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12月1日,北京JW萬豪酒店
根據第三方活動平台發布的最新數據,2023甲子引力年終盛典排名人氣榜總榜單第一。
為什麼這場大會人氣這麼高?在邀請大家來現場參會之前,我們想跟各位朋友走心地聊聊。
甲子引力年終盛典是「甲子光年」一年一度最重磅的一場高質量大會,旨在圍繞科技與產業融合的各議題,發布最具前瞻性和反思性的主題報告,並開展關於趨勢和標準的大討論。
在科技的浩瀚星空中,我們如同探險家,不斷追尋著未知的奧秘。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風雲變幻的2023年很快就將過去,在這一年裡,我們見證了科技領域太多的不可思議。
我們看到,在ChatGPT大火之後,中國數百個大模型如雨後春筍一般層出不窮。而這些AI大模型,正逐步在千行百業落地,賦能各個行業的智能化發展。
我們也看到,基於AI能力的進步,企業的IT建設開始從數字化邁向智能化階段;新能源與自動駕駛產業也在加速推進;在工業與製造業上,智能製造讓工業4.0開始越發普及,機器人也在AI的加持下得到了跨越式發展。
我們還看到,AI也正在推動著元宇宙的發展,數字人也離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越來越近;而在投資領域,基於科技的發展所誕生的新的投資機會,也開始被敏銳的投資人察覺而率先做出改變。
我們進入了一個科技狂奔的時代。人們正在前所未有地探索著未來的無限可能。
而在這個過程中,「以人為本」是科技永遠不變的主題。
因為每一個偉大的時代都離不開偉大的個體,每一位勇於「追風趕月」的人都將書寫歷史。
1945年,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督造了世界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
1969年,屠呦呦接受了抗瘧研究的艱巨任務,她克服各種不利條件,經過大量實驗,帶領團隊在1972年發現了青蒿素;
2007年,蘋果公司史蒂夫·喬布斯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弗朗西斯科首次向世界推出了iPhone;
2022年,OpenAI推出了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站在背後的是山姆·奧爾特曼、里德·霍夫曼、彼得·泰爾和埃隆·馬斯克等一眾科技領袖。
1945年,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督造了世界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
1969年,屠呦呦接受了抗瘧研究的艱巨任務,她克服各種不利條件,經過大量實驗,帶領團隊在1972年發現了青蒿素;
2007年,蘋果公司史蒂夫·喬布斯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弗朗西斯科首次向世界推出了iPhone;
2022年,OpenAI推出了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站在背後的是山姆·奧爾特曼、里德·霍夫曼、彼得·泰爾和埃隆·馬斯克等一眾科技領袖。
科技的洪流滾滾向前,無數位在科技產業里「追風趕月」的人,已經開始奔赴新征程。
站在歷史長河審視當下,ChatGPT與AI大模型的誕生,或許會成為對整個網際網路文明,乃至整個工業文明的一次顛覆。擁有理解、推理、分析等高階認知能力的AGI,正作為一種全新的生命形態和人類站在一起。AGI時代,人類世界過往的社會分工、資源稟賦的分配都可能被重塑。
科技與產業正在前所未有的方式實現深度融合,一個嶄新的時代正在來臨。
為了更深刻地回顧2023年國內外的科技發展歷程,探討未來的科技發展走向,「甲子光年」將於2023年11月30日-12月1日,在北京JW萬豪酒店舉辦甲子引力年終盛典活動。
2023甲子引力年終盛典將以「致追風趕月的你」為主題,站在中國產業的廣袤大地上,匯聚行業大咖、專家學者、產業高管、投資大咖、科技企業創始人等,總結分享這一年來的里程碑事件和行業變量,緊練科技落地產業的發展趨勢,表彰展示科技與產業融合的優秀落地實踐案例,反思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全新難點和問題,為未來科技與產業的加速融合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加速科技產業融合的進程。
目前已有上百位重磅嘉賓確認參會,並將以主題演講或圓桌論壇的形式分享他們的真知灼見。我們梳理了四大亮點,歡迎每一位對此感興趣的朋友來到2023甲子引力年終盛典的現場,感受科技行業最新脈搏,一起「追風趕月」。
報名參會
亮點1:《致追風趕月的你:2023中國科技產業49條判斷》重磅發布
11月30日上午,在甲子引力年終盛典的開幕式,「甲子光年」創始人、CEO張一甲將重磅發布《致追風趕月的你:2023中國科技產業49條判斷》,回顧2023年科技行業的典型事件,並根據「甲子光年」智庫獨有的科技判別式,對2023年的科技發展進行深刻總結判斷,幫助從業者釐清科技浪潮中紛繁複雜的旁枝錯節,一針見血地看到科技發展脈絡的本質趨勢。
亮點2:科技領域頂級大咖,巔峰激辯人工智慧
11月30日上午,「甲子光年」將邀請智源研究院院長黃鐵軍,百川智能創始人、CEO王小川,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智譜AI CEO張鵬進行深度對話,從全球最前沿的科技趨勢、巨頭與創業者的機會點、產業生態協同等不同視角,為觀眾呈現一場《論道人工智慧:一路投奔奇點》的巔峰論壇。
在這註定是一場激烈的思想碰撞的對話中,幾位大咖嘉賓將圍繞人工智慧領域最值得被所有人關注的話題進行深度討論,呈現一次不可多得的思想盛宴。嘉賓們將會交流以下話題:
中國的大模型發展與OpenAI的差距還有多大?
