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表外表里,微信公眾號ID: excel-ers。
原標題 | 始祖鳥「火」不出中國?
文 | 張冉冉謝昉辰
編輯 | 付曉玲 曹賓玲
數據支持 | 洞見數據研究院
坐擁始祖鳥這一「中產收割機」的亞瑪芬,可能要進入肥美時刻了。
受債務利息拖累,過去4年亞瑪芬連年虧損,但上市後將迎來「大反轉」,壓在其頭上的債務大山被粉碎瓦解:
40多億美元的關聯方債務「歸零」:IPO融資資金償還一部分,剩下的做債轉股。
金融機構貸款通過再融資,將獲得更優惠利率。
40多億美元的關聯方債務「歸零」:IPO融資資金償還一部分,剩下的做債轉股。
金融機構貸款通過再融資,將獲得更優惠利率。
同時,即便按2023年高利率測算,亞瑪芬今年利息支出也會降低至1.34-1.78億美元,將輕鬆實現盈利(甚至在營收零增長的情況下)。
也就是說,亞瑪芬正處於「降低財務槓桿,走向利潤狂飆」的階段。
知名投資人鄧曉峰曾經捕捉過類似肥美時刻,2013年前後,依靠國投電力的項目資源+槓桿屬性,三年五倍,豪賺二三十億。
然而水電不愁銷路,是一門「躺著賺錢」的生意;亞瑪芬所處的服飾賽道,顯然需要居安思危。
想要像國投電力一樣撬動大機遇,亞瑪芬就得讓始祖鳥去征服更廣闊的天空——海外。
但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始祖鳥北美門店坪效不及大陸一半。
始祖鳥在中國區的「奢侈化」改造成功了,那麼海外究竟是什麼情況呢?
01
國內「杯酒釋兵權」,
海外渠道商說了算
始祖鳥被中國鳥人捧得「一衣難求」時,北美大本營也正上演著「缺貨」風雲。
「前一天我還在Backcountry(戶外用品網站)上瀏覽了始祖鳥的庫存,第二天網站上就找不到它的信息了。」2022年初,一位美國網友的分享,引來應者不絕。
海外鳥人們發現,仿佛一夜之間,始祖鳥從很多戶外用品折扣網站上「消失」了。
起初,大家以為是疫情導致的貨物短缺,讓始祖鳥收縮了戰線。但加拿大體育電商Altitude Sports的對外聲明,顛覆了這一點。
按其說法,「始祖鳥方面決定直接向客戶銷售產品,所以您無法像以往那樣在Altitude Sports上找到他們的新品」。
這讓海外消費者心碎了一地,但回顧始祖鳥在國內的崛起之路,與海外折扣網站分手幾乎是必然的。
被安踏收購後,始祖鳥大中華區來了一出「杯酒釋兵權」:疫情期間,很多經銷商面臨現金流緊張,安踏趁勢出動,准許經銷商拿舊貨抵現金換購新貨,代價是交出所有的outlet渠道。
經此一役,大批大中華區經銷商遭到淘汰。其中,曾為其貢獻70%銷售額的三夫戶外,也被砍掉了線上經銷權,線下也要求不能打折。
與此同時,始祖鳥入駐頂級商圈核心位置,大刀闊斧轉直營。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大中華區共有63家始祖鳥自營零售店,占全球總門店的近一半。
權力收攏之下,始祖鳥在中國越賣越貴:ALPHA SV夾克中國賣8200,美國只需6500左右;ALPHA JACKET國內標價7000,加拿大不到4500。
這樣的「造血」誘惑,任何企業都想全面炮製開來,始祖鳥自然也不例外,開始收縮海外經銷渠道。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可以看到,和三夫戶外失去經銷權,深受衝擊不同,加拿大Altitude Sports對始祖鳥的撤出,一派雲淡風輕,「雖然始祖鳥不再在平台上銷售了,但你可以從平台上找到更好的商品。」
