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的年度最高分電影與最後的黑幫史詩

2019-12-20   神的電視機

《百年孤獨》作者,享年87歲的舉世文豪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晚年親著了一本自傳叫做《活著為了講述》
此書英文譯名的語感更絕,叫做:《Living to Tell the Tale》

對於文藝創作者來說,不懈的創作是對生命和世人的一種饋贈——
而今年,在即拿過奧斯卡又拿過坎城最佳導演將的,傳奇導演馬丁·斯科塞斯(77歲)的攢局,

業已早就演技封神的三位奧斯卡獎得主:

阿爾·帕西諾(79歲)

羅伯特·德尼羅(76歲)

喬·佩西(76)等一眾老藝術家們協力鍛造的,

長達三個半小時的年度影作《愛爾蘭人》中,

觀眾仿佛就此領悟到什麼叫:

活到老,講述到老,燃燒到老……


而正如英語文化內特別喜歡以The last什麼什麼(最後的)來命名文藝作品的偏好(例如電影《最後的武士》《最後的莫西幹人》以及片中角色原型的傳記片《最後巨人》)
在這個「後黑幫電影」時代,本片可謂是最後的黑幫史詩。

介紹這部影片的文章有很多,

但今晚,讓我們從感性角度去分析影片內外——
《愛爾蘭人》

The Irishman

正所謂:

一山不容二虎,王不見王,
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作為同時代的演技天王,兩派陣營粉絲常撕誰更牛逼,

不過,同為義大利裔的兩人倒並不怎麼介意,且早在1974問世的黑幫神作續集《教父2》有過合作,

而到2019年的本片之中,德尼羅實力證明自己比帕西諾狠毒——
他所飾演的黑幫殺手,連發數槍崩死了後者,這背後恩怨得需從頭說起。

首先,作為一部真人真案改編的電影,

本片故事取材自作家查爾斯·布蘭

義大利黑手黨殺手弗蘭克·希蘭處所采寫的紀實文學原著《我聽說你刷房子》(I Heard You Paint Houses)

本片主角,現實中的弗蘭克·希蘭

但這個刷房子可不是「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那首歡樂童謠所述的字面意思。

片中,「我聽說你刷房子」實則是句黑話:

暗指殺人噴濺的鮮血刷染了房牆。

而這就是德尼羅所飾演的身為黑手黨成員的男主的一生「事業」

影片的開場以一組長鏡頭

展現養老院內景活動,

繼而自然聚焦到在此迎接死神了來接自己的弗蘭克身上,

於是,他對著鏡頭向觀眾講起了波瀾罪孽的一生,

同時通過他的口述和視角還原內幕和那場時代謎案:

注意觀察嘴部

從電影旁白到角色自述的敘事轉換非常生動

最初,身為二戰退伍兵的弗蘭克依靠貨卡運輸司機的工作,艱難養活妻女一大家子,

直到一次裡應外合的運守自盜,使他攤上官司,

把一車貨給偷了,而同時,這也使他第一次切身與帕西諾飾演美國卡車司機工會主席吉米·霍法這個大人物產生直接產生關聯——受益於這位高權重的後者,為卡車兄弟們爭取的利好政策,弗蘭克竟然全身而退。

