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維新變法運動在光緒皇帝的支持下,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清朝軍機處的那幫老臣們,被光緒帝剝奪了大權,扔在了一旁。
維新派的新政像一把鋒利的斬刀,要把這些大地主階級代表們的切身利益一刀一刀的砍下來。
頑固派老臣們被刀割的疼啊,眼見有生命之危險。
於是乎,一窩蜂的湧向了頤和園,對著慈禧太后抱頭痛哭,力陳維新變法之害。
當年支持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人搞洋務運動。
這次支持光緒帝的維新變法。
慈禧的目的只有一個:迫於面臨的形勢,為了鞏固統治,不得已而為之。
慈禧本就是大地主階級的最高領導者,和頑固派大臣們的利益完全一致。
眼看著維新變法,要掀翻慈禧為首的大地主階層根本利益了。
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不能再忍了。
俗話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慈禧的第一步棋,也只需要的一步棋,就是命令親信、掌握大清軍權的榮祿,調兵,調兵包圍北京城!
光緒帝本就沒有實權,收到風聲後,一身冷汗。
但身邊可用的,無非是文人出身、有才無權的康有為、梁啟超、六君子等人。
一場你死我活的宮斗大戲即將上演,但手中卻無一兵一卒,光緒帝急呀。
康有為想起了一個人——袁世凱啊。
袁世凱是個不滿足於現狀、志向遠大之人。
看到維新變法深得光緒皇帝支持,即使慈禧太后也是默認的。
他準備鑽營鑽營維新運動,試圖找到一條繼續往上爬的捷徑。
早在維新派成立強學會時,袁世凱就沒少捐錢支持,還被列為發起人之一。
他還經常和維新派人士嚴復等一起談論新政,他的親信徐世昌,經常到北京與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聯繫,以示支持。
維新派錯誤的認為,袁世凱是自己人,挺靠譜的。
在維新派的支持和推薦下,光緒帝也意識到拉攏袁世凱的重要性。
光緒帝連續兩次召見袁世凱,特地封賞其為侍郎,升其官至二品。
能升官,袁世凱還是挺高興的,一時間認為自己走對了路。
眼見慈禧和頑固派要反撲維新派,值此生死存亡之秋,維新派認為,只有袁世凱值得信任和依靠。主要是袁世凱手中有新軍。
而此時,袁世凱的新軍、董福祥的「甘軍」,聶士成的「武毅軍」,同時被榮祿調到北京城布防,目的恰恰是剿滅維新派。
當時袁世凱的新軍羽翼未豐,尚未上規模,人數不足萬人。
而「甘軍」和「武毅軍」的規模,數倍於袁世凱,且忠誠於榮祿。
譚嗣同自告奮勇,前去說服袁世凱舉兵勤王。
勸說袁世凱殺榮祿,圍頤和園,成非常之功。
1898年,農曆八月初三的深夜。
譚嗣同孤身一人造訪了袁世凱的住地。
袁世凱知道譚嗣同不僅是維新派的「熟人」,也是光緒帝的紅人,不能不見。
譚嗣同開門見山:「當今皇上如何?」
袁世凱:「聖主也。」
譚嗣同:「皇上目前的境況,可知?」
袁世凱:「聽說了。」
譚嗣同拿出密詔給袁世凱:「能救皇上的,只有你一人。」
譚嗣同又補充:「如果你不願意,可以到頤和園稟告太后,你會升官發財。」
袁世凱厲聲說:「我受皇上知遇大恩,必當捨命相救!」
譚嗣同大喜道:「保護聖主,恢復大權,清君側,肅宮廷,不世之業。」
譚嗣同不放心:「榮祿對你一向有恩,你下得了手?」
袁世凱直言道:「榮對項城並非真心誠意。榮曾說:『漢人未可假大兵權。』」
然後怒目道:「誅榮祿,如殺一狗爾!」
譚嗣同放心了,又和袁世凱討論了具體的計劃。
譚嗣同走後,袁世凱徹夜未眠,一直在思考下一步怎麼做。
一步不慎,滿盤皆輸的道理,他豈能不知。
八月初四,也就是第二天,袁世凱做了兩件事。
第一,袁世凱以被光緒帝提拔二品為由,至頤和園向慈禧謝恩。
天還沒亮,袁世凱已到頤和園。
慈禧太后的回答,卻很平淡:「皇上做事太急,今後有事,先到這裡知會一聲。」
言辭平淡,但內容很多啊,袁世凱一身冷汗的退了出來。
第二,袁世凱給張之洞拍了一封電報,稱向光緒保薦張之洞赴京主持變法事宜,主要目的,是想試探試探這位重臣的態度。
張之洞回電很快,也很簡潔:
「才舉不勝,性情不宜,精神不支,萬萬不可!」
這兩件事辦完,袁世凱徹底明白了:這次入京就是一個大坑啊。
宮斗的陷阱近在眼前,明哲保身已無機會。
在毫無實權的光緒帝和握有實權的慈禧太后之間,選擇哪個,還用想嗎。
睡了個囫圇覺之後,八月初五,袁世凱緊急返回天津。
向榮祿如實告發了維新派,實實在在的出賣了光緒帝。
光緒帝唯一的希望破滅了。
維新派等來的只有失敗,面臨的選擇只有死亡或逃亡。
1989年,農曆八月初六。
慈禧太后召集慶王、端王、軍機等大臣開會。
大臣們跪在右邊,光緒皇帝跪在左邊。
慈禧太后先罵光緒帝:「天下乃祖宗的天下。維新之法,能勝過祖宗之法?臣下變亂祖法,可知該當何罪?背悖祖宗而行康有為之法,你何以昏聵至此?」
慈禧太后再罵眾大臣:「皇帝無知,就聽由他亡國敗家嗎?他是我立的皇帝,他要亡國,其罪在我,我豈能不問?你們不力諫,就是你們的罪過!」
頑固派大臣心中大喜,但表面上如搗蒜般地叩頭,連稱有罪。
光緒皇帝早已嚇得魂飛魄散,戰慄不止。
說是戊戌政變,其實只是慈禧太后收回了光緒帝獨立處理政務的權力。
說到流血,也僅僅是下令捉拿康有為、梁啟超和六君子等少部分人士。
其他維新人士皆不再追究,也沒有立即宣布停止新政。
有點為了維持穩定的朝局,慈禧無奈做出的讓步之舉。
也有人記載如下。
慈禧太后知道光緒帝的密謀後,極為傷心,厲聲問光緒:
「我撫養你二十餘年,立你為皇帝。今日,你竟聽信小人之言,來害我? 」
光緒帝戰慄半天,不敢言語。
慈禧又說:「你可知,今日如無我,明日會有汝乎?」
只有袁世凱平,背上了出賣維新派的罪名和罵名。
袁世凱是否告密,是袁世凱的態度問題,不影響維新派的最終失敗。
即使袁世凱振臂一呼,為光緒帝征戰殺伐,也會是一個失敗的結局。
當然,按照袁世凱的性格,他不會做那樣的「蠢事」。
袁世凱從此之後,獲得了榮祿包括慈禧更多的信任。
也算是「背罵名、得實惠」了。
(未完待續)
戊戌六君子
本文由寂寞火爐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