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爆款,有這些方法就夠了

2023-08-13     筆記俠

原標題:打造爆款,有這些方法就夠了

《更新書堂》·第375 篇

內容來源| 本文摘自中信出版社書籍

《出圈》葉明桂

責編| 初心

第 7622 篇深度好文:5524 字 | 14 分鐘閱讀

一、創意是品牌的靈魂

1.好創意的4個標準

每一個成功出圈的品牌和每一次成功破圈的營銷,最初的原點都是一個好的創意。創意是廣告營銷的核心,也是品牌的靈魂。

不論是企業營銷部門還是廣告公司,避免自己陷入市場內卷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斷打磨創意,找到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只有當你的創意水準與眾不同時,客戶才會願意支付相應的品牌溢價。《出圈》書中指出了一個好的創意的4大標準:

第一,和策略巧妙相關。

策略是指「說什麼」,而創意是指「如何說」。所以好的創意必須和策略相關,但營銷人員要巧妙且隱晦地將其關聯起來,使其耐人尋味,甚至出人意料。往往正因為那些看似不相關的相關性,我們的創意才能最終出圈。

第二,沒人做過的新點子。

好的創意必須創新、突破。現在很多營銷人員直接去過往的相似案例參考並優化,但這只能算是二流創意。

對於營銷人員來說,「生活」這本大雜誌是最好的參考資料,用看似不相關的生活經驗來強化創意選題,這樣可能激發全新的創意。而追求沒人做過的東西,正是一個創意人員的基本素質。

第三,具有延展性,適用於多種場景。

創意要做到可以在時間與空間上延展,就必須滿足單純而普適的訴求。過去一支廣告的敘事手法可以複製到兩三年甚至10年以上。

而在當今的網際網路時代,新媒體的接觸點更廣、更多樣化且複雜,加之用戶早已習慣接收碎片化的信息。因此當下營銷更應著力打造「平台創意」,使其更普適,傳播面更廣。

第四,對流量祛魅,向概念升華。

當下的創意環境中,大部分傳播都只追求馬上見效,只追求流量和銷售,而忽視了品牌積累。概念與創意是梳理積累品牌資產時的關鍵詞。概念就是你要講的故事是什麼,創意則你講故事的方法是什麼。

左岸咖啡館要講的故事是享受孤獨,這是概念。讓一個單身女子去法國左岸咖啡館品嘗咖啡,這是創意。創意是把粽子連在一起的繩子,而概念才是這些粽子。人們想吃「粽子」,而不是「繩子」。

2.創意的支點是洞察需求

講完了好創意的特點,那麼就應該進一步知道如何產出好創意。

《出圈》書中指出,廣告、營銷、品牌、乃至商業的本質是滿足需求,而營銷創意人員的任務就是通過洞察來幫助消費者表達他們的需求。

在廣告營銷領域,打動人遠比說服人更能幫助銷售。而打動人的基本要素就是引發受眾共鳴,這個共鳴源自作品背後的深刻洞察。

因此品牌營銷人員要時刻鍛鍊「洞察」能力,明確讓信息活起來的支點是什麼,讓冷冰冰的信息充滿創意與情感。

書中舉了一個簡單卻深刻的例子。某款瓶裝茶想要傳達其特點:—只選用茶樹頂端的茶葉製作而成的新鮮綠茶。要怎麼表達才能更深刻、更有感覺呢?這時,要強調「茶樹最頂端的茶葉只有一片,獨一無二,不可替代」。

我們可以通過表現採摘這片唯一的葉子有多麼困難,來使這支廣告更打動人心,而「不可替代」則正是廣告營銷人員需要具備的創意洞察。

3.產出好創意的5個步驟

有了判斷的標準和洞察的能力,那麼打造一個好的營銷創意有哪幾個步驟呢?葉明桂在書中提煉了5點:

擬定課題。許多人誤以為,要產生創意應該給創意人員無限的空間,其實不然。營銷創意與藝術不同,它是帶有強烈目的性的,且這個目的或任務必須單一精準。

消化資料。對於營銷人員來說,除了整合項目相關的信息外,還要時不時關注項目外,尤其是有關行業趨勢和消費者需求變化的消息。尤其在當下的新媒體營銷時代,保持「網感」是產出好創意的基礎能力。

結晶洞察。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探索的是創意洞察,即「講故事的方法」。

基於對用戶的需求的洞察,用打動人心的方式幫助用戶表達他們的需求,從而幫助你的產品贏得銷售。

放空發酵。營銷創意人員難免遇到思維瓶頸、「燈下黑」的時刻。因此書中建議,在產出創意時也需要時不時放下項目,遠離一段時間。往往新的靈感就是在這段「發酵期」突然產生的。

對話優化。當創意以靈感的方式出現時,必須通過不斷優化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創意。

而優化點子最好的方法是對話,營銷人員不能悶頭苦幹,而是應當與同僚、客戶甚至競爭對手對話。不斷優化與疊代靈感,最終產出優秀的創意。

二、打造出圈品牌

有了創意作為原點之後,我們又應該採取哪些手段真正將一個品牌「打爆」?

在營銷與傳播策略上,有哪些實用的方法論?《出圈》書中再次做了詳實的步驟拆解。

1.品牌出圈的3個誤區

打造品牌要思考的維度是品牌主張。通過文化張力、人們與品牌的關係、品牌個性、品牌特有的風格等元素完成產品擬人化的設定。然而,絕大多數的營銷人員都陷入了以下3個誤區。

第一是無法分辨品牌與產品的差異。打造品牌魅力與促進產品銷售的方法是不一樣的,賣產品所思考的維度是賣給誰、賣的是什麼,以及差異化的賣點。

而打造品牌要思考的維度則是品牌主張,即如何運用動人的故事和創意點子讓消費者感動、驚喜,以此使人記憶回味,讓人對銷售痛點更有感覺。這是做品牌和做賣產品本質的區別。

第二,認為品牌建立耗費時間。大多數人認為,品牌的打造一定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成本。實際上,通過正確的品牌梳理,出圈是一個迅速且一氣呵成的過程。

打造品牌的秘訣是洞察人心,通過挖掘消費者內心的衝突與糾結來撬動品牌主張。品牌追求溢價的偏心度,而產品追求性價比的偏好度,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

第三,認為品牌只是假大空的東西,並不能直接促進銷售。雖然大部分人認可品牌的重要性,卻忽略了其對提升銷售的關鍵性。

當品牌真正產生了「讓用戶偏心」的價值,那麼一定有消費者心甘情願地為產品溢價而買單。

2.打造爆款的5個途徑

破除3種迷思之後,葉明桂進一步提出了5條打造爆款品牌的營銷手段,並逐個給出了生動的企業案例作為參考:

探索獨特的消費場景

第一種破圈手段,從滿足用戶獨特的需求出發。例如閃送,它的品牌賣點就是一對一專人直送、拒絕拼單的同城快遞。到了機場才發現護照沒帶,重要的文件必須當天送到客戶手裡等,閃送的使用場景正是這些不常見,但又特別關鍵的時刻。

可以說閃送品牌成功的關鍵,就是洞察到了這樣獨特而重要的需求,並在服務上切實做到了安全、可信,由此在這一藍海賽道獨占鰲頭。

挖掘用戶的差異化需求

常看短視頻的讀者一定對「轉轉」這個二手軟體不陌生。但鮮為人知的是,「轉轉」已經成為僅次閒魚的中國第二大二手交易平台了。葉明桂指出,轉轉在品牌工作上的首要任務就是與閒魚差異化,並且使用戶產生偏愛。

