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29歲為國犧牲,唯一兒子卻定居美國,晚年說5個字,字字戳心

2023-11-25     千年史館

原標題:江姐29歲為國犧牲,唯一兒子卻定居美國,晚年說5個字,字字戳心

如今的繁華大道,是無數革命先烈們用自己的鮮血,鋪就而成的。而今後人走在前人披荊斬棘的道路之後,更該無時無刻該謹記革命先烈們的精神。

那個年代,為了解放,為了人民,共產黨員們一直做著最危險的工作,他們時刻需要提防著自己是否暴露,又是否即將會有危險。

但他們從來不曾畏懼過,先烈們哪怕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都昂揚著頭顱,不曾屈服過,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悲壯的犧牲。

那個年代,這樣的烈士們數不勝數,而其中又有幾個最為人熟知的,江姐就是其中之一。

江姐的革命精神值得後輩銘記與學習,但他的兒子卻最終定居了美國,這似乎與江姐對他的期望背道而馳。

江姐本名江竹筠,生於一個農民家庭,自幼受盡了各種苦難。家境的貧困讓江姐早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擔。

她的童年,沒有歡聲笑語,陪伴著她的是機器的轟鳴聲,幼小的她,早早進入工廠打工,憑藉著那點微薄的薪水以及母親提供的一些錢財,江姐才勉強去上了學。

上學的時光,是她最快樂的時候。她不需要再去盯著機器,沒有做不完的工作,更是能夠遠離生活的艱辛,也是在學校里,她找到了自己願意奉獻一生的事業。

她被派往重慶,在那裡做著地下黨的工作,與另一位革命者彭詠梧假扮夫妻。

二人因工作生情,不久之後,有了一個孩子,為他取名為彭雲。

1948年春節前夕,在組織武裝暴動之時,彭詠梧犧牲。江姐忍受著悲痛的心情毅然決然地接手了丈夫的工作內容。同年,江姐不幸被捕。

在監獄之中,敵人殘忍地虐害她,她被折磨的身上幾乎沒有一塊好肉。

在一次又一次的毒刑拷打之中,江姐始終堅定革命信念,意志力堅定,毫不畏懼敵方的死亡威脅,打破了敵人的妄想。

次年11月,江姐在刑場壯烈犧牲,那一年,她才29歲,而她的兒子彭雲,才僅僅三歲。

年幼的彭雲對母親殘留的印象微乎其微,他甚至根本記不得母親的樣貌。

在母親參加革命任務之前,深知任務危險的江姐提前聯繫好了彭詠梧的原配妻子譚正倫,希望她能夠幫忙照料一下自己年幼的兒子。

不幸發生之後,被關在監獄裡的江姐並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但她唯一挂念的也是自己的孩子。

監獄之中,江姐想盡辦法想為彭雲留下信件。她磨平竹籤,借著棉花燒過後的灰,勉強地寫下了自己的遺書。在遺書中,她將自己的孩子正式託付給了譚正倫。

在其中,她還向自己的兒子,留下了作為母親的期望。

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牢記使命,以後也成為一名對祖國有用的棟樑之材。

承載著母親希冀的彭雲,也確實聰明能幹。在國家及親友的幫助下,他成長的活潑且優秀。

不管擔任什麼職務都能盡職盡責,樂於助人,幫助了許多的同學,人際關係廣泛,又不追求名利,因而在老師與同學之間都有著很好的口碑。

他也正像母親所期望的那樣,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成長為一名有用的棟樑之材。

在從哈爾濱工程學院畢業之後,彭雲進入了一家軍事工廠,也確實想像母親所說的那樣,將自己的所學化用到工作中來,為祖國做貢獻,以實現母親的遺願。

在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彭雲還是對更高水平的知識存在著渴望,他想要繼續深造。

在明確自己心愿之後,他拼盡全力準備留學考試,成為了建國後的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去往美國密西根攻讀計算機碩士,隨後又去往馬里蘭大學攻讀博士。

但是在博士畢業之後,彭雲卻並沒有選擇回國,這讓所有人感到震驚。

作為革命烈士的子女,母親又留下了那樣的遺願,所以彭雲不回國的選擇,才讓很多人難以理解。

晚年記者採訪他原因,他只是說:「我已經老了!」

字字戳心,年紀大了,再回國又有什麼用呢?

個中因由或許有很多,但養母的與世長辭,大概是他心中的痛。養母含辛茹苦地將他與哥哥二人帶大,戰亂之時,為保證他們的安全,多次輾轉,吃了許多的苦。

在彭雲出國之後,他的養母譚正倫離開人世,每每想起幼年時的遭遇,總讓他十分愧疚與不安。對他而言,在那時回國,無疑是十分悲傷的。

同時留在馬里蘭大學任教的彭雲,一直糾結於自己要不要回國,他想要做出一番事業,待到自己能力更大之時,再選擇報效祖國。

回國計劃一而再再而三地擱置,以至於最後,他已經步入蒼老,沒有能夠帶著萬眾矚目回國,也沒有能夠再踏足家鄉。

未能繼承母親的遺志,這或許也是彭雲的遺憾。

我們無法確認彭雲未選擇回國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但江姐的革命精神值得所有人銘記於心。

未經他人苦,亦不能隨意評判他人的選擇。我們眼前見到的,只是革命烈士犧牲時的悲壯,該時刻謹記的,是他們為了子孫後代的幸福,所付出的鮮血。

他們毫無疑問是偉大的,但有時我們也會忘記,他們也是鮮活的人。

對於他們的精神我們不斷學習,以作為自身不斷進步的動力,而面對個人選擇,我們無法武斷地做出認知。

彭雲在計算機領域顯然是有所長處的,他能夠拿到博士的學位,已然說明了他的學術研究能力。他被寄予厚望,是因為他是革命烈士的遺孤,世人才希望他像她母親一樣,該值得被尊敬。

哥爾斯密說,不論在哪裡,自己的幸福是要靠自己去創造去尋覓。彭雲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也希望所有人能夠做到篤行於世,無愧於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ca5bc1e4bb6a27e75cdaf3285d8b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