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神隱」宮崎駿筆下還有一個你不知道的世界

原標題:除了「神隱」宮崎駿筆下還有一個你不知道的世界

每個孩子都是被宮崎駿愛過的,提起宮崎駿大家第一個印象可能就是《龍貓》《紅豬》等作品,還有最近在內地上映的《千與千尋》,這部片子也是宮崎駿的經典之作,2001年在日本上映2019年中國上映,18年來觀眾對於宮崎駿還是有一種無形的牽掛。千尋走進「神隱」大家走進影院,神隱在日本的說法是「被神仙藏起來的地方」以前的日本人都會用這個詞來之孩子或女子無故失蹤的情形,在《千與千尋》中神隱是一個世界,也是宮崎駿想讓大家看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好奇會害死貓。

「神隱」是個怎麼樣的世界?

真實,瘋狂,貪婪,自私所有的一切都在片中表達,沒有工作就會被變成影子,貪婪就會被變成豬,神靈隨意走在身邊,誤入其中的少女就是這個世界的異類,其實第一次看完《千與千尋》感覺都是震撼,不僅僅是神隱的奇幻,當熟悉的音樂再次響起,腦海中全是千尋努力奔跑的樣子。

一開始宮崎駿創造千尋這個角色就是在刻意塑造最平凡的人物,之前宮崎駿都是在塑造自己喜愛的形象,這次千尋是一個毫不起眼的日本女孩,身上一點特別之處都沒有,怯懦的性格還有無精打採樣子,隨時隨地都可能炸毛的頭髮,但這些在千尋進入神隱世界後都發生了改變,千尋變成了那個世界中最特別的存在。

原來在宮崎駿的筆下不只有一個「神隱」還有一個「貓王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貓的報恩》,這部影片在吉卜力的世界中可能不算出眾,但和《千與千尋》之間有這異曲同工之妙。《貓的報恩》主角是一位17歲的女高中生,也是普普通通和千尋一樣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女孩子,平時上課遲到,厄運連連,在一天放學回家的路上女主春救了一隻差點被汽車壓死的小貓,誰能想到這是一隻有身份的貓,是貓王國的王子魯恩。隨後春被貓王國視為大恩人。

當晚春家的門口來了一群兩腳站立的貓,這對於四腳動物來說確實很困難,這群貓中間坐著一個看起來就很有身份的肥貓,它就是貓國王的最高統治者,從體型也能看出來,隨後國王開口說白天春救下的是自己國家的王子,現在他們國家所有貓都把春視為最珍貴的恩人,這裡就開始點題了「貓的報恩」第二天貓就開始行動了,春的家門口長滿了貓尾草,學校的儲物櫃里堆滿了精心包裝過的老鼠,這對於人類來說應該是最難接受的禮物吧,隨後國王邀請春到自己的國家看一看。

這個世界應該是除了「神隱」另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貓奴天堂」

貓王國可能沒有《千與千尋》中的「油屋」華麗,沒有那裡的煙火氣,但這裡遍地都是貓啊!所以春作為人類第一次到貓王國,馬上就像一隻貓一樣躺下來打盹,而不是想著怎麼去找出路,就算是其他貓都勸她離開也不在乎,隨後春被變成了一隻貓,並在貓國王的逼迫下和貓王子舉行婚禮,這一人一貓肯定是沒有好結果的,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出現,不是貓王子而是貓男爵,春拒絕作為一隻貓成為王子妃,但卻願意跟著貓男爵走,而另一邊男爵也不知道是因為什麼一路都在幫助春。

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慢慢接受成為貓這個事實,也許是厭倦了人類世界裡同學的嘲笑聲,或者是媽媽的嘮叨聲,貓的世界有她喜歡的草坪,有很多僕人環繞,還有她喜歡的男爵,不過春畢竟是人類,就像千尋選擇離開神隱一樣,春也在最後選擇離開,不想為了喜歡的人放棄自我,更不想變成貓。其實每個人在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會和春做出一樣的決定,在享受完之後回歸現實,當你長出貓耳朵,貓尾巴和貓鬍鬚的時候就該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己,「貪婪會變成一隻豬,迷失會變成一隻貓」

春最後離開貓王國,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了「當一隻貓也不錯」這樣的念頭再也沒有出現過,因為那個念頭虛無縹緲早晚會化成泡影。

「神隱」和「貓王國」你更喜歡那個?

神隱帶給千尋成長,告訴她家人的重要和成長所需要付出的代價,而貓王國告訴春作為一個人愛上一隻貓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化作貓的我,也只是為了占據那份愛而存在的幻想,最後始終都是沒有結果的。貓國只是一個比喻,一個充滿異類的世界,如果你完全被它控制變成異類,那這個貓國確實有點恐怖和驚悚的味道。關於愛宮崎駿說了很多,喜歡宮崎駿講述的故事,白龍和千尋,小春和男爵,在吉卜力的世界中沒有happyending,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那個是童話故事,而宮崎駿就是要給觀眾在現實生活中最最真實的結局。

《貓的報恩》是作為吉卜力的另一部動漫電影《側耳傾聽》的番外篇由吉卜力工作室2002年推出的作品,故事改編自漫畫家柊葵的漫畫。本片導演森田宏幸在訪談里說「一開始不知道要如何去做的時候,只是期望可以表現一個非常生動的春,她的迷失,跌倒和徘徊。」吉卜力的最初的計劃只是一個有關貓的短視頻,在監製鈴木敏夫看了故事背景之後認為這個普通如路人,熟悉但有似曾相識的高中生春一定會把觀眾領進電影院,因而宮爺爺決定把它拍成長篇電影。

神隱也可以說是貓王國,兩者就是同一個世界,大家都會迷失其中,也許突然有一天一個女孩失蹤又再次現身,你可以理解她去了一趟「神隱」。

「我始終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另一個自己,在做著我不敢做的事,在過著我想過的生活」。——《貓的報恩》

前段日子原計劃在2019年上映的宮崎駿新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延期,在影迷們看來或許還要在等上三年,吉卜力工作室負責人鈴木敏夫透露這可能是老爺子最後一部作品,「最後」這個詞讓人難過,其實在2013年宮崎駿就宣布隱退,之所以再次出山也許是不想讓自己的作品成為「最後」吧。從宮崎駿的身上看見了生命的長度,數年磨一片是他們的原則,與浮躁時代做抗爭是他們的本色,宮崎駿的每一部作品都需要反覆看才能發現其中的細節,在發現細節之後的驚喜才是他想傳達給觀眾的信息。

突然想到了《月亮與六便士》中的那句話:「上帝的磨盤磨得很慢,但是磨得很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019dd48ed1f9cf18f57513a4272f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