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順宗的兩個女兒,一個摳門得讓人驚訝,一個糜爛得令人髮指

2023-04-29     尋根拜祖

原標題:唐順宗的兩個女兒,一個摳門得讓人驚訝,一個糜爛得令人髮指

唐順宗李誦雖然只當了186天的皇帝,卻很豐產,女兒就足足生了23個。這些女兒們大多默默無聞,除了漢陽公主和襄陽公主。

漢陽公主恐怕是歷史上最「摳門」的公主了,家裡金山銀山堆著,她卻活得像農婦,恨不能一個銅板掰成三份花。

而襄陽公主則是另一個形象,她放飛自我,活得很「瀟洒」,頻頻給老公戴綠帽,還公然跑到情夫家裡拜「公婆」。

漢陽公主

漢陽公主名叫「李暢」,是唐順宗的嫡長女,駙馬爺叫郭鏦。郭鏦名氣不大,但他爺爺您一定熟悉——郭子儀。他的父親和母親,就是「打金枝」的主角郭曖和昇平公主。

郭鏦還有一個姐姐,嫁給了漢陽公主的同母哥哥李純(唐憲宗),用民間術語說,這叫「換親」。

當然,民間換親大多是因為家裡窮,娶不起媳婦,只好資源互換。皇家換親比民間還要多,他們的目的卻是利益綁定。

漢陽公主剛出嫁那會兒年紀太小,每次回娘家後都不想走,哭得稀里嘩啦,搞得皇爺爺唐德宗心有不忍:「孩子,你在郭家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嗎?」

漢陽公主抹著眼淚說:「沒什麼不順心的,就是思念太痛苦。」

這孩子,太孝順了。唐德宗也老淚縱橫,對太子李誦說:「像你,是你的女兒。」

古代女人嫁夫就像撞大運,婚姻是否幸福取決於駙馬爺。漢陽公主很幸運,郭鏦是個很懂得知足常樂的人,他雖然兼著駙馬爺和國舅爺兩種身份,但一輩子謙遜守節,毫無郭家老一輩人的奢侈驕橫之風,口碑相當的好。

漢陽公主跟郭鏦物以類聚,在她身上你絲毫看不到公主的嬌貴。尤其是她那一身行頭,跟普通的農婦別無二致。

史書記載了一則故事,元和年間,唐文宗召見已經是「姑奶奶」的漢陽公主。雙方一見面,唐文宗嚇了一跳:「你老這身衣服是哪個年代的流行款?」

漢陽公主回覆說:「這還是貞元年間出嫁時,我的皇爺爺所賜,雖然歲月已久,但一直不敢忘恩。」

從貞元到元和,仔細算來,這身衣服居然穿了三四十年,唐文宗竟然恍如隔世,根本就沒見過這種樣式:「如今的服飾沒法看,還是您這身好。」

唐文宗的感嘆不無道理,大唐的風氣越來越開化,女人的衣服越來越奢華,越來越省布料,都快兜不住了,全然沒了端莊之氣。

漢陽公主說:「自從貞元之後,朝廷多用兵,經常將宮裡的綾羅綢緞拿出來賞賜將士,從此民間競相效仿,形成奢靡之風。」

為這事,漢陽公主著實被貴婦們埋怨了一陣子,因為唐文宗下了一道旨:從今往後所有公主貴婦們都要以漢陽公主的服飾為樣本,禁止穿那種到處漏風的性感裝,也不許滿頭插得叮噹亂響。

唐文宗還算「人性化」,沒要求她們跟漢陽公主用一樣的簪子,即便如此要求也沒人能做得到,因為漢陽公主的簪子是鐵的。

這也太摳門了,但凡稍有點經濟能力的人家,女人們的簪子也得是金、銀,或者玉的。貴婦人們哪個不是鑲珠寶、掛墜子,搞得跟賣冰糖葫蘆似的?堂堂的嫡公主,居然用鐵簪子,太不可思議。

漢陽公主的鐵簪子還是多功能工具,她時常拿它當筆使,在牆上記帳。今天收了多少田租,明天宮裡賞賜了多少珠寶,張老三賒了多少米……每一筆都記得清清楚楚。

原來,漢陽公主親自持家,柴米油鹽,收入支出,全都自己來。只是她記帳的方式太特別,不用帳本,就在牆上劃,相當「接地氣」。

這還是公主嗎?活脫脫就是一個添碗的地主婆、守財奴嘛。

漢陽公主不光自己儉樸,還把它當家訓教育女兒們:當年我的婆婆就這麼教育我,我們都是皇家後代,遠離驕奢福報才能長遠,女人不會持家必將禍及子孫。

恁誰也想不到,這話居然始於漢陽公主的婆婆昇平公主,那位曾經相當囂張的小妮子。看起來,當年郭曖的一巴掌效果太好了。

在別人眼裡,漢陽公主就是個不懂享受的呆子,白白浪費了一身的好資源,比如襄陽公主就是這麼想的。

襄陽公主

襄陽公主於貞元二十年,由爺爺唐德宗做主,嫁給了奚族人張克禮。

你可千萬別小看張克禮,張家在當時的地位非同小可。

張家祖上幾代人都是契丹乙失活部的酋長,張克禮的爺爺張孝忠原本是安祿山帳下的將軍,因此也參與了「安史之亂」。

叛亂被平定後,張孝忠歸順了朝廷,在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帳下任左領軍郎將、軍使。

