適配器

ADAPTER

我們專注於在環境危機日益嚴重的背景下探索建築的潛力。在設計能夠有效適應不同氣候條件帶來的挑戰的住宅方面,我們試圖以適應性和動態的方式擴展建築話語。

通過一系列研究,我們得出結論,當前與人類棲息地相關的氣候問題幾乎都與全球變暖有關。然而,它們對人類居住的影響因其影響的持續時間和程度而異。經過總體分析,我們試圖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深化我們的研究。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一種被稱為「寒潮」的現象因其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而引起了我們的關注。

我們試圖詳細闡述寒潮對人類棲息地的影響,並將其概括為三個方面:溫度變化、複雜的風環境以及不同階段與水的介面。因此,我們主要研究了三種具有對不同類型環境因素具有抵抗或利用潛力的原型。

03

JAYANAVEENAA PERIYASAMY, PANAYOTIS IOAKIM, YIFAN YANG, CAROLE EL DANAF

梅塔希斯

METAXIS

我們的STUDIO以 Elemental 的理念為中心,特別是它作為技術的現象。在我們的項目中,我們將蠶視為活的有機體,它能夠通過沉積與空氣接觸後凝固的液體來形成線條。從本質上講,這些線條是液體和空氣之間相互作用的產物。

我們對蠶獨特的能力特別感興趣,它可以建造單獨的繭,同時共同形成更大的基礎設施來移動。蠶通過身體運動沉積出粘性線的現象,以及該線為自身創造空間的行為,可以抽象為一種生成可居住空間的建築技術。我們的空間概念為在現有城市環境中作為建築基礎設施的建築物之間建立聯繫提供了機會,最終增強可達性並提升城市居住空間。

論文命題探討了一個潛在的現代主義項目,重點關注從未實現的連通性。我們認識到利用我們的現象作為混合連通性和可居住空間的手段的潛力。通過抽象蠶的集體行為,在現有環境下構建空間基礎設施,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多尺度系統來創建基礎設施網絡。該項目旨在開發一種在空間中繪製線條並生成體積的技術。

Intervention in the Reagents Park

04

MATTIA BADIANI, IPEK DÜZOVA, NATALIE LYNNE JABLONSKI, EUGENIO TENAGLIA GIUNTA

AÉRO

航空航天

Aéro 是一個旨在在地球大氣層和水圈的廣闊邊界內進行空間展開的項目,作為一個自適應和自我調節的空中集水建築系統。

受到「氣球」蜘蛛令人著迷且不可預測的空中旅程以及這些英勇的不受控制的飛行所產生的輕質纖維結構的啟發,Aéro 的目的是根據人類和自然的需求收集、移動和重新分配不同狀態的水。Aéro 的開發基於主要是被動、適應性和對大氣做出反應的行為策略。

05

CHOMDOEN CHONGWATTANANUKUL, DARIA ZOTOVA, JIWOONG YANG, PAVEL ZOTOV

SOUND AS PHENOMENON

聲音作為現象

聲音作為一種波動現象,是一種非常自然和原始的元素,世界上的一切都有影響行為的頻率。聲音可以被視為一種無形的物質,看不見摸不著,但卻瀰漫在我們周圍。我們環境中的所有元素都會受到聲音頻率的影響。

為了通過不同的物質理解和控制該元素,我們觀察了基於粒子的行為,並從液體和固體材料的基本頻率實驗開始推導出控制參數。

第一個實驗著眼於整體行為。我們使用各種力,包括風和聲頻,在局部和全球範圍內激活基於粒子的系統。兩種尺度都提供了不同類型的粒子形成和控制方面。超聲波模型表示通過焦點來控制每個粒子。因此,風扇和揚聲器模型代表基於粒子的系統的全局形成。我們的項目探索從微觀到宏觀尺度的基於粒子的環境中時間和形成之間的複雜現象。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在現實世界的建築領域進行實驗來揭示頻率作為一種現象的影響。

Levitation machine

Global behavior influenced by attractors

06

QIZHENG ZHANG

填充式密度

INFILL-DENCITY

07

YIYU XIONG

以公民為中心的瀕危物種貿易公約

CITIZEN CENTRIC CITES

我們的研究重點是創建一個以公民為中心的密集城市,其中設計和監管權屬於居民(公民),而他們由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主持。緻密化背後的原因是為了克服無序擴張/低密度區域對社區互動帶來的阻礙。緻密化有助於克服當今的許多挑戰,例如房地產價格飛漲、土地供應有限以及城市核心區的保護等等。