當然,地位懸殊的兩人建立實質關係,乃至成為摯友,需要一座橋樑,

而老戲骨喬·佩西所飾演的黑幫大佬兼掮客羅素·布法力諾便正是這樣的存在,

現實中的羅素·布法力諾

片中,這個角色的出場方式,是因要去外地參加堂弟女兒的婚禮,由於他不喜歡坐飛機,身為門徒的弗蘭克充當司機,駕車前往,

而路途之上,兩人恰好經過當年偶遇的路段,觸發回憶——彼時從事貨車司機弗蘭克途中故障熄火,而大佬羅素指點修理。

正是這次邂逅徹底改變了弗蘭克的命運,被對方看中潛力的他受邀加入黑幫,成為殺手。

敘事頻繁在中青年和老年時間段跳切,因此需用技術實現減齡

而參加婚禮這個設定似乎致敬黑幫電影至尊《教父1》中,馬蘭·白蘭度在女兒的婚禮當天接待一位求助他「做掉」敵人的影史最經典開場——

懷抱貓咪,胸別玫瑰,

大喜之日,商談生殺,

電影界至今也沒有比這更絕的,在短瞬和反襯之間立住角色的驚艷效果。

同時,無論是基於真實原型還是有意設定,

大佬羅素也是屬於韜光養晦型的「儒面虎」,

豆瓣9.1的年度最高分電影與最後的黑幫史詩

自此,弗蘭克成為他手下「干髒活」「刷房子」的門徒,

手段兇殘利落的他,漸漸在道上混出名號來,人們提起他就說「那個愛爾蘭佬」,這就是片名的由來。

而正是在羅素的牽線下,弗蘭克認識了當初那個因其爭取到的利好政策,間接使他受益的,美國卡車司機工會主席吉米·霍法,

現實中的吉米·霍法

至此,從政的吉米與黑幫勾結的內幕也直接剖開在觀眾面前,
借用片中的原話是,通吃黑白兩道的「吉米是當時除總統之外最具權勢和活躍度」的政治家。

豆瓣9.1的年度最高分電影與最後的黑幫史詩

主張霸道罷工,用黑幫模式推廣/政治理念
因此,弗蘭克也算是「工作調動」式的,被長期指派到吉米身邊做事,一方面保護安全,一方面刺殺政敵,


而片中,對這方面都有展示,例如:

被指控涉黑的吉米甚至在出審法庭之上遭遇公然刺殺,

這魔幻搞笑的一幕是因,吉米作為高危政要平時安保太好,行蹤不定,可法庭對外公開聽審,當著法官面搞刺殺,這簡直了……

而片中,展現了陰謀論的是,美國總統甘迺迪的遇刺,是因觸禁到黑手黨的利益,所以被清除。

所以。

很難說清是黑幫勢力招攬了政客,

還是黑幫滲透到政壇扶位自己人。

要說弗蘭克真是會做人到位——

當年,他不僅被羅素慧眼發掘,更是在其的力保之下,才從被觸犯到利益的另一位大佬(老戲骨哈威·凱特爾客串)的屠刀下倖免。

而這場戲,喬·佩西所飾演的大佬羅素,在無一句台詞情形下,僅靠眼神就能傳遞出太多信息,

在明年的奧斯卡上其必將再奪最佳男配

豆瓣9.1的年度最高分電影與最後的黑幫史詩

你有一個好朋友罩你

我知道

不,你不知道他有多罩你


而在效力吉米期間,有資本有個性的他,曾因受不了吉米責罵手下團隊蠢鈍如豬時,當場撂挑子,


豆瓣9.1的年度最高分電影與最後的黑幫史詩

愛材又把他真當為朋友對待的吉米,不得不拉下身份,狡辯著「我罵的不包括你,我沒看見你也在場」哄回傲嬌的弗蘭克。

這兩次真叫,做人到位,主子賠罪。

豆瓣9.1的年度最高分電影與最後的黑幫史詩

熟悉馬丁斯科塞斯導演作品的影迷都了解,其無論在拍攝任何題材作品中,都不乏插入一些喜劇元素,例如《華爾街之狼》中,各種小李子的鬼畜表演。

而在自然也不例外的本片中,帕西諾飾演的吉米貢獻了多場戲謔張揚的橋段,

比如:
因在官涉黑等指控,被判刑兩年的吉米在監中被毒舌被一同落馬的相干人等,遭胖揍的戲碼,

不得不說,帕西諾的台詞功底絕對是教科書級別的,

哪個詞讀重音,哪個詞磕絆一下或連讀起來加快語速,每句話的起伏變動仿佛都經過精心設計又渾然天成

豆瓣9.1的年度最高分電影與最後的黑幫史詩

都去品品這段表演的台詞功底

而德尼羅也將弗蘭克這個角色身上深重的悲喜感,演繹的不著痕跡——

比如,

基於「喜劇的本質是冒犯」的創作方針,

片中,編排了兩場具有冒犯感的雙響炮:一次在與一位被道上傳為「同志」的接頭人碰面時,他忍不住多看幾眼,仿佛在驗證,或仿佛在獵奇(不是導演恐同,而是1960年代同志還很「隱蔽」)

