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AI不跑偏,李彥宏這一年操碎了心

2023-12-17     懂懂筆記

原標題:為了AI不跑偏,李彥宏這一年操碎了心

這一年,李彥宏除了興奮,還有些著急。

「媒體、社會、公眾主要的興奮點還在基礎模型上,沒有轉到AI原生應用上,我多多少少有點兒著急。」 在12月16日舉辦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2024」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與極客公園創始人兼總裁張鵬進行了一場50分鐘的對談,他再一次強調自己的觀點:「我們要去卷AI原生應用,把這個做出來了才有價值。為什麼大家不去認真做AI原生應用,而去關心大模型進展?這個進展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是機會。」

過去一年,面對生成式AI的爆發,一向以低調儒雅形象示人的李彥宏也表現出了少有的興奮。整個2023年,他多次公開表達自己的觀點——少關注大模型、多卷AI原生應用。這一年AI產業快速進化,百度加速重構,李彥宏的思考也在加深。在極客公園創新大會這個面向創業者的年度聚會上,李彥宏再次強調,對於多數創業者而言:應用是機會,大模型不是。並且他在對話中,還給出了更多具體的創業建議。

快人兩步,李彥宏的另類觀察

2022年末GPT-3.5的橫空出世,在全球點燃了大模型之火,特別是在創新、創業異常活躍的中國,大模型成為貫穿整個2023年的主旋律。

但是在言必稱大模型的2023年,李彥宏卻有著不一樣的觀察。這種不一樣,源自百度很早涉足AI,也有著更為深刻的思考。百度是國內最早全面發力AI的企業,文心一言大模型(ERNIE 1.0)的演進可以追溯到2019年。作為國內大模型行業率先入局者,百度無疑在行業爆火時卡住了領先身位,也成為目前國內鮮有的能夠比肩OpenAI能力的科技企業。數百億的底層技術投入,AI領域實踐摸索多年,讓李彥宏在面對這一次AI風口時有了更加獨到的見解。

大家還記得今年初整個產業對大模型有多麼狂熱嗎?當大家都紛紛「宣誓」要做大模型時,百度已經有了成熟的產品,並且認清未來的走勢——快人兩步。

回看這一年來李彥宏多次在公開場合的講話,他很明確的一個觀點就是:應用的價值更大,並且AI時代創業的機會在於應用。可以說,李彥宏的「金手指「在年初就指向了應用領域的創業機會。

在3月16日文心一言的發布會上,李彥宏強調:「大模型時代,真正最大的機會既不在基礎服務,也不在行業服務,我覺得恰恰是在應用。」在隨後的採訪中,當李彥宏被媒體問到「最大的創業機會在哪?」時,他同樣直言「就在應用層」。

9月份的文心杯創業大賽上,李彥宏更是建言創業者:卷大模型沒有意義,卷應用機會更大。那一次,他提出了AI原生應用的三個條件:自然語言交互、四個能力、不超過兩級菜單。對於創業者給出了更為明確的方向指引。

10月份,諸多大模型還在熱衷於卷參數、卷比分的時候,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已經開始「手把手教你做AI原生應用」,著重展示了百度重構的多款AI原生應用,如搜索、如流、文庫、地圖等等,展示了百度對AI原生應用的理解,希望「激發大家做出更驚艷的AI原生應用來」。那一次,李彥宏明確喊出:「沒有構建於基礎模型之上的豐富 AI 原生應用,大模型就一文不值。」

11月15日的西湖論壇上,李彥宏再次強調,人類進入AI時代的標誌,不是產生很多的大模型,而是產生很多的AI原生應用,「AI原生時代,我們需要100萬量級的AI原生應用,但是不需要100個大模型。如果我們的產業政策能夠更加鼓勵基於大模型的AI原生應用,我們一定能夠構建起一個繁榮的AI生態,推動新一輪的經濟增長。」

在近日舉行的極客公園大會上,李彥宏進一步針對AI原生應用的基礎原則、開發範式、創業者特質、產品經理等關鍵問題,對業界做出了回答。

2023年,大模型發展快,李彥宏的思想疊代更快。從年初提出應用的價值,到年底形成關於「AI原生應用」的一整套方法論,可謂先人兩步。對整個產業、對廣大創業者,李彥宏的「另類」觀察是行業落地更有價值。

價值導向,創業者要追夢AI時代「Super App」

作為AI領域的領軍人物,面對這一輪劃時代的浪潮,李彥宏考慮的顯然不是與競爭對手那樣,同Open AI一起卷模型參數,而是透過表面的喧囂,發掘真正的行業機會。在一個暴風口,很多人其實無心關注本質,只是先卷了再說。

當前業界約200多個大模型的背後,是無數算力、無數金錢的支撐,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無論模型參數量級如何,一旦走過0-1的過程,就必須回到正常的商業邏輯上來。百度因為在AI上有很多實踐經驗,讓李彥宏在看待AI的趨勢時更關注本質:價值。能夠產業價值,AI時代才會真正到來。

梳理李彥宏的觀點,做好應用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

第一,有應用,大模型才有價值。

「最近幾次公開的發言,也包括公司內部的這些講話,都在不停地強調,我們一定要去卷 AI 的原生應用,要把這個東西做出來了,模型才有價值。」李彥宏表示。

在他看來,技術最終是要為應用服務的,評判一個大模型好不好,不是堆料、不是跑分,而是要看這個大模型在什麼應用場景下能產生價值,「要有千千萬萬甚至數以百萬計的 AI 原生應用,這個大模型的價值才能被體現出來。」

