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小龍女,尹志平都把持不住,為何楊過、公孫止卻能坐懷不亂?

2023-11-25   金寶哥講故事

原標題:面對小龍女,尹志平都把持不住,為何楊過、公孫止卻能坐懷不亂?

在寫完《射鵰英雄傳》之後,金庸趁熱打鐵,編撰了一部武俠與愛情相結合的巨作《神鵰俠侶》。

看過《神鵰俠侶》的讀者會知道,書中里呈現的江湖恩怨固然精彩,但還是那些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更讓人記憶猶新。

作為《神鵰俠侶》的主角,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故事同樣讓人感慨萬千,但不知出於何種緣故,金庸起初將小龍女塑造成一個冰清玉潔、不容褻瀆的仙女,可後來金庸寫著寫著,卻讓小龍女失身於道士尹志平。

不過,在小龍女失身前後,楊過和公孫止都有機會和小龍女發生關係,不過二人卻表現了一種坐懷不亂的舉動,這又該如何解讀?

一、修真道士尹志平

楊過和小龍女情愫暗生之後,二人歷經了諸多風波變故,可最讓讀者們扼腕嘆息的當屬小龍女丟失守宮砂的悲劇了。

那時小龍女帶著楊過潛過水道逃出了古墓,在終南山的草地上蓋了兩間茅草屋。一日深夜,歐陽鋒突然打破了楊、龍二人那無憂無慮的生活。

歐陽鋒為了將一身所學傳給楊過,他施展逆轉經脈之法點了小龍女的穴位,然後帶著楊過揚長而去。小龍女無法動彈,只能軟癱在草地之上,卻被全真教的道士尹志平趁虛而入、辣手摧花。

原來尹志平雖然是全真教的第三代弟子,也修煉了多年的道法,可每到春暖花開之時仍不免蠢蠢欲動。尤其是在見了小龍女驚為天人的絕色容顏之後,尹志平更是魂牽夢縈、夜不能寐。

一日深夜,尹志平眼見小龍女躺在地上無法動彈,自覺機不可失的尹志平再也按捺不住,他躡手躡腳地靠近了小龍女,然後用一塊青布蒙住了小龍女的眼睛,最後做出了一件人神共憤之事。

既然修真道士尹志平都把持不住,為何楊過和公孫止卻能坐懷不亂?

二、坐懷不亂的楊過和公孫止

楊過雖然比小龍女小,但二人僅僅只有4歲的差距。那一年楊過20歲,小龍女24歲,二人為了修煉《玉女心經》,相約到郊外的草叢裡練功。

原來《玉女心經》非同小可,修煉者需要脫得一絲不掛方能避免走火入魔。照理來說,小龍女美得不可方物,就算有草叢遮擋,尋常男人在這種情況之下也會意亂情迷,可楊過卻真的做到了無欲無求,否則他早就走火入魔而死。

再看公孫止,他似乎也有坐懷不亂的壯舉。

那時小龍女因為和楊過產生誤會憤然出走,卻吐血昏倒在了密林之中。恰巧絕情穀穀主公孫止路過密林,他將小龍女帶回了絕情谷悉心照料,還用家傳的靈藥相助,最終救活了小龍女。

看過原著的讀者會知道,小龍女可是躺在公孫止的寢室里長達半個月之久,在小龍女昏迷期間,公孫止真的沒有做出什麼出格之舉麼?書中是這麼寫的,公孫止救了小龍女之後,將她安置在自己宅中半月有餘,憑著家傳靈藥,小龍女半月之後這才醒轉。

按照原文的設定來看,公孫止可是有過一次婚姻,在這之前,公孫止還和一位婢女有染,只不過被原配裘千尺發現之後這才忍痛割愛。

此後的公孫止為小龍女的美貌所迷,他絞盡腦汁要娶小龍女為妻。在楊過前來和小龍女相認之後,公孫止再也不裝了,他撕開了面具露出了本來面目。書中是這麼寫的,公孫止知道自今之後,這女子對己只有怨憎,決無半分情意,點頭道:「你能回心轉意,於大家都好。今晚你我洞房花燭之後,明日一早我便取藥救他。」待公孫止發覺小龍女有了殉情之念後,他暗暗心道:「此時將這小子殺了,看來柳妹立時要殉情而死,我定須逼迫她和我成婚,過了洞房花燭,再殺這小子不遲。」

這樣看來,公孫止是一個不擇手段之人,他為何不在小龍女昏迷之時動手?

三、結論

初讀《神鵰俠侶》的時候我們尚且年少,只知道愛就是愛,恨就是恨。直到我們長大之後體會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方能領悟金庸的言外之意。

原來小龍女雖然嫵媚動人,但楊過自始至終都當她是師父、當她是姑姑。好比在小龍女在失身之時就曾問楊過為何不娶自己為妻,你看楊過當時是什麼反應。原文是這麼寫的,楊過從未想到過這件事,突然被她問到,不由得張皇失措,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喃喃的道:「不,不!你不能是我妻子,我怎麼配?你是我師父,是我姑姑。」」

既然楊過自小就將小龍女當成長輩,他又怎麼會對小龍女產生私情邪欲呢?

再看公孫止,此人可是一個色中餓鬼,可他卻在小龍女昏迷期間「金盆洗手」,這確實有些不合理。不過,你若聽了裘千尺這句話就會猛然醒悟了。

那時裘千尺、公孫綠萼都被楊過從崖底救出,為了擊敗公孫止,裘千尺道出了一個秘密。原來公孫止家傳武藝閉穴功夫有個破綻,即飲食之中不能沾得半點血腥,否則前功盡棄。

裘千尺知道公孫止的命門所在,她用計將鮮血滴入茶中騙得公孫止喝下,破去他苦練多年的閉穴功夫。

但這和昏迷的小龍女又有什麼關係?

前面提到,小龍女是吐血昏倒在密林之中,這才被公孫止遇上。既然是吐血昏迷,小龍女渾身上下必然沾滿了血跡。而公孫止的閉穴功夫不能觸及半點血腥,這樣一來,就能完美地解釋在小龍女昏迷期間,公孫止為何能表現得如此謙謙君子了。

綜上,金庸的武俠小說初讀起來荒誕不經,但隨著讀者們長大成人、歷經了風霜雪雨,卻赫然發現金庸的武俠小說映射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著實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