一次是在與一位人送外號「大耳朵」的接頭人碰面時,他又忍不住盯著對方看起來並不大的耳朵觀察疑惑,面對警覺對方,他急忙將眼神瞟向別處,裝傻充楞的否認,堪稱全片最搞笑的片段。

豆瓣9.1的年度最高分電影與最後的黑幫史詩

注意看弗蘭克的瞟眼和裝作耳背

而這些喜感又與他充滿悲劇性的命運形成強烈對比——

當初,他為給妻女一大家子人創造更優越的物質條件,走上黑幫道路(雖然角色又在片中真性情的承認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嗜血和頑劣,但家人對他來說永遠最重要)

她對女兒的愛通過金錢表達,他的保護是毆打哪怕無心推搡了女兒一下的人,

因此,在女兒眼中父親是一個可怕的人,父女十分疏離,


然而,她的女兒自幼卻對父親的好友,表面清白,位高權重的吉米,產生一種近乎父愛的移情,

不可否認,文明的,有官職地位的,更符合一個女兒對父親的期許,投緣的雙方情同父女,

因此,當弗蘭克接到上級命令的,必須親手殺掉出獄後,試圖重返政壇的吉米這顆已然失控無用的棋子時,

望著並不知情,沉浸共舞的好友和女兒,

弗蘭克真是糾結萬分,百感交集。

成年版女兒的演員由奧斯卡女配,老馬御用女演員安娜·帕奎因客串
而共舞這一幕也不由讓影迷聯想到帕西諾經典代表作《聞香識女人》

最終,正如開篇所述,弗蘭克將吉米騙到一個指定的屋內,將其殺死,

而導演在處理這場戲的時,做了減法,

沒有刻意製作扣人心弦的高潮——

中計的吉米在入門看到地上鋪著地板革(現在還有人知道什麼叫地板革嗎?)的一刻(防止血滲透到地板地攤上)就知道大事不妙,馬上招呼弗蘭克「有詐,咱們快走」

只是,他死也沒料到會被最信任的弗蘭克殺死。

毀譽參半,有光輝有牢獄事跡的政治明星吉米·霍法的秘密處決,

在黑手黨的暗作下成為美國近代史上最離奇的失蹤案之一,他的屍體至今也未找到。

然而,弗蘭克失去了摯友,也徹底失去了知曉義父之死內情的女兒的最後好感。
片中,當命不久矣的弗蘭克到銀行窗口,以辦業務者姿態去見女兒時,女兒卻避之不及,冷漠離場。、只是,女兒不知道或者說不願相信,

正是他這個殺人如麻的生父,保她全家過上最平穩的生活——當年如果弗蘭克抗命殺死吉米,被處決的將還有弗蘭克一家。

豆瓣9.1的年度最高分電影與最後的黑幫史詩

太辛酸了

而時間,永遠是最殘酷的殺手,

當弗蘭克看著曾經一個個叱吒風雲的黑手黨大佬變老變殘,生活不能自理,接連得知逝世消息,

行將就木的他也為自己提早挑選了一具符合他愛爾蘭後裔身份的綠色棺材(愛爾蘭有個傳統節日:聖派屈克,人們通常穿著綠色慶賀)

都成哆哆嗖嗖的老頭了

在一部電影中,這樣濃縮展現角色一生各種層面的,由盛及衰,不禁使人感慨,廝殺,爭權奪利,甚至生命的意義。

給自己選棺材是種什麼心情?

本片,擁有著一個堪稱偉大的電影結局——

故事最後,等候迎接死神的弗蘭克,囑託聽他告誡的神父離開時,給他留一道門縫,

他不是妄想啟叩天堂之門,而是對昔日親手堵死老友逃生的命門的負疚緬懷,
更是異想天開試圖讓因自幼敏慧,時常從門縫中偷窺他離家赴惡,又終因其作惡多端形同陌路的女兒,能再從某一時空探望俯視自己,願意接受善良的監審。

《愛爾蘭人》是年度佳作,
也絕對配稱得上是最後的黑幫史詩,

但希望「傳奇之門」永遠不被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