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第三代導演中,謝晉是絕對無法繞開的人物。
從1957年的《女籃五號》,到60年代初引爆全國的《紅色娘子軍》,到80年代《牧馬人》《芙蓉鎮》等經典作品,謝晉的影響力幾乎持續了近半個世紀。
就像一位專家所說,謝晉是中國電影的脊樑,是海內外公認的電影大師。
在謝晉導演的眾多作品中,他的唯一一部喜劇片卻很少有人提起。
這就是上映於1962年元旦的《大李小李和老李》,影片選擇新年之際上映,可以看作是當年的「賀歲喜劇」。
影片發生在上海的一個肉類加工廠,工廠的大李和小李打算在工廠內開展體育運動,但卻得不到車間主任老李的支持,在此期間鬧出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在誇張戲謔的喜劇形式中又保持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不僅在當年獲得了觀眾的一致認可,多年後又在電影院進行重映。
01、響應「全民健身」號召,謝晉彌補《女籃五號》的遺憾
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帶來的危機剛剛結束,全國上下正處於恢復期,急需一些輕鬆愉悅的電影調和大眾的心情,
各大電影廠趁此開啟了喜劇片拍攝的熱潮,希望觀眾們用笑聲一掃過去幾年的苦澀。
這一年接連湧現了《李雙雙》《女理髮師》《錦上添花》《魔術師的奇遇》等喜劇佳作,其中自然少不了這部妙趣橫生的《大李小李和老李》。
《大李小李和老李》的故事源於編劇於伶在看報紙的時候,偶然看到上海某肉聯廠獲得「體育鍛鍊先進單位」的稱號,肉聯廠的工會主席每天都會帶著大家做體操鍛鍊身體。
這篇報道給了於伶創作的靈感,之後她便在這個報道的基礎上寫出了《大李小李和老李》的劇本,塑造出三個性格鮮明的角色。
一個是工會主席大李,對工作有著極大的熱情,但對體育是個門外漢。
一個是工人小李,平日喜歡鍛鍊身體的他積極響應肉聯廠的號召,推廣體育運動。
還有一個是小李的父親老李,肉聯廠的車間主任,在他看來工作遠比體育運動重要,擔心體育運動會影響生產工作。
三個立場不同卻又同樣生動的角色,為這部電影的成功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之所以想從「體育運動」的角度入手,也是因為這一年恰好是「教員」提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十周年,隨著全民健身的意識不斷增強,正需要這樣一部宣傳體育鍛鍊重要性的電影。
由於故事發生在上海,影片也由上海的天馬電影製片廠製作,這部電影的執導權自然而然便交到在上海長大的謝晉的手中。
謝晉在看過電影劇本後非常喜歡,更重要的是他發現這部電影冥冥中也彌補了他多年前的一個遺憾。
當年拍《女籃五號》時,謝晉就在想:體育運動是不是只能是傳達某種思想的中介,所有的體育片是不是只能按照《女籃五號》這樣的形式拍?
直到看到《大李小李和老李》,他才覺得把體育運動和喜劇片相結合,才是最有意思也最能得到觀眾認同的形式。
導演功底,把一些看似誇張的喜劇情節拍得非常生活化。
比如大李學習廣播體操的一場戲,他跟著書店的女營業員學習體操動作,還把女營業員「甩辮子」的動作也當成了體操動作之一,一併囫圇學了過來。
回到工廠進行體操教授時,大李把甩辮子的動作還原的絲毫不差,一時間整個工廠的人全都練起了甩辮子操,喜劇效果拿捏得非常到位。
此外,謝晉還找來《三個和尚》的導演、著名動畫師阿達,為本片專門設計了介紹人物的開場動畫,通過這種輕鬆詼諧的方式讓觀眾對幾個主要角色有了初步的印象,也非常符合影片的喜劇基調。
02、男主角為增肥變賣家具,太極拳老師是武術高手
在影片籌備的過程中,謝晉突然想起幾年前的一件往事。
1958年,導演黃佐臨導演了上海本土的滑稽戲《三毛學生意》,片中滑稽戲演員的表演讓謝晉大為讚賞。
這件往事也讓謝晉想到,《大李小李和老李》作為一部以上海為背景的喜劇片,為何不請一些滑稽戲演員來演呢?
緊接著他就來到上海滑稽戲團,在一眾優秀的演員中挑選出了本片的幾位主角。
比如飾演大李的劉俠聲就是滑稽戲團的頂樑柱,之前他也在《三毛學生意》中出演過剃頭師傅一角,給謝晉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劉俠聲的表演有著滑稽戲的突出特點,即通過表情和動作來營造喜劇效果,把積極樂觀又有些憨厚耿直的大李演繹得十分傳神。
但在拍攝中,有一個問題引起了謝晉的擔心:影片最後大李經過體育鍛鍊後身體變強壯了,但劉俠聲的體型太過瘦弱,不太符合這種強壯的形象。
於是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劉俠聲每天都需要狠吃猛吃讓自己迅速「增肥」,為此謝晉還把自己僅有的幾張「文藝會堂就餐券」都給了劉俠聲。
不僅如此,劉俠聲甚至賣掉了自己家裡的紅木家具,把到手的錢都花在了增肥上。
正是因為這樣的付出,劉俠聲最終也達到了角色預期的形態效果,足可見當年的演員對於拍戲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
除此之外,作為一部關於體育運動的電影,謝晉也專門請來了兩位體育領域的專業人士參演。
一位是飾演大力士的關宏達,擅長拋鉛球、擲鐵餅,曾在30年代以專業運動員的身份參加過多屆運動會。
另一位是在片中客串太極拳師傅的武術大師王子平,曾被譽為「千斤大力王」,是晚清十大高手之一,和霍元甲、黃飛鴻、大刀王五等齊名。
根據十大高手生平事跡改編的影視作品很多,但是能一睹真人風采的,也只有謝晉這部《大李小李和老李》,雖然只是區區幾個鏡頭而已。
他曾在20年代打敗了多位國外功夫高手,新中國成立後又當選全國武術協會副主席,還曾跟隨領導人出國訪問。
當謝晉邀請王子平出演時,他非常痛快地答應了,因為在他看來出演電影對於在全國推廣武術有積極作用,因此拍完電影他連一分錢也沒有收。
03、被雪藏多年,56年後再次重映
影片問世後雖然贏得了觀眾的歡迎,但受到時代環境的局限反而遭到批判,此後又雪藏了十幾年才得以重見天日。
影片的主要演員在拍完本片後,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境遇。
飾演大李的劉俠聲拍完本片後又回到滑稽劇團,1978年因為腦溢血去世;飾演老李的范哈哈同樣沒有再參演電影,直到1987年去世。
飾演小李的姚德冰此後雖然出演了《代號213》《他們在成長》等電影,但都沒有引發太多反響,最近一次露面是在2018年影片重映時。
此外,飾演大力士的關宏達、飾演理髮師的文彬彬都因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英年早逝,也讓人惋惜不已。
儘管影片的主創基本都已經不在人世,但這部影片卻沒有被忘記。
2018年,在謝晉導演去世十周年之際,上影集團推出了《大李小李和老李》的修復版並在電影節重映。
儘管當年拍攝時演員都是用上海話出演,但礙於當時的技術無法實現同期聲錄音,再加上當年方言電影受眾有限,所以後期選擇了普通話配音。
為了彌補當年沒能推出滬語版的遺憾,這一次修復版又對原版台詞重新整理,並找來徐崢、鄭愷等上海演員進行滬語版配音。
事實證明好的電影永遠不會過時,會被不同時代的觀眾喜愛和銘記。(撰文:皮皮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