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其忠(獨立評論員)2020-04-07
受疫情影響,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延遲開學,各地都在積極謀劃如何補足耽擱的課程,一些地方提出用周末、暑假的時間補足。近日,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表示,本學期將會如期完成課標要求,不會簡單捨棄,或者將課程內容推到下學期。非畢業年級,將不會占用周六日時間補課,課程安排到7月中旬,不會向7月中旬以後延續。這一決定向全國釋放了積極信號。筆者認為,對於是否占用周六日、暑假,需要綜合考量。
一是要明確對「課」的認識。
自2月初開始,大多數省市陸續按照原計劃開學時間,以網課形式確保「停課不停學」。畢業年級以專題複習為主,其他年級按照教材同步授課,各地均以多種方式確保學生能夠正常收看網課。因此,從網課的時間、內容、收看保障方面看,學生並沒有被耽擱太多課時,一些地方還享受到了更加優質的網課資源。
二是要理性客觀地評價網課學習效果。
確實有不少學生,由於學習習慣差、家長監督不到位、本身厭學等原因,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但這是在線下教學中也難以解決的問題,更何況是「隔空喊話」的網課。綜合考量同一區域的所有學生,被耽擱的課程、時間是一樣的,得到的保障也是一樣的。不可能在學習資源、學習時間上有絕對的公平。因此,不能僅僅因擔心網課的效果不好就通過周末、暑假補齊,如若此,是對網課的全盤否定。
三是要積極肯定學校、教師付出的勞動。
疫情期間,每所學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每位教職工也都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尤其是參與網課教學的教師和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教學的學校管理層。如果正常開學後,周末、暑假還要補課,這部分人員將持續高強度作戰,他們的休息如何保障?防疫背景下,學校管理層是防疫和教學的中樞神經,一旦中樞神經因為長期過度運轉而出問題,補課便是因小失大。這些都是需要慎重思考的問題。
四是決策者要有法治意識。
當前,國家正在強力推進法制建設,利用周末、暑假把耽擱的課補回來,是否合情合理合法,需要用法治思維思考謀劃。我國《憲法》《勞動法》《教師法》中有關於勞動者、教師休假的相關規定,利用周末、暑假補課是否與相關法律法規衝突,需要斟酌。
五是需要綜合學生、家長的意見。
周末、暑假補課,需要兼顧各行各業的上班時間,如果家長上班時間與學生上學時間不同步,低年級學生的接送、監管將會出現空檔,將會帶來新的社會矛盾。因此,周末、暑假補課,不僅僅是教育一家的問題,還涉及社會各行各業,需要各行業聯動決策。
綜上所述,用周末、暑假補課,需要慎重決策。不能簡單在時間上盤算,應以教育教學規律為主線,從對「課」的認識、學習的認識、法理、社會公平等方面綜合謀劃,科學決策。
(作者聶其忠,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註來源,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