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壺」的口那麼小,古代女人是怎麼使用的?看完漲知識了!

2024-09-27     千秋文化

「夜壺」顧名思義,就是夜晚接尿的壺,因其多在夜間使用而得名。由於很多地方冬季嚴寒,夜晚人們不願離開溫暖的被窩去室外如廁,尤其是上了歲數的男性,因尿頻而頻繁起夜,更覺不便。於是夜壺便應運而生,成為了解決這一難題。

夜壺的起源

夜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據考古發現,那時的貴族墓葬中已出土了形狀獨特的陶器,被學者推測為早期的夜壺。《漢書》中也明確記載了「溺器」的使用,這也標誌著夜壺在當時已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生活用品了。

在古代的時候,溺器也被視為一種孝道的象徵,這是因為黃庭堅「滌親溺器」的故事,在當時成為了孝順的典範。這個故事講述了黃庭堅儘管身份顯貴,但仍然親自為母親清洗溺器,展現了他對母親的深切孝順‌。

夜壺的材質也多樣,從銅、黃金到陶瓷等,它的形狀和設計也反映了古代人的審美觀念。例如,明朝永樂皇帝使用的夜壺就是由黃金打造而成,由貼身太監負責管理,每天晚上管夜壺的太監都要事先打聽好皇上要到那個嬪妃處過夜,好提前把夜壺送過去,交給當晚侍駕的嬪妃。皇帝使用的夜壺可能還會用七寶裝飾,顯示著皇室的尊貴‌。

袁世凱的夜壺就比較特殊了,據說是鉛制的,傳聞是因為鉛制的夜壺呲尿的聲音比較小。普通人家的夜壺也有精裝和普通之別,精裝尿壺燒制有花紋,一般為大戶人家使用,而普通百姓,就只能用普通尿壺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夜壺的製作工藝也在逐漸改進,現如今塑料已成為了製作夜壺的主要材料。夜壺的設計充滿了古人的智慧,最為人稱道之處莫過於它的小口設計,這一設計不僅便於精準對準,減少液體濺出的可能,更在無形中保護了使用者的隱私。

但是這也引發了一個疑問:夜壺的口那么小,女人是怎麼用的?難道古代的女人晚上不上廁所嗎?答案肯定不是的!實際上,古代女性並非直接對準小口,而是採用了多種巧妙的工具。

女人是怎麼用的

實際上,古代女子所使用的夜壺與男子所用的夜壺,有著明顯的差異,要說差異最大的地方當屬夜壺的口子。古代女子所用夜壺的口子,仿若一個漏斗,口部甚為寬大,足以供女子使用。此類夜壺乃是男性夜壺的改良之品,只是口子經由特殊工藝予以加大,恰能滿足古代女子的使用需求。

除了上面這種專用夜壺外,古代的女性還會使用「凈桶」,比如整個紫禁城,在古代就沒有廁所,所有人都是拉屎撒尿到桶里,然後由專司此職的宮女太監抬出去倒掉。「凈桶」的設計更為寬敞,女性可以坐在上面,完全無需擔心尿液濺出的問題。

在古代時候,皇帝的女人是分等級給配丫鬟的,例如美人是有四名丫鬟的,妃子則有十六名丫鬟。她們都是兩倒班,負責侍候妃子的起居,每班各有八個人,其中有兩名則是需要負責起夜。

等級低的就是普通的凈桶、等級中等的用瓷器做的、等級高的有紫檀的,這些凈桶的上面也會有一個坐墊,古代的妃子們上廁所是專門有人伺候的,這也體現出貴族家庭的尊貴。

寫到最後

夜壺作為古代生活中的一種特殊器具,它的起源和發展與人類的生活需求密切相關。雖然古代夜壺的口比較小,但古代女性通常是使用女性夜壺或使用凈桶等方式,來解決上廁所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夜壺雖然被抽水馬桶給代替了,但它們依然是我們了解古代歷史的一個重要窗口。

大家如果還有別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進行留言和討論,同時也歡迎收藏和轉發。(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d3f9327ac37d15323da1823583ae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