第二,有應用,對企業的業務才能產業實質價值。

卷大模型,能幫助業務的DAU、留存率、用戶市場、收入、利潤呈現增長?顯然,這些還都要通過具體的應用來產生價值。

行業巨頭中,微軟的Office 365 copilot、Adobe在AIGC方面的應用創新以及商業化嘗試,都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單純從收入層面來看,微軟的Office 365 copilot顯然早已超過了OpenAI。

今年10月舉行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執行副總裁沈抖展示了三一重工利用文心千帆平台(基於RAG應用框架)製作企業文檔問答應用的功能。利用文心大模型的能力,僅需十幾分鐘便可以將長達48頁、20000餘字的產品說明製作成問答助手,直接上線三一重工的網站並開始使用。更難能可貴的是,沈抖透露製作這樣一個問答助手的成本:只需要幾百塊錢,後續的每次問答也只需要幾分錢。

在李彥宏看來,大模型對現有企業、現有應用的改造,可以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幾乎所有行業里已經成型的公司,一旦轉過彎來,能很好地利用大模型能力的話,它獲得的收益、獲得的價值增益,加起來一定是最大的。」

第三,做應用,創業者成功的機率更高。

中國的創業者對「風口」一詞並不陌生,但是過去無數次的風口枯榮也告訴我們,當浪潮趨於平靜後很多參與者都可能慘澹退場。如何才能成為風口上面「能飛起來的豬」呢?李彥宏明確表示,創業者的機會在應用,而不是在大模型。

初創公司領域,我們已經看到過很多優秀的創業團隊打造出了令人驚艷的AI應用,獲得了用戶和投資人的雙重認可。比如上個月文生視頻應用Pika 1.0突然爆火,緊接著便獲得了前Github CEO Nat Friedman、Quora創始人Adam D'Angelo、OpenAI創始成員Karpathy、Perplexity CEO等豪華風投陣容的5500萬美元投資(投後估值近2億美元)。而這輪火爆融資的背後,是一個僅僅4個人的初創團隊。

在此之外,還有例如Midjourney這樣的明星產品。作為現在文生圖領域最知名的產品之一,Midjourney從2021年8月創立至今未融過資,但卻憑藉著付費訂閱開始盈利,預計今年的收入將超過2億美元,而CB Insights更預計其估值可能高達100億美元。要知道,其至今也僅僅擁有11名全職員工而已。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主流作業系統只有Android、iOS。但微信、TikTok創造的價值一點都不比 iOS 或者Android 低。」 李彥宏指出:創業公司做出三五個Super App、做出幾百幾千個非常有價值的垂類應用,都有巨大可能的。

給觀點給方法給工具,花一年時間為應用落地鋪路

其實,李彥宏的觀點已經非常清晰:大模型不是普通創業者的遊戲,AI原生應用才是創業者的唯一逆襲機會。在他看來,最好的AI原生應用還沒有出現,中國的開發者和企業大有可為,創業者更應該追夢AI時代的「Super App」。

那麼,創業者到底該怎麼去實踐呢?李彥宏也在不斷地給出具體的方法論。

在今年的多次演講中,他先是給出了一些建議。比如,越早下場越好,可以從現有產品的原生化改造入手;要用AI原生思維做產品設計,AI原生應用的交互形式一定會從GUI轉向LUI,兩者是相輔相成,讓更多長尾需求被釋放和看見;數據飛輪,是一個成功的AI原生應用的充分必要條件。

在10月份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直接「手把手教你做AI原生應用」,展示了過去半年百度通過大模型重構的多款AI原生應用,更真切地展示了大模型在具體應用中的表現,也體現了百度對AI原生應用的理解。以百度文庫為例,其能夠在1分鐘內生成一個20幾頁的PPT,包括圖表生成、格式美化等,這些新功能推出後累計用戶迅速從1300萬突破至3000萬,付費率也在持續上升。

更重要的是,百度已經為創業者搭建了一套完整的AI生態,包括:飛槳深度學習平台、文心大模型、千帆大模型平台、百度靈境矩陣插件平台、星河大模型社區等等,無論創業團隊從零開始,還是大企業對自身業務進行改造,都能在這裡找到有力的支撐。

那麼,這次與張鵬的對話主題《AI Native,我們需要怎樣的產品和開發者?》中,李彥宏又為開發者帶來了最新啟示?

首先,他認為產品經理的重要性會進一步提升。從百度的實踐來看,以前一個PM對應很多R&D,而今天可能是能是 1:1。

其次,談及適合AGI時代的產品經理時,李彥宏認為是綜合類人才,「真正成功的AI原生應用產品經理,很可能不是某一類人,而是各類人的綜合。有人可能不是計算機專業,但他學習能力很強,他有產品、市場的感覺,同時又不怕技術,即使沒學過,讀一讀最新的論文,就能明白講了什麼、用什麼方法,這種類型的人才最有可能成為成功的產品經理。」

第三,做好AGI時代的產品經理,必須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他們不害怕新技術,學習能力強,而且不滿足對於現有技術的利用,不斷向技術人員提出新的要求,從而把產品最完美地做出來。這樣的人我覺得會是成功的 PM。」李彥宏強調。

回看2023年,李彥宏不斷強調應用重要性的同時,也不斷將新方法、新觀點、新工具給到開發者,可以說為了AI產生真正價值「操碎了心」,從方方面面為應用落地紮實地鋪路。

如果說,面對2023年的AI風口大家仍是在卷概念、卷大模型,那麼在2024年,相信更多的創業者將會回歸價值,真正開啟卷應用的征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4c27b7d6dd6857497abfc0b81ba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