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效應:怎樣重新開始,成功一半?

2023-04-17     精讀君

原標題:起點效應:怎樣重新開始,成功一半?

圖源Veer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這句名言出自塞萬提斯小說《唐·吉訶德》,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但知道歸知道,既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怎麼用。

我們來看一個情境:中學生幾點上課,學習效率更高?

美國中學生平均上課時間是8點3分,很多中學生都覺得很困,不容易進入學習狀態。

這種感覺有據可依。事實上,2014年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初高中早上上課時間,宜安排在8點30分以後。

原因在於,進入青春期後,青少年生物鐘有其特性,相對小學生時期睡得更晚,早起也更晚,更像是貓頭鷹。這種作息規律要持續到20歲左右。

如果上課太早,不僅容易導致睡眠不足,產生一系列問題,還會讓一天沒有一個好開始,影響全天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

基於相關研究,美國幾個州進行課時調整改革,允許學校早上遲些上課。

有一項研究,跟蹤明尼蘇達州、科羅拉多州和懷俄明州8所高中9000名學生。這些學校早上課時間推遲到8點35分後,結果出勤率上升,遲到人數下降。

不僅如此,學生在數學、英語、科學和社會研究等主要學科上獲得較高分數,並且在州級和國家級標準化考試中取得很大進步。

其中一所學校將上課時間從早上7點35分調到8點55分之後,學生駕車導致事故數量減少70%。

另一項針對美國7個州3萬名學生進行研究發現,對上課時間進行調整兩年後,高中畢業率提高11%以上。

考查相關研究,美國科學作家丹尼爾·平克在《時機管理》一書中提出起點效應,意思是:起點在整個事情發展進程作用顯著,會一直影響到終點

我們再來看一個情境:大學生哪年就業,收入更高?

1980年代美國失業率一般在6%左右波動,但1982年和1983年失業率超過10%,這對當年就業人員造成顯著影響。

美國經濟學家麗莎·卡恩研究1979年到1989年期間畢業大學生,統計他們畢業20年之內收入狀況。1982、1983年畢業生由於經濟形勢不好,失業率高,理想工作不好找,起薪相對低,這不難理解。

令人驚異的是,即便畢業15年後,1982、1983年兩屆畢業生平均收入,都比其它年份畢業生收入低2.5%,大約要等到20年後,才能追平。

也就是說,一個20多歲年輕人,如果就業年份工作難找,收入影響會持續到40歲左右,才能追平就業相對正常年份畢業生。

該研究顯示,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平均而言,這樣年輕人20年總收入會比別人少10萬美元。

原因在於,失業率高時,就業市場心態變化,企業招人更挑剔,就業者可選餘地相對小,起薪相對低,即便每年加薪比例相同,仍然會低一些。

更重要的是,第一份工作往往不是理想工作,而要跳槽幾次才能找到最適合的。如果畢業那幾年就業形勢不好,跳槽不容易,匹配理想工作更難,就容易造成一步慢,步步慢。

對此,卡恩說:「在經濟不景氣時大學畢業,對工資產生長期負面影響。」這類似蝴蝶效應: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長期巨大連鎖反應。

起點影響顯著,意味著,如果有可能,我們要重新開始,儘可能設置一個有利起點,就像美國有些州將中學生早上上課時間推遲半小時那樣。

很多人都會在1月1日列年度計劃,以希望在新的一年有所改變。這其實就是一種「重新開始」方式,有證據顯示,在一定程度上有效。

原因在於,1月1日能夠起到一定導航作用。社會學家將類似特殊日子稱為「時間地標」。就好像人類依靠地理地標在空間中找到方向,人們用時間地標在時間中導航。

時間地標不僅是1月1日,可以是開學第一天、工作第一天、季度第一天等任何周期的第一天。研究發現,每個周期第一天也就是時間地標,人們動力開關會重新開啟。

2014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三位學者,分別是戴恆琛、凱薩琳·米爾克曼和傑森·里斯,對時間地標進行研究。

他們分析時間跨度長達8年谷歌搜索數據後發現,「節食」這個關鍵詞搜索量總是在1月1日這天飆升,比平常日子多出80%左右。類似的,每個月和每周第一天,對該詞搜索也呈激增狀態。在每個法定假日後第一天,「節食」搜索量甚至也攀升10%。

也就是說,在客觀日曆上,每個日期似乎都一樣,但在我們主觀日曆中,有些日期會比其它日期更重要。在這些日期,人們會設成拐點,結束舊周期,開啟新周期。

三位學者發現,人們通常使用兩類時間地標來幫助實現一個全新開始,一類是社會時間地標,一類是個人時間地標

社會時間地標大家共有,例如星期一、每月初、法定假日;個人時間地標僅對個體有獨特意義,例如生日、周年紀念、換工作,或者任何一個有儀式感日期。

時間地標能起到兩個作用,一個是類似心理帳戶審計,過去已經過去,即便有重大錯漏,新的即將開始,我們對於未來全新更好自己會更有自信;一個是時間導航,能讓我們從過度關注日常細節抽離出來,對自己人生更長階段進行審視,重新規劃安排。

理解時間地標作用,我們就可以針對自身特徵,設計有效時間地標。

例如,美國小說家伊莎貝爾·阿連德1981年1月8日寫信給病危爺爺。這封信構成她第一部小說《幽靈之家》基礎。從那時起,她總是挑同一日期來開始寫新小說,1月8日成為阿連德啟動每個寫作項目時間地標。

例如,企業項目第一季度進展不順,不能坐等下一季度到來,而要找到對團隊有特別意義時刻,重要產品上市周年紀念日等,作為一個新起點來擺脫出師不利影響,幫助團隊重回正軌,恢復士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ec58f71cd50de436f470f2e5e79e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