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冰:24年續寫人鷗情緣

2023-02-18   打遊戲的老梁

原標題:趙雪冰:24年續寫人鷗情緣

自1985年第一批紅嘴鷗來到昆明,小精靈每年都會從遙遠的西伯利亞等地跨越千山萬水抵昆越冬。它們為什麼選擇昆明?也許離不開四季如春的氣候,也許離不開人人自發的守護。多年來,鳥類專家趙雪冰與紅嘴鷗結下了不解之緣。

2022年12月份,昆明迎來候鳥越冬季,紅嘴鷗如約而至。

雲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博士 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 趙雪冰:「我是趙雪冰,我從1999年開始研究紅嘴鷗一直至今,我們主要做的研究工作包括紅嘴鷗的數量動態、遷徙規律,還有一些種群變化以及跟人的行為關係相關的研究。」

帶上望遠鏡和相機、行走在紅嘴鷗分布的不同區域進行統計,是紅嘴鷗到昆期間趙雪冰的工作常態。環西橋、大觀樓、草海大壩、翠湖公園……哪裡有紅嘴鷗,趙雪冰的足跡就出現在哪裡。

雲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博士 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 趙雪冰:「要了解它在昆明怎麼分布,它有個種群數量情況,我們成員會一起帶著望遠鏡、相機,到昆明很多水域去調查分布多的地方,主要在滇池周邊,城裡面還是在翠湖公園、環西橋這帶比較多。」

為了進一步獲取紅嘴鷗的遷徙路線、規律及其種群數量變化等相關信息,趙雪冰參與環志研究、通過給紅嘴鷗佩戴GPS衛星定位跟蹤器,多年來持續跟蹤調查研究,逐漸揭開了有關紅嘴鷗到昆明越冬的生態謎團。

雲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博士 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 趙雪冰:「現在來昆明越冬的紅嘴鷗最主要的來自於蒙古國的西部,也有來自於新疆,還有貝加爾湖區域,甚至最遠是從俄羅斯薩哈共和國東北區域過來的,它的遷徙路徑有八千多公里了。」

為深入考察紅嘴鷗的生存環境,趙雪冰所在團隊曾多次深入紅嘴鷗繁殖地實地調查,在他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紅嘴鷗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雲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博士 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 趙雪冰:「剛開始研究紅嘴鷗,都是在昆明越冬地開始做工作,後來通過環志,我們就知道它的繁殖地,但是更多的一些信息,我們是不了解的,所以我們在2006年就去到了貝加爾湖,還有東北,我們就做繁殖區域的一個考察工作。」

2019年底,昆明鳥類協會邀請全國各地鳥類保護協會來到昆明開展研討交流,構建起了全國性的紅嘴鷗保護鏈條。據公開的統計數據顯示,在1985至1988年紅嘴鷗抵昆的初期,每年大概有5000至9000隻紅嘴鷗進入昆明城區;2007年到2012年,來昆越冬的紅嘴鷗數量保持在3萬到3.5萬隻。2021年冬天,到昆明的紅嘴鷗數量約為44000隻,為歷年之最。

雲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博士 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 趙雪冰:「通過我們多年的觀察,紅嘴鷗的數量其實是在增加的,最近這幾年是一個比較穩定的情況,就是四萬多隻。」

在趙雪冰心中,最欣慰的不是紅嘴鷗數量的增多,而是這群白色小精靈引發了廣大昆明人對生態環境的思考與愛護。

雲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博士 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 趙雪冰:「我非常感動,特別我們昆明市民發自內心地喜歡紅嘴鷗,通過多年紅嘴鷗的保護,我覺得市民的生態保護、環境保護的理念是得到了一個很好的提升。」

65333333記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