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拚命討好她被嘲瘋了,卻也撕掉了全網打工人的底褲

2023-11-15     VISTA看天下

原標題:他拚命討好她被嘲瘋了,卻也撕掉了全網打工人的底褲

眼看著2023年還剩一個多月,年度職場高情商發言大賽冠軍已經出爐了——

前數碼測評網紅、現格力項目負責人王自如,因為在一檔採訪節目中里狂拍董明珠馬屁,被廣大網友奉為情商界的「人中翹楚」。

給不認識的年輕朋友介紹一下,王自如是網際網路最早一批頭部科技博主,當年知名度類似如今的何同學、稚暉君。

他身上最出名的標籤,是因為質疑錘子手機跟羅永浩公開辯論。由於嘴皮子說不過只能一直「ok」「ok」,被嘴損的科技迷們調侃為「ok哥」。

不過時隔多年再次見面,王自如曾經瘦削的臉型上已然填滿了屬於中年人的脂肪。

舉手投足之間也已經沒有了曾經的執拗和攻擊性,反而生動詮釋了什麼才是中庸之道、拍馬屁語言的藝術。

感受一下他在採訪中最出圈的這段發言——

「我很早以前就幻想過一種職業圖景,可以跟在一個頂級的企業家(指董明珠)身邊,每天就看她怎麼開會、講什麼做什麼,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這段視頻火了之後,很多人罵他討好上司太過頭,對自己、董明珠和格力都是一種「災難式的公關」。

我不這麼認為,王自如分明是在以一種身體力行的方式,為當代年輕人戳破現實職場的迷霧。

王自如和董明珠。

多少人上大學時聽的是「00後整頓職場惡習」的都市傳聞,等自己工作後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我拒絕加班時跟領導說不能為工作放棄生活,領導說你明天不用來了。」

別聽那些行業大咖、網紅大V變著法嘲笑王自如怎麼吃相難看、攪渾職場生態。

人家都已經功成名就了,自然不需要再學習這些低階的職場生存之術。

在這裡強烈建議各位職場新人、准新人們拿出小本本。

記住,如今把頭髮梳成大人模樣的王自如,展示的那才是真正的打工人情商哲學。

王式情商課第一節:在領導面前要時刻保持謙遜。

王自如早年間曾創辦了一個科技網站,來格力相當於從老闆變打工人。

雖然項目負責人已經算是打工人中的高級別了,但按照常理推斷,這落差感不該比「985碩士脫掉長衫」更小。

主持人在董明珠面前問他如何調整心態,回答難度不亞於《琅琊榜》里的紀王爺被皇兄詢問對立儲的看法——汗流浹背了兄弟!

但王自如面部表情非常平和,沒有談論自己的經歷,而是講了一個故事。

「曾經有個前輩對我說,剛畢業的大學生就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會。公司要為你犯的錯誤買單,還要找人教你,還給你發錢,這是多好的事兒啊。」

最後還總結了一個很有技術含量的詞,心態歸零。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個人經歷的尷尬被避開,又輸出了一番「年輕人該謙遜」的價值觀,董明珠的臉上立刻寫滿了讚許。

王式情商課第二節:不要顯得太在乎眼前的短期利益。

簡單來說,那就是領導給咱畫的餅咱得吃,領導沒畫餅,咱就是自己烙一張也得吃。

如今網友很喜歡把「公司給我發多少錢,我就給公司辦多少事」掛嘴邊,動不動就愛甩出那張白展堂的表情包,這就是格局小了。

在看看人家王自如的境界:「我不知道格力給我開多少工資,因為我根本不在乎。」

在乎的是什麼呢?是分到一間離老總最近的辦公室。

隨時彙報工作,也隨時接受老總的業務指點和人格薰陶,掌握公司和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乎的是在自己30多歲的年紀,參與到了一個「世界級企業創造未來的過程」中來。

「我覺得這是每個30多歲的生命都不能放過的事情。」

王式情商課第三節:回答任何問題,都記住要從公司的需求出發。

雖然大多數人打工都是為了混口飯吃,但你要是能證明自己還有別的精神追求,就能在職場情商比拼中占得先機。

哪怕背地裡已經在偷偷改簡歷了,但張口一定是「我對自己未來20年的規劃是……」

這樣才能凸顯出公司培養你的價值。

加班太狠、打卡制度太苛刻,你要責備這份工作太過影響了你的生活嗎?

