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要廢郭皇后,是呂夷簡的陰謀,還是想擺脫劉娥的控制

2023-11-08     資深人士說文史

原標題:宋仁宗要廢郭皇后,是呂夷簡的陰謀,還是想擺脫劉娥的控制

明道二年的冬天,宋仁宗好不容易從大臣每日的輪番進諫中脫身,正巧天氣寒冷,便想著在福寧殿內升起火爐,找幾位美人來說說話,也好「清洗」一下自己的耳朵。

在宋仁宗的示意下,宮人請來了楊美人和尚美人。三人圍著火爐邊吃邊說。溫香軟玉在懷,宋仁宗的心情好得不得了。可惜啊,天公不作美。

宮人去請楊美人和尚美人去福寧殿的消息,被郭皇后得知了。

這郭皇后是誰呢?郭皇后原名郭清悟,乃是名門之後,是代北望族。她是北宋平盧軍節度使、贈尚書令兼中書令郭崇的孫女。郭清悟的祖先世代都是代北酋長。郭皇后的父親郭允恭,憑藉自己父親的官職獲得官位,一路平步青雲,官至崇儀副使,天聖三年,被贈太傅安德軍節度使,六年又加贈忠武軍節度使兼侍中。

你想想,如此顯赫的家世,如此順遂、肆意的人生讓郭清悟不可避免的帶上了一些蠻橫的性子。

但是宋仁宗並不喜歡郭皇后,他看上的是驍騎衛上將軍張美的孫女、還有四川富豪王蒙正的女兒。兩個女孩不僅貌美還十分聰慧。

但是皇太后劉娥卻堅決不同意,甚至還干起了「搶人」的勾當:將貌美的王家千金嫁給自己前夫的兒子劉從德當老婆。年僅14歲的宋仁宗胳膊擰不過大腿,哪裡乾得贏皇太后劉娥,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心儀之人嫁給了別人。

已經沒了一個心儀之人,宋仁宗不想再失去第二個。宋仁宗好說歹說,在皇太后劉娥那裡磨了許久,皇太后劉娥才勉強鬆口,同意留下驍騎衛上將軍張美的孫女,進宮冊為張美人。

宋仁宗本想立張美人為後,但是他做不了主,在劉太后的阻擾下,只能心不甘情不地立郭氏為皇后。

郭皇后氣勢洶洶地帶人,直闖福寧殿。當她看到宋仁宗左手一個美人,右手一個美人,左一個撒嬌,右一個撒嬌,三人交談得甚至開心時,心中氣不打一處來。

因為宋仁宗很少會這麼笑意盈盈地跟自己說話,更別提拉著自己坐在火爐邊說話了。但是郭皇后是何許人也啊,她才不覺得自己有問題呢,她覺得就是這些美人整日裡纏著官家,還在官家面前添油加醋,說自己壞話。不然宋仁宗肯定是會喜歡自己的。

這樣的家世有好有壞。好處自然是年幼時的一帆風順,沒遇到過任何不順心的事。壞處就是這樣的家世造就了郭清悟不肯吃虧的、不願將就的性子。

剛入宮的時候,郭皇后就仗著自己父親的背景,更仗著身後有皇太后劉娥撐腰,對宋仁宗進行嚴格的監視,不允許宋仁宗親近別的嬪妃。

彼時的宋仁宗即使沒有能夠完全親政,但是怎麼說也還是一個皇帝,是天下共尊,怎麼可能受得了這份氣。平日裡在朝堂上受皇太后劉娥的鉗制就算了,回到自己的後宮還要受善妒的郭皇后的監視。更因為郭皇后的存在,使得自己的心儀之人被迫嫁給他人。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但是當時因為劉娥的存在,宋仁宗不敢有什麼多餘動作,每次看到郭皇后無理取鬧,也只能將這口氣咽下。