為了達成通過填充緻密化的共識,我們對沒有 DAO 參與的參與式設計過程進行了案例研究,其中設計決策是通過討論達成的,而不是一套正式的法規。在我們的案例中,隨著 DAO 的參與,針對公民行使權力的種類和程度嘗試並實施了不同的策略。我們進行了遊戲實驗,以了解每條規則如何影響衝突的產生、解決以及公民共同創作空間的進展。當出現衝突時,通過 DAO 的干預來解決。總的來說,出現了一系列規則的排列和組合,每種動態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到目前為止,它已經取得了寶貴的成果,同時它仍然是一項正在進行的工作。

08

Yuqi Xia, Yizhou Luo, Xiangyu Zhai,Yihan Shi, Jiang Zhao

出埃及記

EXODUS

Exodus是一個由小型遊牧住房單元組成的綜合項目,這些住房單元能夠以自給自足和可改造的方式適應變化的環境條件。

居住空間分為兩層,陀螺儀內的臨時空間和核心與外殼之間的永久空間。當裝置移動時,人們就居住在陀螺儀中。在剩下的時間裡,在棲息地模式下,人們占據由不同種類的花瓣組成的永久空間來支持各種活動。

外殼除了能夠實現動機和棲息地模式的轉換外,還擔負著融合的重要任務。我們利用強季風作為被動駕駛模式和可持續能源的來源。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在外殼上添加了水輪和帆,這樣當風吹來時,該結構可以暫時儲存能量,推動整個裝置前進。為了實現主動驅動,我們採用了氣動鼓,它可以推動球形單元向前。當單位季節性遷移,在草原上形成集群時,我們開發了各種分組和連接模式。對於傳統的遊牧部落來說,我們有四個主要的單位遷徙聚集地、冬夏令營、公路遷徙中春秋兩季的停留地。我們設計了四種集體行為來應對每種情況。

09

BENSU TALAY & CEMRE DEMIRCI & SERA ABAÇ & MINGHAO XIAN & SHRESHTHA MATHUR

兩棲編排

AMPHIBIOUS CHOREOGRAPHY

長期以來,人類一直被吸引到沿海地區的原因有多種,包括其豐富的資源以及作為交通點的後勤重要性。絕大多數人類集中在沿海地區或沿海地區,世界上約 40% 的人口居住在距沿海地區 100 公里範圍內。鑒於沿海地區人口稠密,海平面上升的風險很高,而且地球表面 71% 被水覆蓋,水上定居點呈現出巨大的潛力。通過以水為基礎,我們可以解決氣候變化、洪水、人口過剩、土地稀缺和無規劃的城市化等緊迫問題。

兩棲編排為在陸地和水中搖擺的另類生活引入了新的藍圖。為了適應、挑戰和利用這些問題,我們在人體工程學和空間關係學的驅動下重新定義了一種混合的、移動的、節省空間的和自我可持續的生活。儘管定居點可以同時符合陸地和水域條件,但大多數存在仍將保持在水面上,而流動性是實現這種動態生活的核心。除了在不同的地麵條件之間進行可能的轉換之外,移動功能還將幫助我們應對每種環境帶來的各種挑戰。

10

XIANGYU ZHAI & YUQI XIA & YIHAN SHI &

YIZHOU LUO & JIANG ZHAO

出埃及記

EXODUS

Exodus是一個由小型遊牧住房單元組成的綜合項目,這些住房單元能夠以自給自足和可改造的方式適應變化的環境條件。

當前我們面臨很多挑戰。可持續能源、微型房屋運動和回收材料的使用,與我們在《出埃及記》中探索的四個建築概念相關:流動性、服務、自力更生、混合性和遊牧生活方式。我們選擇將我們的方案選在蒙古草原上,因為它的氣候條件複雜多變。

當出埃及單位季節性遷徙,在草原上形成集群時,我們開發了各種分組和連接模式。同樣,對於傳統的遊牧部落來說,我們有四個主要的單位遷徙聚集地,冬夏令營,以及公路遷徙中春秋兩季的停留地。我們設計了四種集體行為來應對每種情況。

11

HAIBO YUE & MEISHUANG LI & ZONGTAI SONG

& CHI NG & XINYI NA

水之幽靈

HYDRO SPECTER

Hydro Spectre 是重新定義海洋生活社會秩序的一次嘗試。未來,深海將被視為能夠滿足日常生活所有需求的主要區域。我們將海洋視為人們能夠實現大規模遊牧的機會,讓每個居民都可以自由、靈活地選擇自己的居住地、空間和日常活動地點。

整個生命機械採用剪叉式結構和充氣技術,適應複雜多變的海洋環境。該系統還包括社會運作的時間線和移動可變適應。我們的目標是讓Hydro Spectre能夠更靈活地應對未來潛在的風險和機遇,努力打造新的居住集群模式。

