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辦《意見》政策解讀3:以打促禁以防促管 保障禁漁長治長效

2024-06-25     極目新聞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五方面15項任務舉措,統籌推進退捕漁民安置保障、禁捕執法監管、水域生態修復。重慶市將認真貫徹落實《意見》,堅持以打促禁、以防促管,持續加強執法監管,規範執法行為,護航長江十年禁漁長治長效。

一是健全機制,不斷完善禁捕制度體系

《意見》要求優化工作機制,加強督促推進,壓實主體責任。重慶市將持續優化「1+1+4」工作機制(市長江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推進組+4個專班),保障專班高效運轉,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加快推進地方立法,出台《重慶市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辦法》,將「執法協作機制、護漁員制度、垂釣實名登記制度」等行之有效的工作舉措,上升為法律法規予以固化。深入推進綜合執法改革,推動非法垂釣執法監管事項授權鄉鎮(街道)履行。持續將禁漁納入河長制考核、生態環保督察,建立暗查暗訪機制,以「發現問題整改率」為核心指標,開展區縣政府考核,督導整改閉環落實。

二是多跨協同,合力維護禁捕管理秩序

《意見》要求健全執法協作機制,進一步強化跨區域、跨部門執法合作,保持高壓嚴管態勢,消除非法捕撈隱患。重慶市將繼續強化跨區域協作,與四川、湖北、湖南、貴州等4省常態化部署交界水域聯合執法行動,發揮4個省際漁政工作站作用,做到「同江同策同步」。強化跨部門聯動,統籌公安、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執法力量,實施「中國漁政亮劍」「零點」等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捕運銷」團伙鏈條,保持高壓震懾態勢。常態化開展清「三無」船舶、清殘留網具、清違規垂釣、清涉漁市場「四清」整治,強化日常巡護,提升巡查頻率,「三無」船舶、殘留網具動態清零,鄉鎮船舶規範管理,非法捕撈風險及時發現消除。深入推行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加強行刑銜接,統一認定標準,實現司法保護合力。強化跨層級貫通,進一步健全禁捕網格管理體系,市、區縣、鎮街、村居4級責任到崗到人,1.8萬公里禁捕河流劃片包干,上下「一盤棋」協同高效推進。

三是疏堵結合,有序規範休閒垂釣行為

《意見》要求打擊整治違規垂釣,探索垂釣實名登記,發揮行業自治管理作用,引導垂釣愛好者文明垂釣。重慶市將堅持疏堵結合、寬嚴相濟,對首次輕微違規的,教育勸導、責令改正;對「泥鰍黨」「爆炸鉤」「錨魚」等變相非法捕撈和銷售、收購釣獲物的,嚴厲打擊,絕不手軟。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廣大垂釣愛好者安全、生態、文明垂釣。強化市休閒垂釣協會自律作用,運用「渝釣通」APP,繼續推動垂釣人員實名登記(目前已登記15萬餘人)。協同推進休閒漁業發展,建設標準化釣場,舉辦國家級、市級垂釣賽事,滿足市民休閒垂釣需求。

四是「三防」並舉,持續提升執法監管效能

《意見》要求加強執法能力建設,積極推動執法能力與執法任務相匹配。重慶市將強化「人防」,調優配強執法力量,推進將禁捕管理納入基層智治體系。以開展集中性紀律教育為契機,加強幹部素質教育和作風建設。推行「禁漁學法小課堂」與主題黨日活動同步開展,持續提升各級幹部依法履職和長江大保護意識。強化「技防」,拓展AI視頻監控、無人機、雲廣播等物聯手段,對5類23種違法違規情形智能識別、自動預警、自動固證,實現重點水域全覆蓋。強化「智防」,加快「政務·長江治漁」應用建設,運用數字化手段,集成構建「禁捕執法監管」綜合場景,實現涉漁風險「一網感知」、體徵指標「一屏統覽」,跨部門協同事件「一鍵交辦」,以算力換人力,以智能增效能,不斷提升長江十年禁漁整體智治水平!

(作者:莫傑 系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

(來源:農民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fdb2e4616b6d4c50244ff558e7e5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