從品牌擬人化的角度來看,閒魚規模雖大但缺乏人情味,而轉轉則在平台上提供多樣化的服務,為用戶帶來附加價值。例如,手機檢測估價、修整舊書等等,在用戶的潛意識中塑造了一個熱心、忠誠的品牌形象。

轉轉的出圈,正是通過洞察消費者的深層需求,並在此基礎上放大其差異化的競爭力。

精神層次的終極利益

凡是在人們的心智中占領了類別制高點的品牌,都是這個行業的領軍品牌,這是營銷學上的真理。葉明桂說,所謂制高點,就是這種產品類別在精神層次上滿足的終極利益,例如可口可樂的產品利益是清涼解渴,但是占據類別制高點的則是「歡樂」這一品牌特性。

尋找社會與價值觀的衝突

葉明桂帶領下的台灣奧美,曾在幾年前打造過一支非常成功且出圈的廣告,並成功幫助瀕臨倒閉的台灣大眾銀行起死回生。

這支名為「夢騎士」的廣告,記錄了5位年過8旬老人騎摩托環島旅行,追求年輕時的夢想的故事。

本來身處金融行業的大眾銀行,卻用感人至深的平凡故事一下拉近了自己與客戶的共鳴,將品牌價值融於情感,使觀眾產生共鳴。葉明桂說,大眾銀行的這一次品牌出圈背後是對人性的精準把握。

相較之其他的營銷模式,情感營銷所帶來的效果更加持久。而隨著這種情感的不斷滲透,好感會逐漸轉化成對品牌的信賴和偏愛,從而進一步增加用戶粘性。

創造有利於不同產品線的共同銷售場景

不同產品,面對不同的消費人群、不同的產品特點,如何進行整合營銷,如何打造一致的品牌優勢?相信許多企業家和營銷人員都有這個疑問。

書中舉了台灣偏光片巨頭——明基材料的案例。進軍手機行業失敗後,明基開拓了另外三個產線:家用投影儀、電競顯示器和護眼燈。

明基的品牌主張是,如果你想要過的精彩,那麼生活得每一刻都應該「入戲」,看視頻,手機也可以,但是投影儀能帶你身臨其境;打遊戲,手機也可以,但電競顯示器能無限提升你的遊戲體驗;看小說,手機也可以,但護眼燈能讓你沒有近視加深的顧慮。

「入戲」這一品牌概念的成功,是由於明基洞察了不同產品相似的消費場景,並在其中注入了同一種品牌動力,那就是「入戲讓你的人生更為精彩」。

三、圖片品牌如何留住人心?

在人人對流量趨之若鶩的當下,品牌似乎已經是個過時的概念。但我們不難發現,市場上真正成功的營銷和產品,卻又往往都是通過品牌來出圈。

產品是偏好,但品牌是偏愛。流量本質上是品牌贏得人心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想要使企業持續、穩定的增長,品牌營銷就必須著力去贏得消費者的偏愛。關於如何讓品牌留住人心,《出圈》書中提出了以下3步方法

1.產品定位

產品定位是所有營銷的基礎,其本質就是藉助品牌信息,在用戶心智中占據一個特別的位置。

搶占了心智,用戶就會在面臨諸多商品時優先選擇我們的品牌,而這也就是所謂的「偏愛」定位的思考邏輯就是利用差異化來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並且幫助人們高效地選擇商品。

那麼,想要準確的為產品定位又有哪些辦法呢?

葉明桂提出了5C分析模型,即從企業、品類、競爭、消費者和渠道先對品牌有個整體感知,接著通過分析消費者的購買決策的過程,設計不同的傳播節點。5C可以具象化為以下問題:

企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品牌所處的類別是什麼?

競爭對手的策略與定位是什麼?

誰是最有意義的潛在客戶,他們的需求是什麼?

渠道通路和銷售環境怎麼樣?