郭皇后一腳踏入福寧殿,二話不說,立刻上前拉扯楊美人和尚美人,手裡邊撕扯,嘴裡邊說:肯定是你們這群人,官家才不喜歡我。楊美人和尚美人邊躲邊大喊冤枉,表示自己從沒說過皇后的壞話,還請求宋仁宗救他們。

宋仁宗沒辦法,只得站起來準備拉架。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郭皇后逮住一個時機,一下就賞了尚美人兩個耳光,尚美人立刻鬆開與郭皇后的拉扯,躲入了宋仁宗的懷抱。

郭皇后見狀,火氣更甚,一把推開還在和自己打架的、身驕肉貴的楊美人,兩步並作一步跨到尚美人身前,高高舉起右手,眼見巴掌就要呼下去。

尚美人又不是傻子,被打了第一次,還能乖乖站著被打第二次?

但是,尚美人來得及躲,宋仁宗可沒來得及躲。而郭皇后更是在盛怒之下,打出了納一巴掌,怎麼收的回來。

好傢夥,真是一記響亮的耳光啊。周圍所有人都驚呆了,就連出手的郭皇后都嚇死了。眾人跪在地上一動不動,生怕宋仁宗的雷霆之怒。想必宋仁宗自己都沒反應過來,自己當皇帝這麼久,居然被自己的皇后打了,就連脖子都被皇后的指甲劃出了一道不淺的血痕。

宋仁宗捂著自己的傷口,就連宮人想去請太醫,都被他喝住了。

雖然宋仁宗不喜歡郭皇后,但被自己皇后打了一巴掌這種丟臉的事情傳出去,他也覺得自己臉上無光。

誰知這事不知咋的,讓當時的宰相呂夷簡知道了。

呂夷簡善於洞悉人心,早就知道宋仁宗不喜歡自己這個皇后,但是礙於皇太后劉娥的面子,敢怒不敢言。最重要的是郭皇后之前說過一句話,徹底得罪了呂夷簡。

根據趙與時寫的《賓退錄》記載:呂夷簡、張士遜同相在天聖,明道間。章獻後上仙,仁宗始親政,與夷簡謀。樞密使張耆、副使夏竦、范雍、趙稹,參知政事陳堯佐、晏殊,皆章獻所任用,悉罷之。退告郭皇后,後曰:「夷簡獨不附太后耶,但多機巧善應變耳。」由是並罷。夷簡為武勝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練州。及宣制,夷簡大駭,不知其故。素厚內侍閻文應,使為中詗。久之,乃知事由皇后。其後再相,贊成廢后之議,實原於此。

簡單說一下:那是在宋仁宗剛剛親政不久的時候,宋仁宗準備先「清洗」一下朝堂,便召見了宰相呂夷簡,商議了許久。最終,確定要把那些被章獻太后重用的大臣先後貶黜,主要有樞密使張耆、副使夏竦、范雍、趙稹,參知政事陳堯佐,就連自己的老師晏殊也沒放過。

宋仁宗回頭就將此事說給郭皇后聽。郭皇后卻吹枕邊風,表示:呂夷簡老奸巨猾,都不願意依附於章獻太后,怎麼能夠安心依附於皇帝呢?呂夷簡就這樣被貶黜為武勝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練州。要不是近侍宦官閻文應偷偷告知,只怕呂夷簡都一直被蒙在鼓裡。也正是因為這句話,呂夷簡就此記恨上了郭皇后。

其實,呂夷簡敢放手這麼做的最大依仗就是:郭皇后最大的依仗——章獻太后劉娥於明道二年已經去世。否則,以章獻太后劉娥的脾氣,呂夷簡敢這麼這麼做,早就被收拾的不知道哪裡去了。

