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 一個放字,千般哲理

2020-04-03     張玉堂翡翠網

擅畫者留白,擅樂者稀聲,養心者留空。何時放下,何時就會獲得一身輕鬆。放下、自在,是禪家的兩重至高境界。

有一種處世方法,叫放棄。獲得幸福的不二法門是珍惜所擁有的,放棄無法擁有的,重要的是放棄之後就不要悔恨。

有一種辦事方法,叫放置,放置不是閒置,今天無頭緒,但可能明天就有條理。事緩則圓,事緩就有變。

有一種管理方法,叫放手。管理不是緊緊抓住,更非事必躬親,而是有條理地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捆住了手腳,當然就無活力可言。

有一種思考方法,叫放飛。人要放飛思緒,才會天馬行空。創造源於想像,想像力跟知識一樣重要。

有一種表達方法,叫放聲。若不影響他人,不妨放開喉嚨,壓抑是致病的罪魁禍首。需要注意的是,放聲之後應知道何時收聲。

有一種觀察方法,叫放眼。能放眼時就放眼,高山流水、雲捲雲舒,遠比眼前的風景要好看得多。

有一種用人方法叫放心。有一種比賽方法叫放開。有一種養生方法叫放懷……

一個放字,蘊含了多種處事道理。放棄是一門藝術,它不是叫你盲目逃避,而是要你明白,痛苦地維繫還不如放棄。

學會放棄,在落淚以前轉身離去,留下簡單的背影。將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民間流傳的關於「放」的寓言故事有很多,其中有一則尤為耐人尋味。

新來的小沙彌,對什麼都好奇。秋天,禪院裡紅葉飛舞,小沙彌跑去問師父:「紅葉這麼美,為什麼會掉呢?」

師父一笑:「因為冬天來了,樹撐不住那麼多葉子,只好捨去。這不是放棄,是放下!」

冬天來了,小沙彌看見師兄們把院子裡的水缸扣過來,又跑去問師父:「好好的水,為什麼要倒掉呢?」

師父笑笑:「因為冬天冷,水結冰膨脹,會把缸撐破,所以要倒乾淨。這不是真空,是放空!」

大雪紛飛,一層又一層厚厚的雪積在幾棵盆栽的龍柏上,師父吩咐徒弟合力把盆搬倒,讓樹躺下來。小和尚又不解了,急著問:「龍柏好好的,為什麼要弄倒?」

師父臉一板:「誰說好好的?你沒見雪把柏葉都壓塌了嗎?再壓就斷了。那不是放倒,是放平,讓它躺平休息休息,等雪霽再扶起來。」

天寒,香火收入少了,連小沙彌都緊張起來,跑去問師父怎麼辦。

「少你吃?少你穿了嗎?」師父瞪一眼:「數數!櫃里還掛了多少衣服?柴房裡還堆了多少柴?倉房裡還積了多少土豆?」

「別想沒有的,想想還有的。苦日子總會過去,春天總會來。你要放心。放心不是不用心,是要把心安頓。」

春天來了,大概是因為冬天的雪水特別多,春花愈加爛漫,更勝往年,前殿的香火也漸漸恢復往日的盛況。

師父要出遠門了,小沙彌追到山門:「師父您走了,我們怎麼辦?」師父笑著揮揮手:「你們能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還有什麼不能放手的呢?

一個放字,千般哲理。運用得好,就會使複雜的生活回歸簡單,紛亂的思緒回歸明晰,浮躁的心境回歸淡然。

放,作為生存之態,是畫龍後的點睛,是深刻後的平和。

羅梭說過:「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能夠放得下,他就越富有。」提得起,常被人稱道,而放得下更值得令人讚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b_WQnEBiuFnsJQVbA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