12

HUINING ZHENG, QIZHENG ZHANG, YIYU XIONG,

SUMAN SHARMA. & QIZHENG ZHANG &

SUMAN SHARMA & YIYU XIONG

填充密度

INFILL-DENCITY

Infill-DenCity 憑藉填充開發,探索在現有建築環境之上和之中進行建設的可能性。這是通過整合治理技術來促進的,旨在允許開發人員和最終用戶通過遊戲介面進行實時協作談判。與現有程序相比,這節省了大量時間,現有程序的批准可能需要長達 26 周甚至更長的時間。政府科技的使用有助於在就材料建設達成共識之前實現透明的融資和決策過程。

空間技術的使用可以實現高度可定製和用戶友好的空間模塊,幫助用戶根據自己的需求配置和定製空間。藉助機器人熱線切割等先進技術,空間模塊的生產成為可能,從而實現快節奏、可重複的彎曲體積生產。由此產生的正片和負片可以分別進行外部加固或用作模具進行鑄造。重要的是,這導致了模塊化和可重新配置的零件套件,並且材料浪費為零。Infill-DenCity 旨在通過最終用戶、居民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積極參與精心策劃,創建一個典型的以公民為中心的城市,同時縮小住宅和商業密度之間的差距。

13

SAHAR GOHARI MOGHADAM & SWATI SINGH &

YUJIE XIE & NIVEDITA RAMACHANDRAN1

梅塔戈拉

METAGORAE

MetaAgorae – 建議建立一系列區域中心來分配密度並擴大網絡物理區域。這些中心可以在線進行空間定製、實時升級並以物理形式創建。

由於人口不斷增長、面積較大、商業和零售發展能力較強,斯特拉特福等行政區有潛力成為主要的吸引力中心。因此,我們選擇斯特拉特福德作為我們的原型站點來詳細測試我們的平台。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通過遊戲化平台和最近的元宇宙的使用,物理環境和虛擬環境之間的關係迅速發展。MetaAgorae提出在物理層的基礎上增加一個網絡層,用戶可以在其中達成多維度、多方共識,促進經濟活動並提高生產力。這使得用戶能夠以參與的方式進行社交、協作和投資於空間規劃和創作。

14

PAUL YAKUBU & LUISA PEREIRA PIRES

& SUKANYA BALAJI & ZHAORUI ZENG

移動海藻養殖場

MOBILE SEAWEED FARM

移動海藻養殖場是一個循環的海藻養殖系統。這種自動化、共生的農業循環可以適應和增強生態。我們在農業過程中開發了三個階段。它從現場網生產開始,我們探索了直接在水面上製作農網的不同方法。在接下來的耕作階段,網通過以圓形包裝邏輯聚合的主動單元系統來移動和控制。為過濾微塑料而養殖的物種在食用海藻周圍形成了保護邊界。

該系統是動態的,可以響應農業所需的海洋條件;同時控制阻力並收集微塑料。最後階段包括收穫海藻和收集的微塑料。在這裡,我們遵循連續性和循環性的邏輯,研究了農民的船隻和農場在收穫海藻時的相互作用。

15

SIHUI LI & LIUCHEN FAN & PEIWEN WU & DI MA

縫合城

SEAMCITY

我們的 SeamCity 項目旨在為倫敦開發一個以交通為導向的開發 (TOD) 網絡。我們重點關注沃克斯豪爾站作為我們提案的原型站點。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一種可轉移的技術來幫助用戶自治其本地環境。

通過類似於遊戲化平台中的治理技術,社區用戶、市政當局和私人開發商可以協商開發項目的結果。在實時介面中,為用戶提供預設條件、空間模塊和財務系統,這將幫助非專業玩家參與建立自己的社區。通過使用空間技術和數字大規模木材製造方法,SeamCity 提出了一套建築模塊,提供高度可定製的空間,包括共享居住、聯合辦公和其他公共附屬設施,從而產生更適合的混合用途建築方案以滿足用戶的需要和要求。

SeamCity 幫助提高倫敦交通車站社區的密度,通過虛擬和物理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在當地用戶的參與下進行設計。

16

ARYA GUPTA & HEMANT JINDAL & MUNA ABBAS

& ZEINAB MUNEAM

剝皮機

SKIN MACHINE

元素挑戰了我們的建築觀念,干預基本原理並創建一個與環境共存的系統。Skin Machine 正在將這些方面作為一種技術形式進行探索。通過對細菌纖維素(一種由細菌菌株產生的材料)進行實驗,我們研究了此類材料的偶然性。

人造人類系統正在威脅地球上的生命。雖然人類創造的人造系統可能有毒,但生物系統已經自我維持了數百萬年,沒有損害環境。因此,Skin Machine 團隊探索了與不同物種的潛在合作以及生物響應系統維持生命的可能用途。

