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俄朝軍事合作,美國越發感覺不安,開始尋求中國的幫助,順帶還給咱們準備了一口「大鍋」,挖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坑。據鳳凰網11月1日的報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透露,美中兩國不久前就朝鮮向俄羅斯派兵、朝俄在俄烏衝突中展開軍事合作等問題「交換了意見」,雙方進行了「建設性對話」;布林肯強調,中方非常清楚美國的關切,美方希望中國「發揮大國影響力」,「制止朝俄的挑釁行為」。
其實對於俄朝軍事合作以及所謂的朝鮮派兵援俄問題,中國早就闡明了立場,比如說,發言人毛寧曾表示,俄朝軍事合作,「這是兩個主權國家之間的事情」;再比如說,就朝鮮「抗烏援俄」一事,發言人林劍表示,「希望各方推動緩和局勢,致力於政治解決」。簡單地說,咱們的立場就是「三不」原則,即「不支持、不反對、不參與」,一句話「與我無關」,從這個角度來講,美國要解決問題,應該去找俄朝兩國,為何偏偏找上中國?
應該說,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俄朝軍事合作迅速推進,烏克蘭壓力山大。美國情報部門表示,目前在俄朝鮮士兵已增加到8000人,這意味著,朝鮮出兵援俄依然沒有中止,可能還在加速;與此同時,烏克蘭正承受巨大軍事壓力,澤連斯基表示,之所以從部分地區撤兵,是因為俄烏在當地的兵力比達到了懸殊的8:1,也即俄軍人數是烏軍的8倍,這仗沒法打。很顯然,隨著朝軍進入烏克蘭,烏軍形勢將更為嚴峻。
其次,俄朝在兩國軍事合作,特別是朝鮮出兵援俄的問題上,態度非常強硬,美國也沒辦法。普京曾經表示,如何執行「俄朝條約」是兩國自己的事情,外界無權過問;平壤也強調,就算朝鮮出兵援俄,那也完全符合國際法。近日,俄羅斯、朝鮮更是先後發射了洲際飛彈,表明了自己的強硬立場。當時咱們就指出,俄朝相繼發射戰略飛彈,就是警告西方對朝鮮出兵援俄一事「閉嘴」,最好接受這個現實,否則後果嚴重。
其三,美國明知中國的「中立」態度,卻偏偏要中國「幫忙」,其實不安好心。如果中國答應美國的要求,去勸說、阻止俄朝軍事合作,反對朝鮮出兵援俄,無疑會同時得罪俄朝兩國,這就中了美國的「離間計」;如果中國拒絕美國的要求,美國就會將半島局勢升級、俄烏衝突惡化的「大鍋」扣在中國的頭上,要求中國「為此負責」,就像朝鮮核試期間,美國要求中國「發揮影響力」一樣,讓中國「左右為難」。
所以咱們說,美國一方面有求於中國,一方面卻偏偏給中國「挖坑」,這很不厚道,很沒有誠意,但需要指出的是,美國此舉註定是不會得逞的。原因很簡單,對於美國的陰謀詭計,咱們看得非常清楚,這點小算計、小心機,還不如咱們的「宮斗劇」,也好意思拿出手;再說了,現在的中國不論是國力、影響力,都要遠超朝鮮核試期間(2006-2017),美國還對中國玩這一套,早就不管用了,更何況,中美都快反目了,咱們憑啥在乎你的感受?
因此,如果美國好好請求中國的幫助,咱們可能還會代為向俄朝兩國溝通一下,現在有求於我,還要坑我,那就恕咱們「無能為力」了。美國不是很牛嗎?你可以親自去找俄朝溝通;不是自詡從實力地位出發嗎?那也可以與俄朝對射洲際飛彈嘛,又沒人攔著你。還是那句話,中國的立場是「一貫」的,那就是「希望各方推動局勢緩和,致力於政治解決」,勸和促談可以做,自毀長城的事情咱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