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秦嶺中段南坡陝西長青自然保護區,地處我國南北氣候分界線以及動植物區系交匯過渡帶上,森林覆蓋率高達90%,生物多樣性高,野生動物資源極其豐富。
保護區內最著名的動物當屬大熊貓,這裡是秦嶺大熊貓的「天然庇護所」。眾所周知,大熊貓是一種傘護作用極強的動物,它的生境需求,綜合了其他大量物種生境需求的信息,所以有大熊貓生活的區域,一般生態環境都被保護地十分完善,各種奇珍異獸層出不窮。
在陝西長青自然保護區里,還生活著一種獨特的動物,它的學名叫羚牛,是一種牛科、羚牛屬動物,與大熊貓、金絲猴、朱䴉一起被稱為「秦嶺四寶」。
過去,相對於其他的「三寶」,羚牛的知名度並不高,甚至有很多的外地朋友根本不知道還有這種動物存在。然而在近一二十年來,羚牛的數量增長很快,加之它們頻頻傷人,其知名度也得以快速提高。
因傷人事件較多,羚牛被冠上了秦嶺「頭號凶獸」的稱呼,那麼這種動物究竟有多霸道呢?
羚牛的外形長得很怪異,任誰看了也會覺得它們更像是神話故事裡面走出來的神獸。《封神榜》里姜子牙的坐騎是一頭叫「四不像」的動物,現實中的「四不像」一般指的是麋鹿。羚牛比麋鹿還多了兩樣,它們被稱為「六不像」。
簡單來說它的臉長像駝鹿,獸角向後彎曲似角馬,背部隆起像棕熊,蹄大如牛,尾巴寬扁似山羊;肩高臀低的模樣又像鬣狗,集合了多種動物的特徵,成就了羚牛這般獨特的外表。
秦嶺羚牛毫無疑問是最知名的一種,但是你知道嗎?其實全世界一共有4種羚牛,除了秦嶺羚牛之外,還有四川羚牛、不丹羚牛和高黎貢羚牛。恰巧它們都在我國有分布。
在秦嶺一帶的是秦嶺羚牛,也是顏值最高的,它們身上的毛髮主要為淡金色,年紀越大越金黃,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閃閃,看起來十分漂亮。
秦嶺羚牛體型龐大,成年之後的公牛能夠達到300公斤,一些較大的個體甚至能超過一噸。而且無論雌雄,頭上都會長出尖銳的獸角,這是它們最致命的武器,在內鬥、驅趕外敵上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別看羚牛是一種食草動物,看起來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但是大家不要被它們的外表欺騙了,其實有些食草動物,並不比食肉動物安全多少。比如在非洲大草原上,傷人最多的並非是兇猛的獅子,而是看似敦厚老實的河馬跟野水牛。
羚牛也十分兇殘,脾氣非常火爆,在它們的覓食空間裡面,甚至容不下其他的食草動物。一旦有其他動物出現,就會遭到無情的驅逐。
羚牛的攻擊方式十分簡單粗暴,就是低下頭鉚足勁往前懟去,用它們尖銳的獸角給對手造成巨大傷害。
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這句話放在動物的身上也同樣適用,而羚牛毫無疑問就是其中的「勇者」。
近日,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檢查紅外相機拍攝數據時,驚喜地發現了十分罕見的一幕。畫面中一隻黑熊正沿著山間獸徑低頭覓食,不知覺就來到了羚牛的地盤上。
就在一個山坡上,黑熊抬頭一看,猛然發現了一頭巨大的羚牛就站在面前,嚇得它掉頭就跑。而羚牛也沒有絲毫遲疑,低下頭就向著黑熊衝撞過去。好在黑熊反應較快,率先逃下山坡,不然挨羚牛這一角捅刺過來,不死也重傷。
在以前,我國大多數山林裡面都生活著華南虎,老虎作為森林生態系統下的頂級捕食者,對諸多大型有蹄類動物的種群發展起到了限制的作用。然而自20世紀50年代之後,由於被過量捕殺,導致華南虎短時間內數量銳減,最終從野外消失了。
雖然秦嶺依舊還有豹子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替代老虎的生態位,但豹子對羚牛這一類兇猛的大型動物的抑制能力有限,以至於成年之後的羚牛再也沒有天敵了。以往我們常說「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而現實則是山中無老虎,羚牛稱大王。
羚牛日常除了吃草睡覺之外,最喜歡乾的一件事情就是找一棵大樹,然後用樹幹打磨自己的獸角,使之變得更加尖銳光滑。在秦嶺光頭山一帶,到處可以看到被磨掉了樹皮的大樹,一看就知道是羚牛的傑作。
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在2014年11月份的時候曾救助過一隻受傷的野生大熊貓,後來被命名為「坪坪」。當時它腹部有一道極深的傷口,致使腸外露,十分嚴重。雖經過全力救治,但最終「坪坪」還是離開了。
工作人員從傷口的情況判斷,極有可能是羚牛角造成的。在同一片棲息地下,羚牛敢攻擊大熊貓一點也不意外,從它想都沒想就敢直接對黑熊發動攻擊的情形來看,機率很大。
羚牛對於人來說也是極度危險的,尤其是單獨行動的公牛,危險程度不亞於虎豹。《成都商報》2008年曾對羚牛進行過一期報道,提到了在過去十多年時間裡面,羚牛傷人事件高達150多起,造成20多人死亡。
針對羚牛傷人事件的分析,發現大多數攻擊人的羚牛,都是落單的羚牛,遇見羚牛群反而相對安全一些。隨著生態逐漸向好,羚牛的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多,相關的偶遇事件也更容易發生,在此呼籲大家,儘量不要獨自前往羚牛出沒的地區,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