皮膚機器利用細菌作為我們的基本生物。作為進化背後的原因,在最古老的生物中,這些微生物在維持生命和生態系統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即使在目前也是如此。更具體地說,我們的研究重點是稱為細菌纖維素的生物膜,它是由醋桿菌科(一種特定的細菌菌株)產生的。

17

AMANAT SOBTI & BEN GU & LUYAO HUANG & MICHELLE PEREIRA & RISHIL PARIKH

渦流

VORTEXITY

隨著我們社會的進步,變革和適應開始更容易被接受。在我們構建 Vortexity 虛擬城市的方法中,我們引入了一種將元宇宙視為一個不斷適應且受符號學影響的可導航平台的方法。這種虛擬環境為提高人類互動水平創造了機會,並通過我們物理現實中發生的事件豐富了人類互動。通過在城市和郊區不同區域的路徑和曲率內創建空間差異,當用戶在物理和虛擬城市的各個點之間穿梭時,就會形成不斷變化的空間特徵。

在虛擬城市環境中,元宇宙被可視化為一個以用戶生成的信息豐富的系統為中心的動態城市平台。通過利用用戶數據和行為趨勢,Vortexity 中的用戶可以從可定製的個人特定體驗中受益,這些體驗可以與其他人進一步溝通。這個由去中心化治理形式統治的共享平台被賦予了改變城市結構的可能性,並對用戶需求、市場價值等各個方面的變化做出反應。為了在這個虛擬環境中傳播交互和意識,對熟悉的架構系統進行了重新定義,以建立一個增強交互的框架。

18

DISHA VARSHNEY, MARIAM MORSY, XINGRONG ZHU

緊急情況

EMERGENCE

舒馬赫工作室的目標是設計一個超越拼貼城市概念的地區。它側重於複雜、清晰、多樣化秩序的形式構成,作為一個旨在重疊多個層或子系統的區域設計,每個層或子系統通過逐漸過渡而具有差異性,其中每一層都相互關聯。

Emergence 是位於倫敦北部恩菲爾德倫敦自治市的一個區,重點解決倫敦當前城市結構中發現的三個主要問題。因此,我們的論文是:設計一個清晰、有序、關注人類存在和感知的區域,適應人們不斷變化和不斷變化的需求,同時解決種族隔離、符號學和垃圾泄漏城市化問題在今天的倫敦城市網格中。

19

KARAN LOTWALA, ARIA TORABI, SHUBHAM KALE, KRISH NASTA

元城市 / 倫敦

META CITIES / LONDON

城市是偉大文明的棲息地,並作為創新、金融和貿易中心吸引著人們。它們對於人類的成長和進步仍然至關重要。隨著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遷移到城市,城市的快速發展至關重要。元城市,也稱為「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是在全球經濟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大都市區,並通過經濟、文化和政治關係與其他全球城市網絡相連。城市化,即人們從農村地區向城市地區的流動,與超城市的興起齊頭並進。這一過程因人口增長而影響經濟、社會和環境。隨著世界城市化,城市在塑造全球發展方面將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在元城市中,我們為應對人口下降的城市提出創新解決方案。我們認識到城市的活力取決於人才,因此我們優先考慮吸引年輕人才。通過原型藍圖,我們促進用戶參與城市建設,使城市能夠適應和利用其現有框架來擴展城市並培育新的城市主義。這種方法可以成為城市增長和人口振興的催化劑。本論文將提出一個建築和城市願景,將成為城市擴展並幫助它們成為 Meta 的原型藍圖,即 + 20 萬。

20

MEGHANA RAO, JANVI PAUN, CHAITANYA GOYAL,

ULLAS M RAO

城市重生

URBAN RENAISSANCE

預計從頭開始建設的新城市數量將會增加。該項目的目的是創建一個隨著社會需求不斷變化而發展的城市景觀藍圖。通過實驗和疊代設計,該方法旨在為未來高效和有效的城市建設奠定基礎,並採用有先見之明的方法,考慮到未來社會的需求和挑戰。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的城市不同,擬議的新城市將以實驗和創新方法為基礎從頭開始建設,使其更加高效和以人為本。

該項目的靈感來自於城市天際線等遊戲,其城市模擬可以作為城市設計決策的先導,以避免代價高昂的錯誤。該項目試圖通過基於代理的模擬來有先見之明地預測城市中開發商、監管機構和公民等角色參與者的行為。像城市天際線這樣的遊戲在預測智能體行為和城市發展方式方面並不準確。該項目包括一些方法的疊代,這些方法將使此類遊戲成為更好的城市行為預測模型。該項目還包括對適合在可重構環境中快速適應的幾何形狀的探索。它通過具有可替換體素的區域設計來連接城市和建築規模設計。

