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兄弟姐妹不喜歡你,記住莊子這4句話,你就贏了

2024-05-08     布衣粗食

原標題:如果父母、兄弟姐妹不喜歡你,記住莊子這4句話,你就贏了

《莊子·雜篇·徐無鬼》里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堯帝打算把位置傳給許由。

許由聞訊,趕緊逃走,表示拒絕。

半路上,遇到許由遇到齧缺。

齧缺就問:「為什麼要逃走呢?」

許由說:「夫堯畜畜然仁,吾恐其為天下笑。後世其人與人相食與。夫民不難聚也,愛之則親,利之則至,譽之則勸,致其所惡則散。」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堯努力推行自己的仁義主張,許由卻認為不對,這是在干擾群體的自由發展。

給愛就會親近,給好處就會拉攏,給勉勵就會勤勞,表示厭惡就會散開。為了什麼樣的結果,才怎麼樣去做,這都是短暫的行為。

現實生活中,有句話說得好:「人不是喊醒的,人是痛醒的。」

順著人性去做,讓對方自己覺醒,這樣的感情,聚聚散散,都對你本人沒有傷害。你一廂情願地去苛求大家相聚,只是在傷害自己。

把莊子說的道理,用到父母和兒女、兄弟姐妹的關係中,也是可行的。體現了無為而治的處事方法。

如果父母、兄弟姐妹不喜歡你,記住莊子說的幾句話,你就贏了。

01

「愛之則親」:別討好,他們沒那麼愛你。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人與人的關係,是可以因為自己的態度轉變而轉變的。

你認為,只要足夠主動去愛他們,他們也會反過來愛你。

可是很多時候,你一直討好他們,他們不會感激,反而會變本加厲地傷害你。

你的卑微,換來的是感動,但僅僅是感動了自己。

在魏晉時期,有一個叫王祥的人,生母過世後,他和後母一起過。

後母朱氏不喜歡他,還常常虐待他。

為了得到後母的愛,他在冬天捕魚、抓黃雀,給後母提供更好的食物。

後母並沒有感動,而是要求他在大冷天,守護一棵蘋果樹。他在樹下默默流淚,蘋果都被感動了,自然掉落下來。

等他的父親也過世之後,後母仍舊對他很不友好,若不是弟弟王覽幫助,恐怕後母就會傷及他的性命了。

任何一種愛,都需要雙向奔赴。你一廂情願去愛,這是沒有必要的,也違背了「愛」的規律。

有句土話:「吃力不討好,討好不吃力。」

費力的討好,需要捨去。把力量用在成就自己、自我愛護的方面。

02

「利之則至」:別幫忙,他們只是喜歡你的錢而已。

當你有錢有位的時候,親戚朋友特別多。

順理成章,你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在此刻對你更友善一些。

父母讓你掏錢,在老家蓋房子,修果園;兄弟姐妹也會向你借錢,或者讓你介紹好的工作。

你認為,曾經不喜歡你的人,終於開始改變了,對你笑嘻嘻了。

別急著下最後論斷,當你再一次落魄,就知道,什麼是「樹倒猢猻散」了。

或者有一天,你因為某種原因,拒絕借錢給兄弟姐妹,這矛盾就來了。你之前對他們的幫助,也被說的一無是處。

「碗米恩,擔米仇」的古訓,也會發生在你身上。對父母、兄弟姐妹好一百次,一次不夠好,那麼之前的一百次好,都會被忘記。

所以呢,這靠給好處換來的喜歡,不要也罷。親人的感情,需要花錢來維繫,但是不要花錢去購買。

03

「譽之則勸」:別勸勉,你改變不了他們的思維。

「譽」,就是讚美,好言相勸說等意思。

想一想,在單位上,你對同事,說一些阿諛奉承的話,也會換來一陣子好感。甚至有的人,就是很虛偽,被吹捧了,就得意了。

在飯局上,互相吹捧的情況就更多了。大家都維繫表面的和氣。

什麼都挑選好的說,似乎是情商。

你和父母、兄弟姐妹也說一些虛偽的話,恐怕是言不由衷了。

再則,你勸說大家要如何做,發現他們的優點和缺點,讓他們揚長避短。可是他們不會聽你的。

你的苦口婆心,往往換來的是一陣「白眼」。

人與人的層次、三觀不同,你的認知不能強加於人。你就是點贊,都要看場合,弄不好,點贊就被對方誤以為「幸災樂禍、見不得人好」。

你就讓他們,「不撞南牆不回頭」吧,雖然冷漠了一些,但是他們主動要走這一步。

04

「致其所惡則散」:別難過,遲早都會走散。

不喜歡你的人,一步一步和你關係鬧翻,甚至會有一些很扎心的事情發生。

你不要難過,他們的情緒,他們的惡言,他們的惡行,你一旦在乎了,就會傷害到自己。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長大了,有自己的小家庭了。那麼你會發現,父母和你,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人,錢財也是分開的,事業也是各自安好的。

至於兄弟姐妹,那就更不是一家人了,從血脈關係,慢慢變化到普通的親戚關係。能夠逢年過節,聚一聚,就已經很好了。

最扎心的是,父母很老的時候,大家都不願意給贍養費,鬧得風風雨雨。父母過世,兄弟姐妹反目成仇。

所以你要提前看到關係的結局。你不再因為聚散而強求什麼,也允許散開,那就不會傷心了。

05

珍惜對你好的人,遠離對你不好的人,別管對方是誰。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成熟並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

每個人都期待做自己,因此你要做自己,也允許父母和兄弟姐妹做自己,別有太多的干擾。

他們不喜歡你,是他們的真實言行,你不要枉費心機地改變。

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你能夠體察到人情冷暖,也會想到自己應該如何做。

一家人,也許就那麼幾口人,但是關係錯綜複雜,你管好自己就夠了。

你儘管帶上一縷光,有沒有人借光,都隨意。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c27aae54919a6c7a4652e40f66f64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