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會收到家長的各種私信提問,其中關於語言是提問最多的領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為什麼孩子明明會發音,卻依然不肯說話。
大部分家長在面對孩子無法達到的技能時,是沒有耐心等待孩子成長的,更沒有精力讓他主動嘗試,在語言方面也是,當孩子已經學會了說簡單的句子,擁有了大量詞彙時,我們會發現孩子主動說出的話還是很少很少,甚至想讓孩子叫一聲叔叔阿姨,都需要一次次的強化才能勉強達到目的。
習慣了大包大攬,其實在孩子的語言方面,我們也要反思,是否給孩子提供了【說話機會】,今天我們就江江如何創造孩子說話的動機。
動機是什麼呢,動機就是需求,需求是最好的強化物。設置情境,向孩子提出各種必須用語言來表達要求,從而給孩子提供學語言、用語言的機會。在加上適當的輔助,隨時引導孩子應怎麼說,讓孩子知道該怎樣說,並不斷地嘗試去說。
舉例如下:
1、不能主動滿足要求,一定要等孩子主動表達出來。
例如:把孩子喜歡的玩具或食物放在他夠不著的地方(如孩子喜歡玩的小汽車、積木,喜歡吃的薯片等),他能看到,但拿不著,讓他表達:「要積木」「吃薯片」,吃飯時把孩子喜歡吃的菜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不喜歡吃的菜放在跟前,讓他表達:「吃飯」。孩子喜歡的遊戲做一次停下來,讓他表達:「還要玩」。到了吃飯時間不開飯,讓他表達:「要吃飯」。
2、做孩子喜歡的事而又故意忽略他,並在他眼前「炫耀」,誘導他提要求。
例如:吃東西時,不招呼他;拿他最喜歡的玩具在他面前玩;吃飯時,不給他擺碗筷,大人開始吃飯;大家出門不叫他;在他面前玩他最感興趣的遊戲,讓他表達:「吃。。。玩。。。」。
注意一、適當的等一等
對於譜系孩子來說,主動表達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所以當有了動機時,那是他訓練的最好機會,所以作為父母不要著著急滿足他,可以適當等一等,等他來自己表達。這個是非常關鍵的,我們有的家長很多時候沒等孩子思考,就滿足他了,或者替他說出來了。
注意二、及時輔助
當孩子思考幾秒鐘,無法表達時,為了避免他的情緒崩潰,或者哭鬧,可以適當輔助。幫他說出「要車車」「吃蘋果」。當然,這個要把握時機,既要讓他有主動表達的時間,也不要等他情緒崩潰。
注意:
1、從簡單開始,從他認識的物品著手,從一個字,二個字入手,不要求讓他說的太長。比如「吃薯片」,「要車車」,先不要求帶主語代詞,比如剛開始不要著急輔助他說「你、我、他(我要吃飯,這個「我」可以省略)」
2、孩子剛開始表達完整與否不要去著急糾正他,否則會打擊他的積極性。
3、在訓練主動語言的時候,輔助時切記不要進提問,直接講陳述句。
為什麼不能進行一問一答呢:因為,一問一答是互動式語言,在訓練主動語言時,不要進行提問,否則,會變成,你不問,他不答的現象。
在自閉症學校孩子的主動語言不行,歸根到底還是孩子的社會性功能不足,家長在訓練過程中不能為只訓練語言而訓練,一定要結合環境,讓孩子在有意義的環境下說出的語言,才是有用的,才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