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決定一個人發展上限的,是這2個底層邏輯

2023-10-05     精讀君

原標題:真正決定一個人發展上限的,是這2個底層邏輯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643天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50個詞條,歡迎查詢使用

01

作家豆豆在小說中提到一個故事:

老九開了一家手擀麵麵館,但一直做不大,他向朋友請教如何做大市場,於是和朋友探討了這麼一個問題:

到底是應該親手擀麵,還是應該用機器擀麵?

老九認為,手擀麵要比機器做的面好吃,因為手工面傳統、地道、有那個味道。

朋友反問:「那我給你擀一波,或者你上街隨便找個阿貓阿狗擀,你看看好不好吃。」

老九覺得朋友在抬槓,朋友卻解釋:「你不能說我的手就不是手,麵條好不好吃,不在於是手做的還是機器做的,而是面的軟硬度,麵皮的厚薄寬窄,面的結構,是給面做工的方式決定的。

只要你滿足了『好吃的面』所需要的那個條件,無論是機器還是手工,它都出一樣的結果。」

他的意思就是,如果老九開的飯館對廚師素質的要求和依賴性很高,那麼他的規模就一定做不大。

因為人會受到情緒、狀態等因素的干擾,但機器永遠不會,只要調整到那個參數,不需要廚師,一切自動化,就可以大規模量產,甚至把飯館開遍全世界。

這就是肯德基、麥當勞的運營模式,他們把店開到了全世界,但他們的廚師並不技藝高超。

為什麼老九和他朋友的思維天差地別?

因為老九隻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現象,而朋友卻能洞穿事物的本質。

這就是菜鳥和高手的區別。

高手之所以厲害,是因為他們思考問題都是從事物的底層邏輯出發。

底層邏輯,就是事物運行的底層規律,一旦抓住底層邏輯,做事就能事半功倍。

洛克菲勒說,世界上只有兩種聰明人,一種是活用自己的人,一種是活用別人的人。

活用自己,就是清楚大腦機制開啟元認知,高效地學習知識。活用他人,則是從他人身上學習經驗和智慧,加快自己的成長速度。

掌握了這兩種方法,就相當於抓住了事物的底層邏輯。

02

活用自己

活用自己,就是要主動規劃學習,包括學習內容,速度,效率等。監控結果,加強反思,及時調整,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什麼,該怎麼做,怎樣才能達到結果最大化。

對於自己的學習和成長來講,元認知就是一個簡化版的私人教練。

《元認知》一書對元認知的定義是:調整思維,改進思維的最有力的手段。

作者將元認知比作是一個記者,並且有著以下幾個特點:行動迅速,來源可靠,提問準確,持續追蹤,報道真實。

他能夠快速反應提煉當下的信息,信息源可靠,一陣見血地提問,對問題的答案持續追蹤,得出正確的答案。

擁有這項能力的人,在聽課,開會,聽講座等吸收知識的時候,就像大腦里在演大戲。看到文字,聽到乾貨,會提出很多問題,並且問題不斷被回答。效率非常高。

看起來非常厲害且有用的元認知,要如何開啟呢?

每天反思,不斷練習,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比如,思考今天學了什麼新東西?做了什麼,有什麼經驗?沒做什麼,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冥想。冥想時會不停將自己拉回到當下的狀態,不讓自己走神,覺知當下的自己。

練習批判性思維。訓練批判性思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在回答什麼問題?

有幾個例子在支撐觀點?

例子的邏輯性和真實性如何?

有沒有其他的證據或理由?

提及的數據是否真實?

作者是否有利益相關?

這些問題是最重要的幾個問題。在開始練習的時候,可能會有些難度。但堅持練習一段時間,比如兩個月,思考力就會有明顯的提升。

03

活用他人

活用別人,就是向那些有結果有成就的人學習。

這些人在哪裡?這些人在經典書籍里,在各種講座里。

跟他們學習什麼呢?跟他們學習人生的智慧。

從微觀角度,也可以向身邊的人和事學習。

《打破自我的標籤》的作者陳虎平說,如果要快速成長,不光是看他們的書,聽他們的演講,還要在實地接觸他們,學習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和看待事情的。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在補充隱性知識。顯性知識可以通過文字,聲音等傳播,隱性知識只能在情景中獲得。

講到活用他人,就不得不提一下曹德旺的故事。

曹德旺初中沒有畢業,就去外面打工謀生,經歷了很多艱難困苦。

40歲時,他成立了福耀玻璃,成為一名知名的企業家。

福耀在美國俄亥俄州開分部的時候,要收購的工廠即將倒閉了,曹德旺經歷了非常困難時刻。

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在自己的努力下,把產品質量從60%提高到了80%。

後來,福耀在美國其他地區陸續收購其他工廠,如今在11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分工廠。

現在福耀玻璃的使用率在全世界達到了第一。

曹德旺將自己的成功歸結為八個字,天道酬勤,天道酬仁。

天道酬勤不必解釋,沒有曹德旺全力以赴的付出,就不可能有現在的福耀。

天道酬仁,主要體現在福耀公司的福利上。

在福耀,如果員工有了疾病,曹德旺都儘可能出錢讓他們看。保險公司賠多少錢,就給員工賠多少錢。

如果是親屬有重病,員工沒有錢治病,公司也可以先為家屬看。

由於福利好,福耀留住了很多替他賣命的員工。

有一次,他幫助一個日本的玻璃公司度過難關,後來日本公司有了效益後,合作時交易價格給其他公司提價了,但一直沒有給福耀漲價。

為什麼呢?因為福耀在對方危難的時候,拉了對方一把。對方渡過了危機,當然要記著這份「恩情」。

這是曹德旺在人際關係中的處事之道,敬天愛人,止於至善。

疫情期間,也是一次很好的考驗。他說,如果這個時候企業家不沖在前面,難道要民眾沖在前面?

他認為,企業家是有社會責任的,不僅在行情好的時候為國家做貢獻,不好的時候更應該沖在民眾前面。

曹德旺將自己的處世哲學和企業經營之道,總結為一本書——《心若菩提》。

活用別人,是通過他人的經驗給自己的生活一些啟發和指引。

以曹德旺為例,如果你想要知道成功人士是如何衝破危難,鍛鍊出強大的內心, 並從中獲得一些啟發和指引,可以去他的書里找答案。

帶著問題看書的過程中,你至少可以獲得兩點啟發:

增加看世界的角度。世界是包羅萬象的,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我們缺少對事物的理解,進而產生一些偏見。而增加看世界不同的角度,可以擴展對世界多樣性的理解,形成立體的世界觀。

提升對事物的深度認知。很多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就是不行動,這其實是缺乏對事情深度的認識。王陽明說,知行合一。知和行不一致,其實就是沒有真正知道。

這個過程,就是活用他人的過程。

電影《教父》中有句經典台詞:

「花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都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這個世界上,決定成就上限的,從來不是出身或運氣,而是洞悉事物本質的能力,也就是認知

而活用自己和活用他人,就是提升認知的兩個底層邏輯。

願你我擁有一眼洞悉事物本質的能力。

共勉。

作者:萱桐,精讀原創作者。這是一個自由的靈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ff30442d8cc5a3b6661bdedb054c3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