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老市區街坊排檔跟網紅遊客店確實不一樣

2023-04-20     小企9999的吃喝玩樂

原標題: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老市區街坊排檔跟網紅遊客店確實不一樣

老市區里的街坊排檔,吃到的菜跟遊客店比,果然區別不小

BY小企9999

有段時間沒吃排檔啦。喜歡張羅飯局的熱心人國寶哥在仁和路和老市區那些群里天天吵鬧的夥伴們約了一局。

雖然有些做得比較粗獷菜,但口味還是不錯的,很有早期吃排檔的感覺。最明顯的感覺是,這裡跟廈門那些抖音小紅書網紅博主們曬的「美食」區別相當大!

仁和路在哪裡?其實就是廈門輪渡郵局後面往八市方向走,那一段頭尾未必夠50米長的馬路,馬路上常有中老年人泡茶打牌。這家排檔不像周邊大多標榜自己老字號啦,廈門港啦,簡簡單單,一樓看著也沒幾個客人。但是樓上有好幾間裝修簡單的包廂,幾乎全滿,聽口音全是本地人。一下子就讓我敏銳意識到:這是地道的街坊店!

鹵腱子肉:冷切牛腱子肉,肉質不錯紋理漂亮,蘸醬就是加了辣椒的蒜頭醬,簡單但也蠻有味。

白灼鯊魚肉:冷吃的做法,不知道用的是什麼鯊,皮的部位膠質豐富,稍微帶點湯汁結凍的感覺。也是蘸醬吃的,我覺得這個大多數大姑娘小媳婦都會喜歡,有成為網紅菜的潛質。

面線糊:紅蔥酥綠蒜苗,非常地道的廈漳做法。濃稠度適合吃飽的需求,如果早餐吃還應搭配剛炸的油條。但是像我們這種排檔酒局後面還會有很多菜,可以煮得不用那麼實在,湯水多一點大家反而會更覺得更滿意。

街坊店嘛,不會有「外菜莫入」的忌諱。同伴從八市走過來時,那家最有名的五香卷攤子上買的,用來搭配面線糊,比油條更壕,下酒也更合適,吃一塊就可以舉杯啦!

師公格魚湯:這種魚一般不過油煎,吃得就是原汁原味的清鮮。用脊骨和文蛤提味,感覺鮮味更濃但也不至於喧賓奪主。這種小魚,肉質潔白細膩,但刺多,吃魚肉時別說話要小心。

泡椒肉羹:泡椒味的廈門排檔菜,更常見的是用來煮絲丁魚,但這個五花肉片做的肉羹讓我很滿意,肥肉部分自帶脆感,一點也不膩。不敢吃肥肉的人也不用擔心,有純瘦肉羹。泡椒味咸辣適度,結合後續的一大堆海鮮菜,這麼安排是很好的調劑和亮點。

叉燒鰻魚:沒有叉燒醬的甜膩感覺,表層酥脆感強烈,魚肉肥而無刺,太好吃了!

煎鯃魚:酒還沒過三巡,服務員端上好大一盆煎魚。看起來稍微有點潦草。原來這是組局大哥自帶的,體型比市場常見的大很多,請店裡幫忙煎出來效果不好,估計廚師心情不太好。大家七嘴八舌開著玩笑,統一認識:看來以後吃排檔還是不要倚熟賣熟,隨便加菜會給人家添麻煩,打亂人家的節奏安排。

雙殼蟹:個個滿膏滿仁,原來這個也是組局的大哥一早在八市選購後拿到店裡屯著的。我就覺得奇怪,在排檔碰到好螃蟹是有可能,但像這樣一大盆百分百滿分的效果實在太難得(幾乎不可能)。

斑節蝦:活的,煮熟後蝦殼的明亮耀眼,掰開後蝦肉潔白絲絲分明,傳說中「肉眼可見的好吃」誠不我欺!

炸魷魚(軟絲),每家受歡迎的排檔一般都有幾個做得手熟且有特點的排檔菜,這道就有資格入選。火候除了得很到位,魷魚也不至於煮得過熟過老,口感有層次,聞著有焦香有油香,吃著滿嘴鮮香。非常好!

煎帶魚:這種帶魚不是廈門土著追求的「本港」,但是勝在肥厚肉多,作為下酒菜或者請外地朋友吃效果可能比「本港」黑眼睛小帶魚效果更好。

醬油水雜魚:在廈門好像沒有那一頓排檔不做醬油水,相對於其他排檔,這裡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分量大,口味反正大家差不多。

蒸土石斑:石斑魚本身肉質比較結實,如果體型偏大,清蒸就難以做到內外兼顧的嫩。但是排檔嘛,又不能要求像高級餐廳那樣片肉蒸,好在魚的鮮度夠,整條觀感也比較好,蒜瓣肉的質感如果用來請對蒸魚火候要求不太高的朋友沒問題。

蒸包菜,做法粗豪但比較少見,白菜葉自己揭下來蘸湯汁吃,還不錯。

總而言之:這樣的排檔,從餐廳的氣質和菜品的賣相口味各方面,顯然跟那些網紅博主們推薦的網紅餐廳有顯著不同。但是,要是讓我來推薦,我更願意建議選擇這種本地人愛去的社區街坊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29eb111ff64c23bc2d50ed025fe3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