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們,最近有沒有關注#童星遭校園欺凌跳樓#事件?
童星邵一卜的媽媽尤永梅在網上爆料,女兒長期遭受同學霸凌和誹謗,不堪辱罵和精神折磨,從六樓跳下。
經醫生全力搶救,好不容易才脫離生命危險。
邵一卜曾出演過《追夢少年》《築夢情緣》《銀河補習班》等多部影視作品,跟楊冪、鄧超、穎兒等都有過合作。
這樣一個漂亮、可愛又優秀,前途一片光明的女孩,究竟經歷了什麼才想要走上絕路?
Part.1
每4-5個孩子中,
就有1個曾遭遇校園霸凌
邵一卜在上海某所中學就讀9年級,成績優秀,性格溫和,待人友好,還多才多藝。
有一天尤媽媽忽然收到班主任的告狀,說邵一卜驕傲自滿,對同學出言不遜,被全班同學孤立。
尤媽媽了解女兒的品行,不相信女兒會這樣,在她的耐心追問下,女兒才說出實情。
原來,由於她各方面的優異表現,引起三位女同學的嫉妒和仇恨,開始辱罵她、誹謗她、孤立她。
罵她「婊子、綠茶、去死!」
這種情況愈演愈烈,最後有多達13位同學參與到這場霸凌中。
尤媽媽得知後悲憤交加,立馬將這件事反映給了班主任,並要求霸凌者寫道歉信和保證書。
沒想到,霸凌者的父母氣勢洶洶地上門挑釁:
「你為什麼讓我女兒寫道歉信?」
在得知是自己女兒理虧時,他們扭頭就走,沒有一句道歉的話。
尤媽媽一氣之下,要將這些霸凌者告上法庭,她們連忙向邵一卜求情,並保證今後會改。
尤媽媽和女兒心軟答應了,可沒想到她們的霸凌行為非但沒有停止,反而變本加厲。
最讓尤媽媽氣憤的是,班主任和老師對這件事情置若罔聞。
老師的不作為,同學的長期霸凌,讓邵一卜的精神受到巨大打擊,在學校里如日如年。
最後選擇跳樓,來擺脫被霸凌的痛苦。
雖然最終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她以後的生活和工作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尤媽媽作為單親家庭,不僅花費了巨額醫療費,她的身體和精神也遭受了巨大打擊。
更可惡的是,學校老師竟然對外宣稱,邵一卜是因為和媽媽發生矛盾才跳了樓。
為了還女兒一個公道,為了把女兒從校園霸凌的深淵中徹底拽出來,尤媽媽決心不再軟弱,要將霸凌者和縱容者繩之以法。
目前,當地教育局已成立工作組,正在督促學校開展調查。
這件事情為我們每一個父母敲響了警鐘,校園霸凌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常見。
聯合國一項報告顯示:
全世界每 3 個學生中就有一個曾遭受過同學的欺凌。
《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顯示:
在我國中部地區,幾乎每4-5個孩子中,就有1個曾經遭遇校園霸凌。
Part.2
為什麼有些孩子喜歡霸凌別人?
校園霸凌不光包括暴力毆打,它涉及「惡意取笑、索要錢財、孤立排斥、威脅恐嚇、身體霸凌、性霸凌」等六個方面。
那些霸凌者的手段,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那些無聲的排擠和孤立,那些惡意的造謠和取笑,那些精神上的PUA和暴力毆打,摧殘著被霸凌者的身心。
他們輕則自卑,養成討好型人格,重則抑鬱,患上社交障礙,一輩子逃不出被霸凌的陰影。
據調查,校園暴力案件中:
11% 的受害人死亡,31% 重傷,38% 輕傷。
那些霸凌者欺負人,其實根本不需要找什麼理由:
為什麼有些孩子能夠惡劣至此?