畢竟國內「高端貧瘠」的戶外運動現狀,讓「仰上游供給鼻息」的戶外集合店,始終處於弱勢一方。
而海外則不然,遍地都是戶外牌子。如下圖,歐洲戶外品牌CR10隻有34%;美國的情況也類似。
這樣一來,如同國內過剩的輕工製造業,對拼多多們又愛又恨一樣,海外豐富的戶外品牌商,也繞不過被運動集合店「拿捏」。
比如,Altitude Sports官網上展示的品牌超過400多個;而北美最大的運動裝備零售商REI,更是手握1037個戶外品牌,常年提供折扣,供用戶比價、挑選。
如下圖,截至2024年4月,REI共有線下門店187家(是三夫戶外國內門店數的三倍多),遍布美國43個洲。
基於此,集合店通常比品牌的知名度更大。有人在Altitude Sports的聲明下留言:「如果不是Altitude促銷活動,壓根不會認識始祖鳥品牌。」
在這樣的土壤中,始祖鳥很難像國內那樣,完全踢開第三方代理商。
始祖鳥海外零售副總裁曾透露:「雖然我們打算髮力直營建設,但目前的銷售大部分仍來自批發渠道」。
可以看到,始祖鳥並沒有收回REI的經銷權,在REI網站或者實體店裡,依然可以買到各種打折的始祖鳥。
然而這種留有餘地的打法,和國內比起來,在價格管控力度上差遠了,難免影響品牌勢能提升。
對此,始祖鳥當然不甘心。2020年開始,其在北美陸續開出了多家生活方式概念門店,目的是讓「更多城市居民接觸到品牌,同時提高對品牌的掌控能力」。
最新的電話會議上,高管還提到:「2024年將比以往任何一年開設更多大型始祖鳥門店,倫敦Covent Garden旗艦店已落成,未來將在多倫多、紐約等其他繁華地區開設旗艦店。」
隨著這些直營門店的落地,始祖鳥對海外渠道的把控能力或將加強。但想講好全球「運動界愛馬仕」的故事,渠道只是第一步。
02
自上而下的「鳥學」破圈,
難以複製到海外
「深受矚目的品牌都在主動宣傳,為什麼還要『端著』?」
2020年年中的一次內部交流中,始祖鳥海外總部被大中華區懟到臉上質問。
起因是,年初LV品牌創意總監Virgil Abloh頻頻向始祖鳥示好:身穿始祖鳥Alpha SV衝鋒衣,走LV大秀;自創潮牌Off-White展上,也出現了數款Alpha SV拼接禮服。
然而,對免費送上門的廣告,始祖鳥總部卻避之唯恐不及:「Abloh和他的品牌團隊,基本上未經許可使用了始祖鳥的商品。」
此舉,不僅外界譁然,也晃了自己人的眼。
彼時,始祖鳥大中華區正為了塑造「品牌故事」絞盡腦汁,甚至,大中華區總經理徐陽親自帶團隊,到愛馬仕之家拜訪討教。總部的行為在他們眼裡,多少有點匪夷所思。
但復盤全球戶外品牌的發展史會發現,這樣的「叛逆」行為,在北美並不鮮見。
比如,美國戶外品牌市占率第三、被華爾街帶飛的Patagonia(巴塔哥尼亞),同樣急於撇清潮流滲透,不僅宣稱自己「沒向金融機構推銷」,還拒絕為高盛、摩根大通定製帶有公司Logo的背心。
始祖鳥當時的高管在風波後的採訪里,闡述了原因:「我們希望為最專業人群提供產品,如果目標是成為百年歷史的品牌,那麼進入潮流服飾世界是非常可怕的。」
海外潮牌就是前車之鑑,歷經數十年輝煌的「宇宙第一潮牌」Supreme,近期陷入了業績下滑的泥潭;英國潮牌Ted Baker甚至已經進入破產程序。
落在始祖鳥們眼裡,擴張到專業戶外運動市場之外,無異於主動站在危牆之下。