District evolution

Module designs

21

PRASANNA BALAN, SIDDHARTHAN SARAVANAN,

YIFAN ZHAO, YICHEN ZHOU

公理 - 超越拼貼城

AXIOM - BEYOND COLLAGE CITY

從福特主義到後福特主義的轉變導致人們離開裝配線並聚集到城市,從而導致快速的城市化和充滿活力的合作生態系統。因此,城市經歷了指數級增長,導致了一種混亂的景象,各種建築都有自己的功能和形式,試圖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像一座拼貼城市。

為了超越拼貼城市,設計在複雜性、秩序和易讀性之間取得平衡的城區至關重要。這些區域應該足夠複雜,以滿足居民的不同需求,足夠組織以確保高效的功能,並且易於人們導航和探索明確的公共空間。Axiom 的目標是通過整合多層城市網絡並運用符號學的概念,創建一個融合複雜性、秩序性和易讀性原則的地區。

The network infrastructure surrounding the site provides potential connectivity to the adjacent site context.

The podiums are generated by the simulation of fluids in the parcel to create an intermixing scenario of forms using the built forms as obstacles that are obtained from the global form. The fluids are differentiated based on the colours red, pink, cyan and blue. The colours of the fluids determine the heights for each platform level in the podium.

Multiple layers intersect at different vertical levels, expanding the potential of public spaces and enriching their functionality and connectivity.

22

YINGRAN QU, XIUQI MA, SHANZHE SHANG, YIXUAN SONG

濕潤

HYGRO

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劇,氣候變化變得越來越明顯。該項目旨在通過建築方案應對極端氣候變化,以可轉換和可部署的方式應對環境限制和規劃要求。這些單元將以人體工程學、空間關係學和模塊化的方式呈現最小的空間。

通過對環境的研究,我們重點關注乾旱氣候、控制極端溫度、應對濕度水平、收集水、緩解乾旱和隔熱、預防和應對野火。

The development of protopype

The transform of sphere cluster

Testing the ability of collecting water in different surface

23

YUHANG LIU, YUANMING WANG, YINGXIN CHEN, NING XU

熔化 _超越拼貼城市

M.E.L.T. _BEYOND COLLAGE CITY

這是 AADRL 舒馬赫工作室的一個項目。我們專注於複雜、多樣化秩序的形式構成作為城市設計策略,旨在通過逐步轉換使每個層或子系統相互重疊並與差異相關,並使用生成算法作為發現新空間形態和效果的手段。我們團隊主要致力於線性城市的研究,我們開發了一個分支系統,希望能夠高效連接城市熱點,並對其邊界區域產生輻射作用。

我們嘗試了多種算法來生成全局形狀,並分別選擇了羊毛線、粘菌算法和波紋模擬來生成道路、特定功能帶查找和高度控制。經過幾次疊代,我們在我們選擇的場地內重疊應用了這些算法,這東臨金絲雀碼頭,與新查爾頓南岸相連。我們不斷優化我們的算法,最終建立了我們的主要生成形式,即旋轉,具有明顯的摺疊趨勢和更可控的形態,以及行進立方體,這是一種從扭曲的織物表面到城市設計的網格形式的轉換工具。

我們希望在我們的分支形式中實現這兩種算法,以獲得具有更多變化和重疊可能性的更強大的全局形式嵌入。我們還對城市建築的形態進行了初步研究,並用它來定義其功能。

Term2 Morphing Timeline

Term2 Morphing Timelin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Iteration A4

24

ILYA KATLIARSKI & PAWIN WATTANACHAIYINGCHAROEN & SELIM HELSE & YUN LU

AEOLIAN

該研究通過利用沙漠的現場物質性並調查其物質偶然性來解決荒漠化的過程。該項目重點關注荒漠化的字面意義,即沙漠在生物生態系統(無論是城市環境、農村植被還是農田)上的物理擴散。通過嘗試複製雷電岩的出現過程,特別是閃電擊中沙漠表面的自然現象所產生的即時玻璃形成過程,探索了通過焊接沙子表面來粘合顆粒的機會。

通過實施迫使沙子發生物質轉變的模型,該研究正在研究沙子在高溫下融合到玻璃中的情況。這一過程揭示了應用現場建造基礎設施的策略的機會,該策略解決了主要目標——干預沙漠的物理擴張。玻璃結構增強了現有景觀,並充當顆粒運動的障礙,並將與沙丘一起生長。研究沙丘的動態,目的是減慢和改變某些粒子的方向,從而塑造沙漠的新邊界。