大模型的能力到底被高估了還是低估了?
GPT Store與AI Agent是下一次大模型賽點嗎?
大模型是一次新的「工業革命」,還是又一次「科技泡沫」?
國產大模型的終局究竟會走向何方?
中國的大模型發展與OpenAI的差距還有多大?
大模型的能力到底被高估了還是低估了?
GPT Store與AI Agent是下一次大模型賽點嗎?
大模型是一次新的「工業革命」,還是又一次「科技泡沫」?
國產大模型的終局究竟會走向何方?
亮點3:「識於微時,莫逆於心,守於經年」,與老友們聊聊這一年
過去一年,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人工智慧帶來熱潮,但資本市場依然暗礁密布。
創業和投資如同在大海航行,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
「甲子光年」創辦六年來,懷著「珍珠一粒一粒收集」的心,連接了全網100多萬粉絲,結識了36000多位私域科技企業家。
臨近年底,關於行業、關於企業、關於個人,我們想跟這些在「科技之海」航行的人聊聊,這一次是以朋友的身份。
11月30日上午,「甲子光年」將邀請雲知聲創始人、CEO 黃偉,達武創投創始合伙人、CEO 荊濤,紛享銷客創始人、CEO 羅旭,明道雲創始人、CEO 任向暉參與甲子「老友記」環節。
每一位老友的支持,對於甲子光年來說都彌足珍貴;每一位追風趕月的你,都值得被歌頌。我們將邀請老友們講述這些年追風趕月的事,回憶投身科技產業的初心,共同展望未來發展。
亮點4:五大專場,兩天看夠科技產業賦能
除了科技領域最前沿的發展趨勢外,今年的甲子引力年終盛典特設置了五大專場——「企業數字化」「新動能與新賽道」「智能製造、機器人、商業航天」「AI與元宇宙」「科技投資」,專場全方面覆蓋2023年主流科技賽道,為觀眾儘可能多的帶來產業一線最有價值的乾貨內容。
11月30日:「數字新引擎」「企業數字化」專場
今年,企業數字化轉型繼續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AIGC的橫空出世為企業數字化加入了智能新動力。那麼,以AIGC為代表的智能技術,將作用於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哪些方面?智能化技術的加入,又能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帶來哪些全新的價值?
在11月30日下午的「數字新引擎」「企業數字化」專場中,參會嘉賓們將會圍繞《智能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企服在AI浪潮中的機遇和挑戰》等話題進行深度討論,分析技術如何作為企業業務增長的數字新引擎。
11月30日:「轟然成勢的力量」「新動能與新賽道」專場
國內自動駕駛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進入了行業下半場,商業化落地成為了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當前的自動駕駛能力已經無限接近L3級別,市場滲透率也在提升,有關部門也在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這些都說明自動駕駛行業市場廣闊且後勁十足。但對於企業來說,下半場的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那麼在此過程中,自動駕駛企業遇到了哪些挑戰?又該如何應對?
11月30日下午的「轟然成勢的力量」「新動能與新賽道」專場中,參會嘉賓們將會重點討論《技術創新驅動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新能源技術路線百花齊放,應關注哪些關鍵點?》等話題,探討「為什麼今年會成為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關鍵之年」「大模型、AI等技術應該如何落地自動駕駛」「AI技術給新能源產業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等從業者最為關注的問題。
12月1日:「製造新紀元」「智能製造、機器人、商業航天」專場
在國內密集出台的政策和不斷成熟的市場等多重因素的驅動下,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增長迅猛。當前,我國已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我們也能看到機器人正在逐步走向高端製造領域滲透,其應用涵蓋汽車、3C電子、航空航天、電力等行業。
在工業方面,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工業4.0的推行與變革,企業智能化轉型勢不可擋。2025中國製造戰略,更是明確指出智能製造是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制高點,是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在面對製造業向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的轉型的過程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該如何助力企業快速轉型,把握核心競爭力?如何滿足製造業的多樣化、產品更新快的需求,創造共同價值?
而在機器人領域,從最初的簡單機械手臂到如今的智能機器人,機器人的發展歷程是一個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而AI技術的進步更是為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隨著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與人類工作合作更加緊密、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泛,機器人新革命正在發生。這一系列的變化是如何實現的?隨著人工智慧不斷發展,大模型和具身智能又將為機器人帶來哪些機遇?