不,這是融入企業文化、成為企業一分子的過程。

不過這高情商員工跟老闆之間的拉扯也像談戀愛。

關係太遠固然不行,但太不拿自己當外人也有過界的風險。

所以在一番「要跟著格力干到底」的表態之後,王自如最後一句加得恰到好處——

「我不是要賴在公司啊,這決定權肯定在您。但只要董總願意,我希望能夠一直在格力幹下去。」

我最早是在短視頻上刷到了王自如的採訪片段,後來好奇去找了完整版視頻來看。

他不僅回答主持人問題時滴水不漏,整個人的狀態也從當年天不怕地不怕的愣頭青,變成了忠心下屬、懂事晚輩。

主持人聊起王自如加入格力的契機,董明珠說兩個人雖然很早就認識,但一直沒啥聯繫。直到某次直播合作中產生了交集,才讓董明珠留下了印象。

王自如立刻見縫插針地跟了一句,「那會沒想到董總還沒忘了我。」

董明珠中途誇他務實、敬業,能夠抓住機遇。

王自如回答主持人時的狀態很放鬆,此時卻縮著肩膀低頭,抿嘴飛快地瞟董明珠一眼,像是個被班主任表揚到不好意思的小學生。

董明珠在採訪中有句話很值得琢磨,「不要拿他跟以前那些網紅員工相比,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這些年,他對人生的認知是不在一個層面的。」

但大家早就腦補出了弦外之音——差的不止是人生認知,還有人情世故。

儘管整個採訪中都沒有明說,但不少媒體在報道這件事時,都提到了曾經被稱作「董明珠接班人」的孟羽童。

之前我們也寫過這對上下級關係,那是董明珠上一個「伯樂發現千里馬」故事的主角。

跟王自如拿到的同樣是「重用人才」的劇本,但從人設到細節卻完全不同。

王自如仿佛來自20年前《讀者》上的雞湯小故事。

就是那種「500強企業面試時主考官往地上扔了個紙團,第一個撿起來的人被錄取」的故事。

所謂能力不只有專業能力,還有得有說到領導心坎里的學問。

但時間倒回兩年前,孟羽童拿到的卻是「職場新人大殺四方」的爽文劇本。

剛畢業,什麼人情世故都不懂,大佬的弦外之音也聽不明白。只有一顆願意學習、願意做事的心。

對於很多還在校園裡的95後、00後來說,簡直是個可以完美代入自己的理想職場形象。

而董明珠呈現的甚至是一種「慈母」式的關懷:會在她不好意思給老闆打電話時寵溺地笑,在她表演跳舞時主動幫她拿話筒……

樁樁件件都讓年輕人覺得,什麼人情世故、揣摩人心、厚黑學都是職場陋習。

只要把工作漂亮地完成,就能順利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

如今王自如這一套高情商組合拳,仿佛瞬間把職場規則的真相,重新又拉回到了高情商小故事的時代。

但責任似乎又不全在他身上。

畢竟孟羽童那段「爽文故事」,連同董明珠跟年輕人打成一片的態度,早在今年5月就已經很不愉快地畫了句號。

在這次的採訪中,董明珠同樣被問到了對年輕一代打工人的評價和建議。

兩年前在綜藝里對幾個95後夸出花兒來,如今又擺出了一副「過來人」的姿態。

當年——

「你們20多歲就有這麼大闖勁兒,不像我到30歲還渾渾噩噩,只知道聽領導的安排做事。」

「一代代年輕人承擔著企業未來發展的責任。」

現在——

「這代年輕人生下來就是在暖房成長的,外面有點風雨他根本經不起。」

「你個人再有能力,也得藉助整體的力量才能夠實現成功。」

就連夸王自如身上最大的優點,夸的也是「敬業精神」。

至於這個敬業指的到底是他把看老總開會、向老總彙報視為幸福,還是宣稱要在格力干30年,那就見仁見智了。

不知道董明珠是被孟羽童傷了心,還是當年在綜藝鏡頭下的不得已而為之。

又或許那個看似親民、開明、平等的職場,才是海市蜃樓、曇花一現。

有人說最近王自如的表現,讓自己想起了當年太平洋建設集團老總「電梯選人」的事跡。

這段故事來自2018年對老總的專訪,放在兩年前大機率會被罵慘,但如今卻未必。

老總在電梯里偶遇一個新入職的員工,對方先是問清老總要去9層,然後擋掉了之後所有試圖按電梯的人。

然後在電梯升到差不多7樓的時候,又分別按了5、6層。

老總立刻把這個員工提拔成了辦公室副主任,因為他對這個舉動的理解是:

「這個員工是用肢體語言告訴我,『雖然我是低樓層,但我們讓您先上,因為第一您的時間更寶貴,這是時間優化管理,第二,希望能跟您多呆一段時間』,這個孩子可不得了。」

這是陋習,還是職場中必備的保命準則?

你我心中都有答案,但我們的答案又是最不重要的。

畢竟潮水的方向從來不掌握在年輕人的手中,大家不過是在其中小心翼翼地討生活。

於是一邊鄙視身邊那個最說漂亮話的同事,一邊偷偷研讀社交平台「職場高情商」帖子下方的山東人留言。

王自如只不過用一種如魚得水的姿勢,戳穿了那些並不怎麼被拿到檯面上的職場真相。

絕大多數人都終將成為王自如,而且很可能是失敗版、低配版的——

這才是全世界最讓人感到憋屈的質疑、理解、成為。

還沒看夠?點擊視頻,看看今年爭議最大的網紅,竟然是一匹可可西里的狼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瞧不起王自如,

又學不會王自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40a1120e54e72fb87dd31569724cf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