25

TAIKHUM SHAIKH & YATHARTH THAKKAR & YIXIN ZHU & YUQIAN LIU

後院自治組織

BACKYARD AUTONOMOUS ORGANISATION

倫敦是密集化的完美試驗場,因為它已經具備大城市的品質,如廣泛的交通基礎設施、高就業率、多元化的文化等。與此同時,由於社區反對在其鄰里進行任何建設,導致城市進一步擴張,人們採取「不要在我的後院」(NIMBY)態度,導致倫敦的城市不斷擴張。此外,倫敦的城市領土包括 47% 的綠地,但這些綠地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因為大多數時候它們都是空的,沒有任何公眾互動。因此,我們的建議是後院自治 – B.A.O. – 通過共享平台,通過社區參與達成用戶共識,以富有成效的方式增強此類後院的使用。

B.A.O.作為一個分散的組織,當地人和專業人士作為一個集體實現各種建築提案,包括就其財務方面進行談判,以確保其最大的社會福利。B.A.O. 的兩個主要方面激勵用戶通過擴大綠地來增加社區密度。第一個是治理技術,提供互動參與平台,作為買家和地方當局談判土地購買的去中心化遊戲。第二個方面涉及允許這些談判以數字方式進行的空間幾何形狀。

26

KARENNE MASHIACH & MAYA MASHIACH & ZHEN JIA & ZHICHENG YANG & STEPHANIE DI GIRONIMO SORENSEN1

鹵化機

HALOKINESIS MACHINE

Halokinesis 是一項建築嘗試,利用鹽這種通用材料來重新平衡地球上許多不同地點的珊瑚白化環境。正如我們的標題「Halokinesis」中所暗示的那樣,它源自用意念移動鹽的神奇能力,我們通過利用鹽結晶的力量來探索鹽結晶的現象。

我們的研究重點是一種全球商品——鹽——通過利用其生產過程的起源。對這種普遍存在的元素的分析揭示了超時間增長的內在本質,要求我們通過控制行為傳播來引發乾預。由於鹽被視為許多全球生態過程的基石,因此我們考慮了全球鹽體的循環和運動。在我們的全球歷史中,鹽構造和結晶通常被稱為存在於「地質時間尺度」內。

27

DAN WANG1 & ZIHAN XU & QINLING LI & RUI ZHANG1 & QIURONG LAI

意象詩

IMAGE-VERSE

虛擬城市和物理城市一樣,是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空間。然而,在物理城市環境中,人們的感知更多地受到物質世界的規則、效率、便利性和實用性的限制。我們的項目——圖像宇宙——基於凱文·林奇的城市形象概念,旨在探索虛擬宇宙城市如何通過關注其易讀性和可形象性來發展自己獨特而強大的城市形象。

易讀性在這裡被視為城市生成的比喻邏輯。通過重新思考城市的生成方式並重新考慮人們行為的邏輯,圖像宇宙是通過拼貼地形上粒子的自發和自下而上的占據來模擬的。同時,從最初的粒子模擬結果中抽象出了Image-verse的多中心系統和網絡系統。與物理城市不同,虛擬城市空間的實體幾何形狀可以挑戰幾乎所有的物理條件。

28

KEERTI MANNEY & SHARDUL AWASTHI & SIYU SHEN1 & XIAOBIN FANG & ZHUOYU ZHANG

元流

METAFLUXION

MetaFluxion 提出了一個混合現實賦能的元宇宙平台,用於無縫通信和交互。信息被傳達給用戶,同時通過個人/共享的沉浸式體驗、空間瀏覽、並發和同地活動來調節生產性交互。虛擬世界的城市和建築空間轉變為虛擬世界的交流互動介面和門戶,不斷響應和適應不斷變化的用戶行為和多樣化的選擇。

為了實現這種複雜性,MetaFluxion 基於具有金融代幣的去中心化社交系統,用於構建持久的虛擬社區,這是元宇宙可持續長期占領所必需的。該系統提供數字治理工具,以實現有關虛擬房地產決策、用戶權限、治理政策的群體共識,並確保代幣持有者和利益相關者的實時參與。

29

EYAMUNA ANBALAGAN GOMATHY & GULZAR KHAN

& HARUNN NANDAKUMAR & SHIVAM GARG

& XUEQING DING

元城市

METAPOLIS

我們將我們的項目命名為 MetaPolis,其靈感來自於「polis」這個詞,這個詞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一個以社區意識為特徵的城市或國家。在我們基於Web 3.0平台的虛擬世界城市設計中,我們探索了活力、虛擬導航系統和實時用戶共同參與的概念,以形成去中心化的決策多元系統。除了社區創建之外,我們的項目還專注於開發一個功能齊全的創收模塊。MetaPolis 與現實世界場景、靈魂理念和/或參數化城市主義相關。一些主要建築,例如中央廣場、NFT 博物館、加密貨幣廣場和住宅,不僅構成了虛擬世界中這些建築的基礎,而且還表明它們與現實世界場景有多麼不同。

