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毛澤東無一兵一卒,卻巧施妙計智退敵軍,實力證明軍事才華

2023-12-30     資深人士說文史

原標題:24歲毛澤東無一兵一卒,卻巧施妙計智退敵軍,實力證明軍事才華

縱觀世界歷史,古今中外,極具影響力的軍事家有哪些?建立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算一個,古羅馬帝國奠基者凱撒大帝算一個,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拿破崙也能入圍,建立史上最大的帝國,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應有一席之地,要說影響力最廣泛,應該是偉人毛澤東。

在多個公認的十大軍事家排行榜中,排名世界第一的是毛澤東,他是世界公認的戰略軍事指揮家。毛澤東指揮的戰役很多,「四渡赤水」是他的得意之筆,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抗美援朝戰役,都在毛澤東軍事生涯中留下濃重的一筆。那麼,毛澤東第一次指揮的戰役是哪個?有人說是土城戰役,但早在青年時期,無一兵一卒的毛澤東,軍事才能就大顯身手了。

1917年,毛澤東還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院讀書,這是一所接受了近代民主教育思想和西方先進教育理論的學校,吸納的學生基本都是近現代的先進思想青年。當時學校的課程設置較為齊全,並且注重實際應用,就讀於這所學校的毛澤東受益頗深。

當時學校課程中有一門是兵器操練,對學生進行軍事訓練,學習軍事常識,增強學生對於軍事戰爭的了解。但是讓學校感到無奈的是,大多數學生對這門課並不無興趣,毛澤東是其中為數不多積極響應學校安排的學生。

為此,學校不惜大費周折在課外組織了學生志願軍,並且為了強化兵操課程,還在以往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新的軍事訓練項目。其實,湖南一師並非不了解學生對於軍事訓練的牴觸,只不過,當時的形勢實在太過於緊張,湖南一師的這種做法,一方面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讓他們多學些知識和本領,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對付黑暗混亂的時局,是不得已而為之。

而事實證明,湖南一師的做法是對的,正是他們組織的這支志願軍,在後來面對北洋軍閥的時候,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壓在人民身上的皇權的強權被移開,民主自由的思想逐漸地被更多人接受,一時間,人們無不開始憧憬自由平等的生活,但是,封建王朝雖然被推翻,可中國社會卻沒有接著步入國泰民安,而是開始了連年的軍閥混戰,民眾的生活再次變得水深火熱。而在軍閥混戰中,湖南首當其衝。

因為湖南地處軍事要塞,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因此,湖南成為了南北軍閥爭戰的場所。而更巧的是,湖南一師又處於整個湖南的交通要塞,後院比鄰湘江和粵漢鐵路,擁有兩層寬敞的樓房和闊大的院落,一時之間成了求之不得的兵營與操場。僅僅是毛澤東在校的5年內,湖南一師就被北洋軍閥強占了3次,小規模地騷擾不計其數。

這也是為什麼湖南一師會選擇組織志願軍的原因。畢竟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組織的學生志願軍雖然不能與軍閥的大部隊抗衡,卻能抵禦散兵游勇的搗亂,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學校的安全。當時,雖然學生對軍事訓練的興趣不高,但是他們卻也能清晰地認識到當時的局勢,因此,學生們報名參加志願軍的很多,幾乎占了全校學生總數的四分之一。

為了方便指揮,學校把大家編為一個營,兵式操教員任營長,連長、排長和班長則由學生擔任。毛澤東也積極參加了學生志願軍,並且被大家推舉為連長。

雖然志願軍的武器非常的簡陋,但是學生的訓練卻非常認真,上起營長下至士兵,全是清一色的木棍,即便如此,大家卻做到了「晝夜梭巡,警衛非常」。而正是有了這支志願軍,湖南一師的校園秩序才能大體上保持著穩定。

當時,湖南的主政者如走馬燈般換來換去,這讓本來就不穩定的局勢變得更加的模糊,直系北洋軍閥的幹將傅良佐做了湖南督軍併兼省長,還沒坐穩屁股就同桂系軍閥開戰。然而 他不是桂系的對手。

1917年11月,傅良佐被打垮,為了保命趕忙逃出長沙,並且一路向湖北狂奔,而那時其他軍閥的部隊尚在衡山、湘鄉一帶,長沙因為它的逃離變成了一座空城,這一消息一經傳播,各路軍閥都拚命來補空缺,戰火又再一次燃燒起來。11月中旬,戰事逼近長沙,風聲鶴唳,人心惶惶,社會秩序完全失控,局面一天比一天緊張。

北洋軍閥王汝賢部遭遇失敗,僥倖活下來的散兵游勇向長沙多地游竄,甚至打起了騷擾湖南一師的主意。要知道,雖然王汝賢部是殘兵敗將,但是作為正規的軍人,他們的軍事素養是比一般的學生要高出很多的,因此,此事在當時的湖南一師引起了一陣恐慌。