但形勢比人強,既然賣給了安踏,自然是要跟著安踏的節奏走。
而始祖鳥在國內的主旋律就是破圈:早期,在海外歸來、熱衷登山徒步的C(X)O們引領下,成了金融人士的心頭愛——如張坤們爆火的時候,陸家嘴基金經理的衣櫃里,掛著清一色的始祖鳥。
兩年前,又通過冬奧會的推廣,滲透到體制內,「鳥學」徹底大眾化傳播開來。
這一思維指導下,2021年初,始祖鳥總部放開招聘,管理層大換血:新上任的CEO,曾在Lululemon擔任過CEO等職位;新的品牌營銷副總裁,曾在阿迪達斯任職超過12年。
調整後,始祖鳥的營銷逐漸放開手腳,也帶來了一些新氣象。
2021年5月,TikTok用戶自發上傳的一段「始祖鳥淋浴挑戰」視頻,因無厘頭搞怪,引來了不少創作者跟風。
捕捉到這一點,始祖鳥迅速跟進,聯合網紅、明星等進行創作傳播,管理層還親自下場帶節奏:「雖然我們不是為淋浴而設計的,但它確實可以讓你在淋浴時保持乾爽」。
隨著活動出圈,始祖鳥的品牌熱度增長明顯。
但這種「營銷事件」破圈,意味著鬍子眉毛一把抓,往往毀譽參半。
淋浴挑戰後期,不少用戶穿著達美樂送餐外套「沐浴」,以反諷始祖鳥的性價比。
相比之下,國內圍繞特定圈層自上而下滲透,樹立的近乎高奢品牌「心智」,更能站住腳。
可以看到,始祖鳥開始在海外複製國內的破圈之路。
海外高管在採訪中談及始祖鳥夾克在華爾街高管、律師等群體的滲透情況時表示:「我們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動全球敘事。」
但問題是,上述說過,美國金融圈早已被Patagonia占領了。在這樣的領域,想重新樹個牌子,談何容易。
政客群體就更別提了,和國內公務員開會下鄉翻領夾克不離身不同,歐美政客們幾乎都是穿西服打領帶,和始祖鳥的風格根本不搭。
這意味著,始祖鳥在海內外的認知、調性差異,可能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而在這種情況下,其卻想在全球套用同一種產品打法。
03
用國內標準「衡量」全球,
海外鳥人不樂意了
事實上,當年的亞瑪芬收購案里,行業玩家除了安踏,還有炙手可熱的Lululemon。
而Lululemon創始人下場的主驅力是:「始祖鳥與我們的設計理念完全相同,如果我可以收購併實施我們的創新零售模式,其可能會與Lululemon一樣有價值。」
雖然最終沒能搶過安踏,但確如其所言,兩家的設計嗅覺,某種程度上很一致。
可以看到,2022年秋季系列開始,始祖鳥全球尺碼新增了XS、2XS,同時調整已有碼數——如將S碼的腰圍從之前的28(1/2),改成27(1/2),以適配國內鳥人們。
類似的調整,Lululemon在2018年也曾做過——針對亞洲消費者的體型,上線亞洲版型(Asia Fit)系列,這一系列腰部較窄,臀部較長,內縫也相應改短。
不過,同樣的「迎合」之舉,效果上卻出現了分化。
Lululemon這邊,皆大歡喜,海內外一片風平浪靜。始祖鳥卻引來海外鳥人的「脫粉潮」,有用戶表示,「我不否認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決定,但我不想再參與其中了。」
之所以會這樣,在於Lululemon的調整,是針對亞洲用戶推出專門尺碼,和其他區域互不干擾。
始祖鳥則是用國內標準「衡量」全球,中國消費者喜聞樂見了,但身材更高大的海外消費者be Like:要重新購買更大尺碼,加重了身材「焦慮」不說,還不一定合身。
