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郭沫若騙了,南京挖出一塊墓碑,確定《蘭亭序》的真實性

2023-12-31     書法網

原標題:別被郭沫若騙了,南京挖出一塊墓碑,確定《蘭亭序》的真實性

別被郭沫若騙了,南京挖出一塊墓碑,確定《蘭亭序》的真實性

永和九年,於「蘭亭集會」大醉的王羲之,回想朝堂的風雲涌動,感嘆萬事的輪轉無常,在「心筆合一」的狀態下,寫出一卷「千古名作」《蘭亭序》,以飄逸溫雅、靈動暢然的風韻,讓書法從拙樸渾厚,走上優美生動的藝術之路。

同時,這種精深玄妙的筆法,蕭散遒和的氣韻,擊中了世人的審美觀念,千百來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讓後世不自禁對此作產生敬畏之心,不曾對《蘭亭序》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但1965年王興之、謝鯤的墓誌出土,讓郭沫若開始探尋《蘭亭序》的真偽,在詳細研究兩件墓誌,及搜查史料記載後,在《文物》雜誌上發表《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證明《蘭亭序》是假的

首先他從王興之、謝鯤墓誌,及《蘭亭序》書風做對比,這兩件墓誌保留了篆隸的拙樸雄厚、圓渾波磔,同當時書壇發展的時代背景貼合,而《蘭亭序》行筆婉轉秀美,暢然活潑,與同時代的書法風格相差較大

這種差距就算用「創作理念不用」、「審美眼光有差異」也無法解釋,而且像「蘭亭集會」此類大型文人名流聚會,在史料中並無記載,反觀內容,還與一篇《臨河序》相近,可謂坐實了郭沫若的結論。

在近、現代受到不少人的支持,例如邱振中在《書法》中,把《喪亂帖》與之對比,發現前者筆勢含蓄,富有彈性,後者的處理不夠精美細膩,加上其他幾處的區別,讓邱振中贊同郭沫若的觀點。

並且提出《蘭亭序》由隋代人所寫,確實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著王羲之第七世孫智永,以草書寫的《蘭亭序》,這種種跡象無不表明《蘭亭序》是偽作,當代信服的人也愈來愈多。

不過就在此時事情發生了轉機,在1998年南京師範大學仙林校區內,挖出一件《高崧墓誌》,確定了《蘭亭序》的真實性,這件墓碑長約50厘米,寬約25厘米,立於東晉太和元年(366年)。

還有一塊《謝氏墓誌》,兩者書風類似,逐漸褪去篆隸筆意,筆畫飽滿潤暢、波折婉轉,結字跟章法上舒展明快、起伏多變,證實了書法風格的變遷,讓王羲之創作的《蘭亭序》有了合理性。

無獨有偶,河南洛陽出土的《許日光墓誌》,讓《蘭亭序》存在證據更充分,此碑寫於公元735年,點畫俊麗流動、秀勁率然,與王羲之行書筆意極為相似,甚至卷中有40多個字,外形跟「神龍本」一模一樣。

所以大家別再被郭沫若「欺騙」了,《蘭亭序》不是偽作,畢竟在唐代李世民還曾獲得過真跡,當時此作被智永傳給徒弟辯才和尚,李世民知曉後,派蕭翼智取,有了「蕭翼賺蘭亭」的故事,《隋唐嘉話》、《太平廣記》、《蘭亭記》等文獻中,都曾記載過。

您對《蘭亭序》的真偽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d4d02f1de33614919ce4321dc9259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