但是在眾多或不知所措、或憤怒的學生中,有一個人卻一直臨危不懼,更是在後來的危難中指揮若定,巧施計策退敵,這位學生就是當時身為學生志願軍連長的毛澤東。

當時,兵禍來勢洶洶,學校打算讓學生轉移,學監方維夏認為,南郊有作戰危險,全體師生最好集體到城東5 里的阿彌嶺暫避,避免與軍閥交戰的造成大規模恐慌和人員傷亡。於是,撤離的消息傳開,師生們回去以後,忐忑不安地等著學校的號令,可是等來等去卻沒有任何動靜。

原來,擔任學友會總務的毛澤東極力反對師生們外出暫避。他匆匆找到校長,表明了他的看法,認為外面戰事混亂,學生對外面的情況不熟悉,外出暫避凶多吉少,但是學校牆高宅深,可以為學生做掩護,再利用學生軍做護衛,擊退散兵游勇的可能性很大。

針對毛澤東的建議,校長深思之後覺得有理,於是同其他幾個主事者展開商議,最後決定堅守學校,不外出避難。隨後,毛澤東充分發揮了他的組織才能,領導學生志願軍展開緊張的護校行動。

他想到農村人護院的辦法,在校園的牆頭上插滿削尖的竹子, 又在學校門口和校內主要通道上布置了崗哨。潰退的散兵游勇成群結隊,越來越多,他們路過一師的門口,想順手搶掠幾個學生,但見學校崗哨林立,知道校方做了防範,一個個灰溜溜地 走了。

不過,形式雖然沒有變得更加嚴峻,但是總指揮毛澤東一點也未鬆懈,他知道前方戰事正酣,大批潰兵還在後頭,需要認真對待。

果然,11月15日中午剛過,支援傅良佐的北洋軍第八師王汝賢部被打敗了,一個個丟盔棄甲,由株洲、湘潭一線沿粵漢鐵路潰退下來,速度快的已經到了離一師十多里的猴子石。慌亂中的潰散官兵只聽說長官傅良佐已經逃走,卻弄不清長沙城內虛實,不敢四處亂竄,只好在湘江邊上徘徊觀望。

毛澤東看到這種狀況,不由得焦急起來。他想,這些潰兵多是亡命之徒,一旦知道長沙是座空城,必然會肆意燒殺搶掠,全城幾十萬人包括一師師生,將會遭受一場浩劫。必須趕快想個法子,趕走這些殘兵敗將,保護好一師校園和更多的群眾。

就在此時,大批潰兵到來的消息迅速傳播,使一師師生驚恐不已,謠言四起,人人自危, 有的甚至後悔沒有出城躲避,擔心兵禍隨時襲來。

可是,毛澤東卻鎮定自若,他不顧個人安危,到猴子石察看情況。看到亂兵越來越多,暗自思忖起來,突然機上心頭,在他看來,這些不知城內底細的傢伙,如同一群驚弓之鳥,幾乎完全喪失戰鬥能力,眼下一擊即潰,如果再不把他們趕走,時間越長則越危險。

毛澤東回到學校之後,立即向校方提出一個大膽建議:把學生志願軍組織起來截擊潰兵,出其不意,以多勝少,一定可以把他們趕走。對此,校方經過細緻商討認為可行,並讓他擔任這次行動的指揮。毛澤東挑選了 100多名膽大力強的同學做好準備,同時又派人拿了學校的公函,到城南區警察局請求他們增援。

晚飯後,警察們到來,毛澤東進一步增強了必勝的信心。而當此之時,那些潰兵們也在城外等得不耐煩了,正在成群結隊向長沙城內移動,很快就要洗劫學校,情況異常危險!

毛澤東得到這個消息,立即做了布置,令拿木槍的學生軍把守校門,握真槍的警察占據 山頭,大部分防守力量放在校後,在潰軍官兵提心弔膽行進的時候打響第一槍。

本來襲來的就是殘兵敗將,剛經歷了失敗正心下恐慌,一下子就被突如其來的槍聲、吶喊聲給嚇蒙了, 以為陷入桂軍的重圍,於是你擁我擠亂作一團,稀里糊塗放棄了抵抗。毛澤東派人命令他們放下武器,後退幾十步聽候處理。潰兵們爭先恐後把槍扔下,老老實實退到學校前坪。

第二天,湖南商會的老朽聽見了此事大感驚奇,深為一師學生軍的做法感動,同時又害怕潰兵再生禍亂,很快籌集了一筆款子,分發給這些殘兵敗將,路近的5元,路遠的7元,驅趕著他們上了開往武漢的火車,一場亂兵之災化險為夷。

這是毛澤東的第一次軍事指揮行動,他臨危不懼,指揮若定,保護了學校的安全,避免了亂兵禍害。湖南一師的師生紛紛稱讚道:「毛澤東通身是膽」。他的同班同學鄒蘊真問道:「萬一當時敗 軍開槍還擊,豈不甚危? 」毛澤東笑笑說,敗軍若有意劫城,頂天晚上必將發起進攻,既然潰軍沒動,必然就是心有畏懼且對形勢不熟,猶如驚弓之鳥一般,一有風吹草動定然潰敗。

多年之後,毛澤東在一次閒談中還提到這件事,說他搞軍事,那是真正的第一次。而這一年,他才24歲,軍事才能並不在乎兵多將廣,毛澤東巧施妙計智退北洋軍,展現天賦異稟的軍事才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408b9bf80d4b6e9cec98869a7cd91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