而這不是個例,可以看到,2022年以來,始祖鳥逐漸偏向休閒化。
如新推出時尚產品線SYSTEM_A系列,配色偏向更日常的淺色和深色系;定位城市通勤的商鳥系列,2023年也加大了產品推新頻次。
這明顯是迎合國內消費者,畢竟在持續破圈下,始祖鳥在國內的穿搭場景,早就跳出戶外了。
北上廣的寫字樓里,大佬們頂著快悶出痱子的雨披感,將始祖鳥硬殼衝鋒衣穿成日常便服;而麥當勞里穿著鳥喝咖啡的白領,也不在少數。
這樣一來,始祖鳥和海外主力消費人群,不可避免會陷入衝突。
如下圖,2020年美國的戶外運動參與率,已經突破50%(國內僅有9.5%)。截至2023年,約9000萬人年參加戶外活動51次或以上。
不止成熟度高,美國的戶外文化因起源於軍事,表現出「探險」「荒野求生」等特點,對專業性較強要求很高。
可以看到,海外市場的戶外品牌都一窩蜂在「卷」功能。
Patagonia的新款Nano-Air(納米輕量混合)系列能做到「前方保暖、後方透氣」;Columbia Omni Heat鋁點科技,首創3D黑鋁點羽絨外套,更是將保暖科技運用在外層。
將適配中國日常場景的產品,放在這樣的市場,多少有點「南橘北枳」。
以羽絨服為例,為了讓中國鳥人扛住哈爾濱的冬天,始祖鳥將多款曾專為戶外而創的產品,增加充絨量——2022年冬季新款產品cerium hoody,充絨量(M碼)從102.27g加到113.38g。
但如此一來,戶外徒步就費勁了,如有用戶吐槽:「一脖子汗水蒸發不出去,熱的透不過氣。」
這讓海外核心高頻的專業戶外用戶逐漸遠離。如下圖,2022-2023年,始祖鳥在美國戶外品牌知名度排行榜上本就不高的名次,再次下滑。
當然,這一套打法,對上述海外新破圈的街頭潮流用戶,還是很適配的。但潮流消費向來是「牆頭草」,來得快去得也快。
總的來看,在渠道、營銷拉開品牌認知差距下,迎合中國市場的產品打法,難以「號令」全球,還可能越努力越心酸。
小結
大概十年前,丁世忠陷入過一種迷思:明明安踏的籃球鞋,質量標準跟耐克、阿迪一模一樣,卻不斷接到質量投訴。
深入一線,做了調查發現,穿耐克和阿迪的,往往在室內木地板或橡膠地板上打球,而安踏用戶是在水泥地打球。
這件事之後,丁世忠常常警醒團隊:一個產品要賣給誰,必須要對其特徵很清楚。這也在安踏主品牌以及FILA等高端品牌的一系列成功上,得到了印證。
如今,同樣的迷惘再一次上演,只不過對象換成了始祖鳥。而這一輪,安踏要疊代、開新的一課是——「讀懂」海外消費者。
參考資料:
大個青椒:《跟折扣說不!始祖鳥要做下一個lululemon?》
Inpander出海:《始祖鳥是怎樣依靠海外抖音成為2021最受關注品牌的?》
遠川研究所:《Patagonia和始祖鳥,是金融街的格子襯衫》
中歐視角:《始祖鳥「鳥總」:從200萬到億元店,我的底氣是什麼?》
李翔:《跟丁世忠聊公司的壁壘和安踏做對了什麼》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2024 Vista看天下
V
這 網 紅 的 「霸 凌 式 教 育」,氣 死 人 了
「貼臉羞 辱」打 工 人,又一 高管翻車
她 拍 網 紅 寫 真 被 罵 「 抹 黑 縣 城」,至 於 嗎
迎合中國市場,難以「號令」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