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信託資金配置是什麼?

2023-07-17     漢正家族辦公室

原標題:家族信託資金配置是什麼?

一、家族信託資金配置理念簡介

必須持續地從任何來源分配家庭信託,以維持並提高家庭信託在整個信託壽命期間的價值。為此,有必要提前制定信託基金分配方案,留出必要的調整空間供實施。在內容上,家庭信託基金配置方案與普通金融產品配置方案有著本質的不同。

前一種模式是以實現信託目的為指導思想,而非單純的投資回報,後一種模式則是以實現與特定目標相匹配的投資收益為指導思想,即信託是以基金形式存在於家庭信託中的信託財產。

最初的信託財產(即信託成立時的財產)是基金的家族信託,它從一開始就表現為資金;即使最初的信託財產是非資本性金融資產(如債權資產、各種證券資產、各種金融產品等),由於其管理、使用和處置,也常常會將實物資產和經營資產轉變成信託基金。

家族信託的資金來源一般包括:委託人在設立信託時投入的資金和信託成立後追加的資金;信託成立後信託財產管理、使用和處置取得的資金,如債權資產收回的本金和利息,從投資資產收回的投資本金和投資收益,以及實物資產等。

二、家族式資產配置與資產管理機構和普通投資者的資產配置區別

無論家庭資金是否有信託,分配方式都是相同的。在資產管理機構對其管理的理財資金進行資產配置時,其核心是獲取與基金投資目標相匹配的收益;而在普通投資者對其理財資金進行資產配置時,其核心是獲取與其風險偏好相匹配的收益。

上述兩種資產配置只考慮與收益相關的財務目標。家族式資產配置不同,它的核心是以家族式目標來整合整個資產配置方案,以此來確定具體資產配置的目標、策略和相應的風險收益水平,家族式目標不僅包括與收益相關的財務目標,還包括非財務目標(如保護家庭成員的生命安全,引導家庭成員成長,通過慈善事業培育家庭社會資本,實現家族的長期傳承等),而且其財務目標往往需要為非財務目標服務。

我們可以看到槓桿的影子,出現在人類歷史的泡沫破裂中。

財務槓桿的動因在於貪婪和賭博,投資者尤其應該限制家庭資產的配置。融資成本受財務成本和時間成本的制約。增加收入是可能的,增加風險是必要的。這既無法實現資產的穩定增長,也無法保證長期持有這些資產。

所以,規避槓桿既是家庭資產配置的底線,又是防止投機貪婪的防線。人性約束和槓桿約束一樣,人性約束是人性管理的一種回歸常識的策略。人的本性是貪婪和恐懼,在投資市場上,貪婪和恐懼被放大得更多。

首先,對利潤的急切渴望會導致投資者做出冒險的投資決策。受貪慾的驅使,我們會忽略已經制定好的計劃,拋棄自己的投資原則,變得短視和魯莽。而與貪婪相對的情感因素則是恐懼。

過分的恐懼會使投資者在資產配置上做出重大調整,在錯誤的時機低價拋售優質資產。

這種擔憂還可能導致投資者長期觀望。調查顯示,多達50%的長期資產回報是在短時間20-30個交易日內取得的。假如投資者在等待絕對最好的投資時機的過程中部分或全部錯過了這段相對短暫的時間,他們可能會失去該資產超過一半的潛在回報。

動態再平衡是家族資產配置中較為複雜的再平衡過程,不僅要考慮投資組合內部的再平衡,還要考慮家族理財資產與家族企業經營性資產的比例和種類再平衡,以及家族及其成員變化所帶來的再平衡。

同時,對資產再平衡的內容、頻率和評估方法進行全面規劃,避免被動管理,一旦資產配置確定後,隨機應變地游離不定。資產配置再平衡的內容主要涉及資產的種類和比例,應結合各類資產要實現的功能,如用於生活消費、儲備應急或發現稀缺的投資機會等,確定重新平衡資產配置的條件,並在條件達成後,對相應資產進行處置。

對資產配置進行頻率調整,除了考慮資產本身的價格變動趨勢外,還應根據宏觀經濟和微觀企業經營情況的變化適時調整,不能一成不變地按時間維度進行調整。對資產配置再平衡的評價方法,應以調整後的資產配置實際效果為基準,比較調整後的實際效果與預期效果的偏差值,體現再平衡的價值。

漢正家族辦公室,專注家族信託、慈善信託、股權信託、社群信託設立、運營及資產配置;基金會設立、財稅管理、戰略諮詢、等級評估等服務;更多信息可搜索【漢正家族辦公室】至官方網站進行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89f8337921633bdb1ca505353b90e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