李寶臣死後,其子李惟岳叛唐,張孝忠聯合幽州節度使朱滔打敗李惟岳,因功被任命為義武軍節度使。

再後來,親家朱滔又叛唐,張孝忠堅定不移地站在朝廷這邊,並配合朝廷討伐朱滔。

張孝忠去世後,其子張茂昭繼任節度使,並秉承父親對朝廷的忠誠,多次參與平叛,又主動入朝拜見皇帝。

您可能覺得奇怪,朝拜黃帝也值得說?那時候藩鎮割據,節度使們從來不入朝,以防被皇帝扣留。

張茂昭不光拜見皇帝,後來還主動入朝為官,辭去了節度使的職務,打破了自「安史之亂」以來,河朔藩鎮節度使世襲的傳統。

為了表彰張家父子的忠誠,唐德宗以襄陽公主賜婚張克禮,唐順宗即位後又提拔張茂昭為宰相。

因此,襄陽公主的婚姻承載了皇家對大唐功勳之臣的恩賞,是一面有象徵意義的旗幟。遺憾的是,襄陽公主親手污了皇家的形象。

襄陽公主天性狂野放縱,不喜歡悶在家裡,而是熱衷於喬裝混跡於市井。

如果僅僅是喜歡閒逛倒也沒什麼,甚至還多了一絲煙火味,更有人情味。可問題是,襄陽公主在市井裡沾的不是「人情味」,而是「情人味」。

原來襄陽公主喜歡往外跑,純粹是為了方便會情人。

歷朝歷代,就屬唐朝的公主最「有料」,改嫁、養情人的比比皆是,但大多數是在自由身的狀況下。即便駙馬在世養情人,也很少像襄陽公主那樣豪放,她居然養了三個情人。

三個情人中薛樞和薛渾是兄弟,出身於河東薛氏;李元本是前面提到的李寶臣孫子、李惟岳的侄子。

真懷疑,李元本動機不純,似乎是為替大爺復仇來了。

就像如今的某些男人一樣,小三太多,得排排序,分出個正宮、貴妃來,襄陽公主對三位「妃子」的綜合素質一一對比,覺得薛渾最得勁。

於是她干出一件讓人驚掉眼球的事:到薛渾家裡堂而皇之地拜見「公婆」。

這也太豪放了,完全拿張克禮當空氣了。就是不知道薛家父母對這個憑空蹦出來的「兒媳」是什麼態度?推,不敢,認,更不敢,估計等公主走了,得把兒子捆起來打成豬頭三。

張克禮夠傻,襄陽公主放縱了十幾年他才聽到一些風聲。真是應了那句話,事主往往是最後一個知道真相的人。

張克禮惡從膽邊生,向有關部門舉報了,結果卻讓他很憤怒,官府根本不敢過問。

這種事畢竟涉及皇家臉面,更何況襄陽公主的擦屁股功夫一流。她上下打點,花了不少錢,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風的保密網。

再這麼下去就要成「綠巨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張克禮決定魚死網破,他悍然闖宮,直接告御狀了。

當時的皇帝是唐穆宗,襄陽公主的侄子。聽到張克禮的告狀,唐穆宗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於是便派人秘密調查。

有皇帝的督辦,襄陽公主縱使本事再大,也遮蓋不住了。唐穆宗勃然大怒,不嚴懲豈不寒了功臣們的心?

於是他下旨將李元本流放於象州(廣西來賓)、薛家兄弟流放於崖州(海南三亞)。這麼一看,當初薛家父母手下留情,害了兒子。

襄陽公主也不能輕饒,但也不好殺了她,於是唐穆宗將她囚禁於太極宮。

那麼,襄陽公主與張克禮的婚姻關係怎麼處理?史書沒交代,按理來說唐穆宗會還給張克禮一個自由身,但考慮到襄陽公主給張克禮生有子嗣,應該沒有判他們離異。

寶曆二年,在襄陽公主的兒子請求下,唐敬宗下旨釋放了襄陽公主。真不知道,接下來的日子張克禮怎麼度過?

唉,難怪後人說「髒唐臭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ebc9b5649387542ee34b19de71979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