這些問題,就是12月1日全天「製造新紀元」「智能製造、機器人、商業航天」專場要重點探討的。在該專場中,嘉賓們將會交流《工業4.0時代下,製造企業的「智」勝之道》《機器人應用賦能智能製造的新方法、新路徑》《AI如何變革機器人?》等話題,深入探討「如何滿足製造業的多樣性」「工業機器人在高端行業的應用中存在哪些技術難點」「當下AI變革機器人有了哪些苗頭」等。
12月1日:「奇點已來」「AI與元宇宙」專場
近年來,人工智慧成為全球數位技術創新最活躍的前沿領域,是數字經濟的新賽道和國際競爭的新熱點。放眼全國,各類大模型如雨後春筍般競相湧現,從辦公、生活、娛樂向醫療、教育、設計等行業加速滲透,展現了人工智慧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賦能潛力。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人工智慧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研發的大模型數量排名全球第二。無疑,國產大模型進入高速發展期,加速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
而大模型之後,應用層到底駛向何方一直是創業公司討論的話題。在最近,這個問題似乎有了答案。OpenAI再次成為了「行業模版」,通過GPTs打造Agent功能一經開放,一天內就湧現了2萬多個GPTs。蓋茨也斷言,在不久的將來,任何一個上網的用戶都能擁有一個由AI驅動的個人助理,其功能將遠遠超出當今技術水平。
這便是所謂「Agent(智能體)」——一項能對自然語言作出反饋、並基於對用戶的了解完成諸多不同任務的軟體。AI Agent 無疑是當下大模型最激動人心的發展主線,被稱為「大模型下一場戰事」「最後的殺手產品」「開啟新工業革命時代的Agent-centric」。從行業實踐來看,實用意義何在?未來應用前景何在?到底是一場正在進行的人類通往AGI的美好夢境,還是已經在重塑某些行業?
除了大模型與AI Agent之外,另一個需要我們關注的前沿科技就是元宇宙。也許有人會問:「2023年,我們為什麼還要談論元宇宙?」
將視線拉回2021年,在這個被稱為「元宇宙元年」的時間節點上,「元宇宙」成為全球科技大廠、初創企業以及資本市場眼中的「香餑餑」。
但很快,美好的科技幻想被殘酷的商業現實打敗——人們很快發現,元宇宙可以拆分為一套複雜的技術棧,其中囊括了大量今天尚未成熟的前沿科技,包括AI、AR/VR/MR、空間計算等。於是,質疑鋪面而來,元宇宙一度被看做部分企業自我炒作的虛詞。
時至今日,當一切回歸理性,我們重新審視「元宇宙」,便會發現,大浪淘沙之後,仍有一群人堅守在元宇宙的道路上。今天,我們和這些仍在堅持的人們聊一聊,他們一直以來所堅守的與相信的究竟是什麼。
帶著這些問題,12月1日全天,「奇點已來」「AI與元宇宙」專場的嘉賓將會給觀眾們帶來答案。
在該專場中,參會嘉賓將會探討交流關於《AI大模型如何加速賦能千行百業?》《探索AI軟硬體適配之路,共創算力服務新未來》《AI Agent是大模型之後的下一個機會嗎?》《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討論元宇宙?》《需求不斷釋放,國產算力迎來春天了嗎?》等話題。包括「國產大模型給千行百業帶來哪些新的發展機遇」「目前國內的算力儲備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AI Agent的落地需要解決哪些關鍵問題」「未來元宇宙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國產算力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在內的觀眾最關注的問題,在該專場裡都會得到解答。
12月1日:「穿越周期的韌性」「科技投資」論壇
在當前全球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硬科技投資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但是,要想做好硬科技投資並不容易,硬科技投資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與此同時,隨著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科技創新的加速推進,硬科技投資領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如何在這樣的背景下制定合適的投資策略,成為了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在這種情況下,硬科技投資更需要投資者們具備穿越經濟周期的能力,才能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獲得穩定的回報。
除了硬科技,中國的風險投資在近兩年也正在發生改變,在風險投資與創業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如何保證持續的投資收益、以及如何更高效率投到早期項目,是如今越來越多風險投資機構的必修課。
為了更好地探討新周期下風險投資的發展趨勢,以及如何把握投資機會,我們邀請了來自知名風險投資機構的專家和企業家,共同探討新周期下的市場變化、投資策略以及行業前景。
12月1日全天,「穿越周期的韌性」「科技投資」論壇,嘉賓們將會探討《洞見未來:穿越周期的硬科技投資策略》《駕馭變革:產業資本的韌性發展之路》《回歸原點:如何投早投小投創新》《展望未來:新周期下VC的挑戰與機遇》《共振生態:構建區域產業投資新生態》等話題,圍繞硬科技投資、產業資本、早期資本、風險投資等諸多視角,全方位分析目前中國創業投資趨勢發展,解答投資者們最關注的問題。
儘管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山高路遠,但我們希望邀請各位朋友來到2023甲子引力年終盛典現場,聽大咖論道,和我們一起追風趕月。
2023甲子引力年終盛典介紹及報名方式
請見下方長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