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清軍入關,大量文人投降,人們也逐漸「理解」了趙孟頫的當初的行為。自元代一直到今天,趙孟頫影響了極大,甚至可以說能奪王羲之的風頭。如果說在楷書領域,顏真卿還能與趙孟頫較量一番,那麼綜合起來,顏真卿恐怕就不是對手了。
顏真卿《祭侄文稿》
顏真卿和趙孟頫都是「眾體皆能」的名家,我們不妨從各種字體出發,看看兩人誰更稱得上「亞聖」。首先是楷書,「顏楷」吸取北朝碑版、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風格,整體以藏鋒為主、中鋒行筆,方圓並用,提按頓挫有力,結字端莊寬博著稱,「顏楷」是不斷成熟的,顏真卿在不同年齡時,楷書面貌也不一樣。
顏真卿《麻姑山仙壇記》
「趙楷」是一種楷中帶有行書筆意的書體,承襲王羲之《黃庭》《樂毅》、王獻之《洛神賦》、智永《真草千字文》和李邕的法度,尤其晚年,越發顯露李邕結字寬扁渾厚之風。整體來說,「趙楷」以筆畫秀逸、結字遒媚著稱,書寫時考驗運筆、絞轉功夫,難度不比「顏楷」小。
顏真卿《自書告身帖》
「顏楷」「趙楷」可以用壯美和優美總結,其美學價值各有千秋。但是,「顏楷」的開創性是要大過「趙楷」的,趙孟頫的楷書是對古法的融合,在此基礎上注入新意,而「顏楷」則一改「二王」帖學縱逸一路書風,這在當時書壇如炸雷一般,也因此導致他收穫到「二王」擁護者的批評。因此,楷書領域,顏真卿的開創性更大,而觀賞性則弱於「趙楷」。
顏真卿《劉中使帖》
在行書和草書領域,也是大同小異。整個書法史上,能與趙孟頫的書法比美的,恐怕也就只有王羲之了。但是「美」並不是唯一的標準,筆法之豐富也是一大標準。顏真卿「三稿」中的篆籀氣令人折服,在紙上寫出石刻風化的趣味,以飛白、枯筆,營造遲澀節奏。而趙孟頫則是把運筆、調鋒、行筆「玩」到了登峰造極,他的行書將精熟妍媸推向了極致,每一筆都極為順暢自然。
趙孟頫《臨十七帖》
篆隸兩種書體我們不做比較,因為目前市面上的所謂「顏篆」「顏隸」真假難辨,幾乎都無法確定為顏真卿所寫。從楷、行、草三種字體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風格竟然不同的顏、趙二人,並不能說誰就一定實力更強。
趙孟頫《洛神賦》
但是,如果順著「二王」一路書風走下去,不論是趙孟頫,還是米芾、董其昌,他們的出現是必然的。而顏真卿也曾通過張旭等人學習「二王」,但他進行的創造要大於趙孟頫。顏真卿能有今日的地位,固然受到人品的影響,但也無法否認他在楷書、行書上的創舉。
趙孟頫《膽巴碑》
那麼,顏、趙二人超過王羲之了嗎?其實,王羲之的「可怕」之處在於他的影響力,東晉以來所有書家,都可以算是其門徒,顏、趙也是如此。張彥遠《法書要錄》記載:「(筆法)王羲之傳之王獻之……彥遠傳之張旭,旭傳之李陽冰,陽冰傳徐浩、顏真卿……凡二十有三人。」
趙孟頫《汲黯傳》
顏真卿、趙孟頫所取得的成就,都流淌著王羲之書法的血液。如果非要問這二人在哪些方面超過王羲之,顏真卿在筆力深沉、筆法豐富性上不遜於羲之,趙孟頫在書卷氣、點畫細膩程度上也勝於羲之,但二人始終無法完全替代「書聖」。
顏真卿《爭座位帖》
顏真卿和趙孟頫,有人讚美,批評聲也更多,但正如杜甫那句名言:「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大家對顏真卿、趙孟頫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