MetaPolis 旨在為建築師和規劃師提供豐富的試驗場,以嘗試應用建築和城市規劃理論並將其與現實生活情況聯繫起來。我們看到了進一步研究的潛力,即創建更多可以物理和虛擬訪問的新型混合孵化器空間。

30

YI LI1 & YASHENG ZHU & DEVANSH GOSHAR & HEI YEUNG KWOK & YUHAN LI1

鳳凰

PHOENIX

隨著倫敦的不斷發展,建築物正在被拆除並被新的開發項目所取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的需求。根據2021年倫敦計劃,2015年該市產生了約970萬噸建築垃圾。這為材料的再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機會,因為據估計,這些大量廢物可以再利用,創造多達 400 萬平方米的空間。為了利用這一點,我們提出鳳凰項目,該項目採用結構化拆除,以對環境和經濟負責的方式有效地分配資源。

菲尼克斯通過空間幾何促進緻密化。我們的平台提供了一種互動方式來參與拆除和再利用的過程,激勵參與者利用再利用的材料定製空間環境。空間幾何奠定了基礎,並在虛擬平台中進一步實施,確保該過程在經濟上和相關的生態上可行。

31

DEEKSHA BASAWARAJ & LE LYU &

ZIWEI GUO & WANER ZHOU

有知覺的岩石

SENTIENT ROCK

迄今為止,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似乎是累積的。許多建築項目加深了這種對抗,而不是解決它們。當代自然認知的發展表明,人類、其他物種和自然環境之間的不平等關係應該被視為錯誤的。自二戰信息時代開始以來,人們對信息反饋系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正是我們的項目——Sentient Rock——努力利用的。

Sentient Rock 將建築推入了偉大機器的時代,從純粹的冰凍藝術到動態且可持續的建築,在時間維度上自我行動和糾正。

32

KARIM HALLAK & INDIA BAZ & NOA GUY & BEHICE OZER & YUJIE WANG1

超越

TRANSCEND

我們的「超越」源於對移動性和宜居性交叉點的混合設計空間的探索,支持跨建築、汽車和航空航天設計領域的多學科方法。

它的背景是對近期人類生態足跡的緊急擔憂的預測,其中人口迅速增長,城市變得過度飽和,增加了對提供空間和資源的新戰略的需求。Transcend 通過將移動生活視為脫離傳統僵化城市基礎設施的一種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實現一種自適應架構,作為一個自給自足的軟基礎設施系統。

本期AA DRL的優秀作品的分享就到這裡啦~

關注公眾號還有其他院校的畢設展我們將持續報導

精彩不停不要錯過哦!

2023

2023同濟大學科勒教席優秀作品展

2023年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畢業季環境設計畢業展(下)

2023年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設計畢業展

2023湖北美術學院環境藝術學院本科畢業展

2023年華中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生畢業展

2023西安美院建築環境藝術系研究生畢業展

2023東北大學城市設計畢業展

2023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風景園林碩士畢業展

2023浙江工商大學環境設計本科畢業展

2023賓大設計學院建築學畢業展

2022

2022重慶師範大學建築景觀設計畢業展

2022東南大學建築學八校聯合畢業展

2022清華、華科、天大、哈工大等6所高校建築學畢業聯展

2022東北大學建築學本科畢業展

2022成都文理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畢業展

2022年第十八屆全國高校景觀設計畢業作品展

2022重慶大學環境設計專業畢業展

2022哈工大+大連理工+吉建大+內蒙古工業+東北大學+河北工業建築學聯合畢業展

2022香港大學景觀優秀畢業展

2022西安建築大學城鄉規劃本科畢業展

2022天津大學、大連理工、河北工業、內蒙古工業大學四校聯合畢業展

2022魯迅美術學院建築藝術設計學院研究生、本科生畢業展

2022長安大學建築學畢業展

2022北京交通大學環境設計畢業展

上海交大2022屆環藝專業本科畢業展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2022屆研究生畢業展

2022合肥工業大學城鄉規劃和風景園林專業本科畢業展

2022上海交大園林專業本科畢業展

2022西華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環境設計畢業展

2022青島城市學院建築學畢業展

2022中國美術學院景觀專業畢業展

2022浙江工商大學環境設計系本科畢業展

2022廣州美術學院建築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畢業展

合肥工大建藝2022屆 MFA藝術設計專碩畢業展

2022蘇州大學建築學本科畢業展

2022北京交大建築學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人居環境系統·藝術研究本科畢業展2022

吉林建築大學城鄉規劃本科畢業展2022

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系畢業展2022

上海交大設計建築學本科畢業展2022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建築學本科畢業展2022