有了上述這些具體目標和方向之後,我們對設計完善且打動人心的品牌方案又有了更清晰的框架。

2.設計傳播節點

設計傳播節點是為了在消費者購買決策的不同階段,都能夠鎖住其心智,使其不在中途「跑單」。在《出圈》書中,葉明桂根據用戶消化信息的常規過程,提供了以下3種品牌傳播模式。

第一個模式:Why ,How, What——即要從抽象的感覺開始談為什麼,先爭取好感,再來談怎麼辦及有什麼。想要有效地說服他人,就要先感性,後理性,這符合人腦接收信息的規律。

然而大部分營銷人員習慣先介紹賣點,再考慮要不要強調品牌情感訴求,實際上這是低效的。好的營銷話術是,先介紹「Why」,引起消費者的好感與興趣,然後根據品牌的價值觀,說明商品是如何做到這些的,最後介紹商品的特點與優點。

模式二:AIDA模式——是西方推銷學中非常經典的模型。首先引起消費者的注意(Attention),其次激發其興趣(Interest),再次激發慾望(Disire),最後推進行動(Action),並最終促成購買。

模式三:六步購買法——產生需求,考慮要求,收集信息,比較判斷,體驗驗證,刺激購買。葉明桂在書中強調,品牌營銷人員必須學會根據商品類別和商業目標的不同,優化既有的營銷模式,最好是通過體驗去確認消費者購買的決策過程,並據此描述在每個節點應該做的事情。這也正是所有營銷人員需要在業務中重點攻克的問題。

3.好品牌,都在「擬人化」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建立品牌,其實只有一個單純的目的——溢價。想要讓用戶為溢價買單,不僅要讓其偏好,還必須讓其「偏心」,即發展出一批只認這個牌子的「鐵桿粉絲」。

那麼如何產生這些不被促銷吸引,又不被高價勸退的忠實用戶呢?葉明桂在《出圈》中提出了一個關鍵點:

優秀的產品,都是擬人化的。因為人會愛上另一個人,是人之常情。而人要情不自禁地愛上一個產品,最好的方式就是賦予其人的特點和形象。

只有將產品擬人化,才能將其升級為品牌,而在品牌化、擬人化的過程中必須思考以下幾點。

1. 提出動人的品牌主張。品牌主張是代表品牌對社會現象提出的一個觀點,以及對生活的理解。品牌主張背後有品牌的態度與品牌的價值觀。

2. 建立品牌與人偏心的關係。如鑽石品牌DR的品牌主張是男士一生只能定製一枚戒指,於是DR與消費者是見證者與被見證者的關係,DR負責見證愛侶一生一世永不改變。

3. 塑造迷人的品牌個性。鮮明的品牌個性可以引導差異化的風格。如果用休閒放鬆來對咖啡品牌進行定位,那麼最佳的休閒場景則是一人獨享,所以左岸咖啡館的品牌就被賦予了孤僻的個性,孤獨享受,享受孤獨。

4. 創造差異化的風格。品牌在現代的傳播環境下要更有規律地定義好自己的風格。堅持在不同的傳播內容中保持一致的風格。

5. 品牌要像人一樣表達善意。例如做公益活動,除了對企業聲譽有幫助,也為品牌擬人化做了潛意識工作,同時提升了產品溢價的能力。

四、結語

即便有了翔實的步驟和充分的準備,要想創造出一場深入人心的廣告營銷仍舊需要天時地利和促進。更進一步來說,創造成功新品牌需要「絕對」的創意,維護偉大的品牌需要「持久」的創造力。

雖然未來幾年,人的本性不會改變,消費者的飲食習慣也不會發生重大改變,但新的媒介將成為新寵並使人們養成新的習慣,這也將影響營銷人的思路與方法。

要真正打造爆品,破局出圈,跑贏流量,就要從了解新媒介開始,並深入了解,親身體驗。學無止境,創造不休。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筆記俠第二屆智能新商業大會

期待和你再次相遇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e01e89c907459572b9e08d94b2e7d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