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鑄幣僅加一個字,便解決了世界性難題,讓貪官無處遁形

2022-03-09     李藝南

原標題:朱元璋鑄幣僅加一個字,便解決了世界性難題,讓貪官無處遁形

「惟庸既死,其反狀猶未盡露。至十八年,李存義為人首告,免死,安置崇明。十九年十月,林賢獄成,惟庸通倭事始著。」朱元璋此人戎馬半生,打下明朝偌大江山。開國一帝大多名留青史,對於朝代建立,制度確認都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尤其像朱元璋這類草莽出身的逆襲人生,細細數來,誰不道一句精彩。

哪一個皇帝在登上寶座的那一刻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一低頭,戰場上血流成河。但史書記載卻有「暴君」和「仁君」之分。朱元璋在其中的定位,卻是無法捉摸,他雖然在世人眼中是個「暴君」,但他在保衛疆土、治理腐敗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貢獻,有著無數豐功偉績。朱元璋便解決了錢幣造假事件這一世界性難題。

如胡惟庸案,它發生在洪武十三年,彼時的胡惟庸還是胡相。歷史書上講過,自明朝來,取消宰相一職,這一改變的源頭,便是此次事件。胡惟庸被殺後,洪武帝又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宿將。

這也是源於朱元璋從小家境貧寒,父親被貪官害死,還曾入皇覺寺當一小和尚。顛沛流離的生活讓他明白,政府的清廉對老百姓的生活重要至極。所以在登上至高無上地位後的朱元璋,十分憎恨貪腐之人。除去胡惟庸案,「明朝四大案」還有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

彼時朱元璋正在審查各地提交上來的帳目,因為每隔一段時間,戶部都需要清查各地的收支情況。這時候,就發現官糧的帳目上有一些不清不楚,似乎都與戶部侍郎郭桓有關,他便命御史余敏、丁廷舉等人悄悄查驗。

一個月後,御史余敏、丁廷舉在早朝上告發戶部侍郎郭桓利用職權,勾結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彧等,私吞賦稅、私分秋糧,中飽私囊。涉及金額數目之大,令人瞠目結舌。

明朝對貪官的懲治是,官員只要貪污60兩以上便會被判處死刑。無論你的身份背景多高多重,都是無法避免的。因此郭桓案牽扯範圍之廣,「詞連直省諸官吏,系死者數萬人。」不止官員,一夜之間,無數富商也因此紛紛落馬。

郭桓案中,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朱元璋發現了他們貪污的一種手法,就是將銅錢上的「一」改成「三」,他大為震怒,為防止此類情況再發生,從此才有了收據中通用的「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

為防止更多貪官污吏的橫行,除了文字的改變,朱元璋還通過在銅錢上鑄字來限制他們。他剛建立明朝的時候,百廢待興,天下剛剛安穩,中央還未能完全集權。所以中央權力不被統一,各地權力便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妄圖從國家利益中獲取個人利益。

彼時的地方是擁有私自鑄錢權的,所以,貪官會在鑄錢時摻雜不好的金屬,大多時候都是鐵。但是,地方鑄錢的而金錢卻是由中央下發,也就是說,官員在向上報鑄錢金額時,可以謊報數值,差價納入自己的錢包。而且銅錢在售出後,流通至全國,很難查到假幣的根源之地。

為此,朱元璋在發明大寫數字後,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省份簡寫。「豫、鄂、川等」這些省名在鑄錢時便要刻在銅錢上,一旦發現假幣,便可直搗黃龍找出官員管轄人員。像這種世界難題,便在洪武年間有了解決辦法。雖說貪官常有,但這個方法還是可以減少貪官的產生。

洪武帝一生精彩,從小和尚到九五至尊,那是平凡人能夠瞻仰的高度,打敗陳友諒,創建大明朝。他顛沛流離的前半生,讓他對貪官腐敗之人恨之入骨。雖說手段殘暴,但不可謂不殺雞儆猴,接著他又在政治方面下足功夫,改革創新。

比如編纂了歷史上第一部反腐教材《醒貪簡要錄》,再比如讓銅錢制度更加規範,從數值到地域,都加以規劃。他想出的方法,在貫徹實施後果真減少了大量的腐敗現象。雖說後期額明朝貪官依然不斷,但在大明江山的初期,確實清肅貪官有力打下了穩固的江山。

參考資料:

《明史》

《明史·刑法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e7ab2bfb433f70bfd188cde08ea2e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