東北大學建築學院畢業展2022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環境藝術學院優秀畢業設計展示2022

浙江工商大學環境設計系本科優秀畢業展2022

天津美術學院環境設計畢業展2022

寒地六校聯合畢設城市設計階段作品展 2022

川旅藝術學院環境設計系景觀設計畢業作品展 2022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生態建築設計專業畢業展 2022

吉林師大環境設計系本科優秀畢業展 2022

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畢業展 2022

曼徹斯特建築學院MSA畢業展2022

愛丁堡大學景觀專業畢業展2022

哥倫比亞大學GSAPP畢業展2022

2022倫敦大學學院Bartlett建築學院Part2畢業展

2022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建築系畢業展

賓大設計學院畢業展 2022

2022倫敦建築聯盟AA | RIBA PART 2-Diploma unit畢業展

2022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D景觀和城設優秀畢設展

2022皇家藝術學院RCA交互畢業展

2022皇家藝術學院建築MA優秀畢設展

2022雪梨大學畢業展

諾丁漢大學建築學院2022畢業展

2022墨爾本大學MSD景觀建築畢業展

2022建築聯盟學院AA RIBA PART 2-Diploma unit建築畢業展

2022小眾北歐院校建築/景觀畢業展

利物浦大學建築學院2022畢業展

2022羅德島室內建築畢業展

2022慕尼黑工業大學AJA畢業展

2022倫敦大學建築學院夏季優秀作品展

2022墨爾本大學建築學院畢業展

2022曼徹斯特大學建築學院畢業展

2022UCL倫敦大學學院Bartlett建築學院B-Pro畢業展

巴斯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2022畢業展

2022UCL倫敦大學學院Bartlett建築學院規劃與景觀秋季畢業展

2022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建築學畢業展

2022雪梨大學建築碩士畢業展

2022UCL倫敦大學學院Bartlett建築學院Fifteen畢業展

2022年哈佛大學建築研究生畢業展

2022劍橋大學建築系畢業展

2022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畢業展

2022丹麥皇家藝術學院研究生畢業展

2021

上海交通大學風景園林系本科畢業設計展 2021

天津美院環境與建築藝術學院優秀畢設展 2021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建築空間景觀工作室優秀畢業展 2021

北京交通大學環境設計碩士2021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專業2021

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2021

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碩士2021

長安大學建築學聯合2021

長安大學環境設計本科2021

東北大學建築學2021

東南大學環境與景觀方向碩士2021

哈爾濱工業大學優秀畢業設計2021

哈工大-大連理工-吉建大-內蒙古工業-東北大學-河工大2021

合肥工業大學城鄉規劃系本科2021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學本科2021

湖北美術學院本科2021

華南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環境設計2021

清華美院環境藝術設計系本科2021

上海交通大學建築學2021

上海同濟大學2021

四川旅遊學院藝術學院環境設計系2021

四川美術學院城市空間設計2021

太原理工大學建築學與城鄉規劃2021

同濟大學建築學和歷史建築保護2021

同濟大學建築學和歷史建築保護本科2021

西安美院建築環境藝術系本科2021

西交利物浦大學建築系與工業設計系2021

浙江理工大學景觀2021

浙江大學建築系2021

中國美術學院本科城市空間設計系2021

中國人民大學景觀設計本碩2021

中央美院建築學院碩士2021

中央美院本科2021

中央美院空間展示設計2021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建築系畢業展2021

愛丁堡大學景觀系2021

愛丁堡大學建築系2021

安大略藝術設計學院2021

奧胡斯建築學院2021

北歐頂流院校2021聯合

賓夕法尼亞大學設計學院2021

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學2021

多倫多大學建築專業碩士2021

多倫多大學建築學202

哈佛大學GSD2021

劍橋大學建築系2021

康奈爾大學建築本科2021

利物浦大學建築學院2021

倫敦建築聯盟AA本科2021

倫敦建築聯盟AA碩士 2021

倫敦建築學院建築設計碩士2 021

羅德島設計學院數媒專業2021

曼徹斯特建築學院2021

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築系碩士2021

墨爾本大學建築學2021

普林斯頓大學建築優秀畢業設計2021

普瑞特藝術學院2021

RCA皇家藝術學院交互優秀畢業設計2021

UCL倫敦大學學院Bartlett建築學院2021

UCL倫敦大學學院Bartlett建築學院碩士2021

UCLBartlett 畢設獲獎作品2021

UCL巴特萊特建築學院碩士2021

雪梨設計學院室內設計2021

謝菲爾德大學景觀系2021

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碩士2021

耶魯大學建築學2021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建築學2021

謝菲爾德大學2021景觀畢業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eae1675ce1f50e0e1aabcf899c7cc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