霸凌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對別人的看不起和輕蔑,認為別人不夠格,不值得被尊重。
而這種心理的形成,和他們的家庭成長環境脫不了干係。
缺乏家庭教育和引導,得不到父母足夠的愛和關懷,他們就會變得性格冷漠、自私自利,缺少同理心。
從小遭受或者目睹過家庭暴力的孩子,經常被冷暴力對待的孩子,都很可能會產生心理扭曲。
他們會使用暴力解決所有問題,通過打壓別人來獲取心理上的滿足。
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僅因為他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也因為他對作惡毫無自控力。你不告訴他那是惡,他能把別人逼死;你不告訴他要反抗,他能被別人逼死。」
Part.3
不要強制孩子打回去
美國一項研究指出,64%的孩子被霸凌後沒有告訴其他人,是因為:
無效的求助,不當的干預。
《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顯示:
隱瞞校園欺凌事實成為被欺凌學生的「第一選擇」。
為什麼不向父母求助?
很可能是因為父母沒能給足他們信任和安全感。
一名10歲男孩在學校遭到校園霸凌後,告訴了爸爸,可爸爸的一句話封死了他求助的心:
「他們怎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
都說「柿子挑軟的捏」「殺雞給猴看」,可是柿子和雞又做錯了什麼?
作為父母,在孩子受到委屈時,責備他咎由自取,活該被欺負,只會讓孩子受到更嚴重的二次傷害。
從此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孩子都不會也不敢再向父母求助,只能選擇默默忍受。
而沉默和忍受,只會讓霸凌者變本加厲。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說:
「一定要重視孩子受欺負的問題……要讓孩子知道,保護他是你作為父母的重要任務。」
當孩子告訴我們被同學欺凌時,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爸爸媽媽會堅定地和他站在一起,為他撐腰。
另一方面,父母干預的方式不妥當,也會導致孩子不敢再求助。
比如,強制要求孩子打回去。
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打回去,有的孩子生性膽小怯懦,威逼孩子打回去,可能會讓孩子更加害怕退縮、矛盾自卑。
《遊戲力》一書中這樣寫道:
對於受了欺負的孩子,如果情緒還沒有調整好,即使是在家長的要求下打了回去,也不會因此對自己有更多的信心。
只有當孩子的內心充滿底氣和信心,他的回擊才有力量,他才能實現有效地反抗。
Part.4
正確干預
首先,從小給孩子灌輸「反霸凌」的意識和觀念。
李玫瑾教授在《開講啦》中明確講到:
性格膽小且體格柔弱的孩子,最容易成為同學欺負的對象。
一定要從小給孩子灌輸「反霸凌」的意識和觀念,培養他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勇氣。
可以通過一些繪本,比如《對霸凌說「不」系列繪本》,告訴孩子,被同學欺負時,要勇敢大膽地說「不」!
還提前告訴孩子,被霸凌時該怎麼反抗,怎麼保留證據,比如錄音或錄像。
其次,事情發生後,一定要告訴孩子這不是他的錯。
在傾聽孩子解釋,了解事情原委之後,告訴孩子,被霸凌不是他的錯。
接下來,跟孩子一起勇敢面對和解決問題。
第一步,第一時間向學校反應情況,並督促其出具調查結果。
同時也進一步了解情況:
施暴者的父母是否知情?
有沒有其他孩子也被欺凌?
第二步,陪同孩子指認霸凌者。
當著學校、對方家長的面,擺出證據,要求學校、霸凌者及其父母做出表態和承諾。
第三步,如果對方再次出現霸凌行為,立刻馬上報警。
對方可能會說只是孩子之間鬧著玩,那我們也要堅定地告訴警察:
就算孩子沒有明顯外傷,但受到了對方的隨意辱罵、誹謗和毆打,依據法律規定,已經涉嫌尋釁滋事,堅決要求追究他的法律責任。
16歲以下雖然追究不了刑事責任,但可以追究治安責任。
只要一立案,對方就會有前科,有違法記錄。
在警察的見證下,再要求對方家長出具保證書,保證不再有類似情況發生,一旦違反,願意接受法律制裁。
口頭道歉,無關痛癢,只有讓霸凌者真正感到害怕,才不敢有下一次。
如果仍然得不到合理妥善解決,那麼可以考慮給孩子轉學。
必要時,記得帶孩子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平時也要隨時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及時識別出孩子的求救信號。
當孩子出現嚴重牴觸上學、性格大變、情緒持續低落等異常時,耐心引導孩子說出原委。
最重要的是,要堅定不移地站在孩子這邊,給他支持和幫助,成為孩子最堅實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