在呂夷簡的「外攻」、近侍宦官閻文應的「內攻」下,宋仁宗最終動起了廢后的念頭。任何進言「不宜廢后」的大臣無一例外,都或輕或重被貶黜,外放出京了。

宋仁宗的郭皇后是北宋第一位被廢黜的皇后。

冊立郭氏為皇后是章獻太后出於政治的考量,並非出自仁宗本意,而這也造就了郭皇后悲慘的一生的開始。也正因如此,宋仁宗也一直無法喜歡起郭皇后。正如章獻太后對郭皇后說的:「我能把你送到皇帝身邊,卻不能讓他愛你啊。」

章獻太后去世後,親政之始的仁宗,為消除章獻太后的餘威,改變郭后把持後宮的狀況,最終才痛下心,決定將郭后廢黜。

郭皇后被廢黜一事不僅僅是宋仁宗「反叛」章獻太后的表現,更是帝後之間潛在的權力矛盾使然。而宋仁宗在這次廢后過程中逐漸學會駕馭重臣,有利藉助宰輔力量,控制朝政、加強皇權。

而宰相呂夷簡附和仁宗廢后,雖然是出於首次被罷相而產生的私怨,但更重要的是不想留下郭皇后這個「炸彈」,萬一哪天郭皇后再吹一次枕邊風,自己的宰輔高位豈不是會再次失去。

縱觀宋仁宗的廢后過程中,以范仲淹、孔道輔等為首的台諫官因反對宋仁宗廢后被懲處,台諫官被懲處一事表面上看起來是因廢后所致,但實際上宋仁宗更多是出於政治考量。

宋仁宗自即位起,章獻太后垂簾聽政十餘年。章獻太后去世後,宋仁宗急於在前朝後宮貫徹自己意志。原本宋仁宗還沒發現什麼,但是隨著廢后念頭一出,台諫的輪番進諫。讓宋仁宗意識到:這一時期台諫勢力是其親政後樹立皇帝權威的一大阻礙。對台諫官員在執政上設限反對行為,宋仁宗是不滿的。

親政之始的宋仁宗,需要朝政上的支持者,而不是反對者。於是,仁宗為有效控制朝政借廢后事件,打壓台諫勢力,樹立皇威,加強皇權。

而呂夷簡的首次被罷相,范仲淹、孔道輔等人因廢后被貶,看似都與郭皇后有關,但究其深層原因,卻是宋仁宗與章獻太后之間的矛盾所致。這些官員被懲處、被貶黜都是宋仁宗為消除章獻太后對朝政影響而採用的一系列措施。那時的宋仁宗需要朝政支持者,而台諫官在這一時期反而成為宋仁宗施政的阻礙。因此宋仁宗就決定藉助廢后的事件,來打壓台諫勢力。

而呂夷簡被罷相七個月後又重新被起用。

范仲淹在慶曆年間出將入相。晏殊後來官至宰相。

御史中丞孔道輔率諫官反對仁宗廢后被貶泰州,不久,徙徐州,又徙兗州,進龍圖閣直學士,遷給事中。孔道輔在兗州三年,復入為御史中丞。

富弼因上疏仁宗廢嫡後逐諫臣,通判絳州。景祐四年,召試館職,遷太子中允,直集賢院。寶元年初,趙元昊反叛,富弼上疏陳八事,議者以為有宰相氣。召還,為開封府推官,擢知諫院。慶曆二年,改右正言、知制誥。慶曆三年,任樞密副使。

這些官員的升遷史也間接說明了:宋仁宗對朝臣的任免多是根據形勢之需,以此來在朝廷中貫徹自己的意志,樹立皇帝權威。皇帝對官員的任免與罷黜,是根據不同局勢的需要作出選擇,宋仁宗對呂夷簡、范仲淹如此,對其餘台諫官亦是如此。

畢竟一個真正的好皇帝是需要不斷平衡朝堂各方勢力的。只可惜啊,好好的一個郭皇后卻成為了皇權的犧牲品。即使後來宋仁宗有意接回郭皇后,郭皇后卻在呂夷簡和閻文應的暗害下,早早地香消玉殞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8a2a2d89e4dfc4b7ec58c122b2c7f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