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進京,意欲何為?|甲子光年

2024-01-19     甲子光年

為什麼寧德時代要進京建廠?

作者|張麟

編輯|王博

在一座城市建立一個電池工廠意味著什麼?

在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近10年的時間裡,大量的電池工廠建成投產,高工產業研究院預測,2024年中國鋰電池市場出貨量將超1100GWh,其中動力電池出貨量超820GWh。

建廠已經不能算是新聞,但如果這座城市是北京,這個電池工廠是寧德時代呢?

1月11日,北京市發改委透露了部分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其中包括建設寧德時代北京工廠,以及謀劃實施理想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

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產業被冠以「寧王」的代稱,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中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 387.7GWh,其中寧德時代以167.1GWh的裝車量位列第一,市占率為43.1%。

也就是說,市場上幾乎有一半的新能源汽車都搭載了寧德時代的電池。

2023年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行業十分「內卷」,但就動力電池廠商而言,小米汽車和理想MEGA以及後續的純電車型的量產交付,將會創造出強勁的產品需求,而這兩個車企都在北京設有生產基地。

寧德時代目前已在國內布局了11個生產基地,分別位於福建、江蘇、青海,四川等地,同時還在匈牙利和德國設有兩大生產基地。

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寧德時代還要進京建廠呢?

1.新廠址可能在哪兒?

製造業工廠的廠址選擇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而廠址周圍是否有相關的產業集群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招商引資而言,目前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或「亦莊」)和順義區對於寧德時代來說更具有吸引力。

2023年9月26日,京津產業握手連結洽談會暨聯合招商推介會在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舉辦,京津兩市240餘家企業參會,其中寧德時代作為企業代表圍繞企業在京津冀布局產業情況進行了分享交流。

這也是寧德時代為數不多的出現在北京市發改委官網上的消息。

早在2017年,位於亦莊的經開區就開始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2017年3月,亦莊成立了百億元人民幣規模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基金,並開始建設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產業創新示範區。

2017年底,北汽新能源正式入駐亦莊;2019年,北汽新能源與寧德時代合作打造的全球首款CTP電池包(Cell to Pack,無模組動力電池包)在經開區北汽新能源總部正式發布。亦莊的新能源汽車體系建設開始加速。

而在北汽新能源入駐亦莊之前,亦莊已經擁有了傳統汽車產業的基礎。2005年,北京奔馳在亦莊正式成立,4個多月後,包括E280和E200K在內的首批國產奔馳E級轎車問世,至今北京奔馳亦莊工廠仍然是北京高端汽車產業的重要標誌。

而北汽新能源總部和北京奔馳工廠的車程,只有短短15分鐘左右。

而小米汽車在亦莊的落地,讓亦莊的新能源汽車集群再次壯大。據了解,起初小米在選擇汽車生產基地時,考慮了包括上海、重慶、武漢、天津、合肥、廣州、西安等多個城市,但最終落地北京亦莊。

經開區近期發布的《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點工作》中也指出,要「更大布局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寧德時代有充分的條件落地亦莊,但不要忘了北京東北部的另一個汽車產業重鎮——順義。

在順義區發布的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甲子光年」就注意到這樣的表述:「健全整車製造企業服務保障體系,推動理想汽車旗艦工廠達產,促進北京奔馳順義工廠、北汽越野車產線利用率提升,服務北京現代拓展出口業務,吸引更多新能源智能汽車核心零部件項目,不斷提高汽車產業本地化配套率。」

在燃油車時代,北京滿大街跑的北京現代計程車就是產自順義。近年來,順義區持續推動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集聚了北京奔馳順義工廠、理想汽車、北京現代、北汽越野車四家整車企業。

2018年,北京奔馳順義工廠立項,2020年完成了戰略重組和改造後投產。2022年,北京奔馳順義工廠開始生產奔馳純電動車型EQE,同時在北京奔馳的官方定義中,這座工廠對標的是奔馳全球最現代化的標杆工廠——辛德芬根56號工廠。

除了北京奔馳,順義同樣擁有造車新勢力:2021年,理想汽車落戶順義,在原有的北京現代工廠的基礎上進行生產基地改造。

2023年7月,理想汽車將旗下L系列車型在工信部進行了重新申報,企業名稱由「重慶理想汽車有限公司」變更為「北京理想汽車有限公司」,生產工廠由「常州武進工廠」變更為「北京順義工廠」,理想汽車順義工廠正式開始投產。

而理想汽車和小米汽車,都是寧德時代的老朋友了。

去年4月,理想汽車發布純電解決方案,並表示首款純電車型將成為全球首款搭載寧德時代4C麒麟電池的車型。而小米汽車在去年年底的技術發布會上同樣表示,小米SU7會搭載容量101度的寧德時代麒麟電池。

理想汽車與寧德時代合作,圖片來源:寧德時代

「甲子光年」採訪的多位新能源汽車產業人士均表示:很看好小米和理想未來的銷量,這對動力電池廠商是同樣是利好。

除了產業集聚之外,動力電池運輸也會影響工廠選址。

公開信息顯示,以鋰電池為代表的動力電池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在國內的運輸主要依靠陸運,出口主要依賴海運,鐵路和航空基本上無法批量運輸鋰電池。

在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科研所副所長陳亮直言:「鋰電池鐵路運輸對鐵路(運力)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有市場需求,但是我們運不了,我們不敢拿旅客的生命開玩笑。」

「很多企業擔心,過幾年我們運輸動力電池就無車可運。」交通運輸部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專家組組長吳金中也曾表達對動力電池運輸的擔憂。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物流總經理孔傑曾表示:「預計到2030年全球動力電池運輸重量預計超8700萬噸,相比2020年運量增長超過25倍,如何安全、準時、高效、低成本地保障這麼大的運量將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因此,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多傾向在接近上遊資源或者接近下游車企的地方布局。寧德時代選擇離小米、理想這兩位車企老朋友近點兒,總是沒錯的。

不過,也有人擔憂,電池生產可能會涉及高污染、高能耗和高用水,而北京對製造業企業的環保管理一直十分嚴格,有著詳細的地方標準和行政法規,寧德時代能滿足這些要求嗎?

但目前來看,環保方面的要求並不會對寧德時代的落地建廠造成影響。金融街資本投資總監李冬說:「動力電池生產的技術水平目前已經非常先進,污染和能耗能夠維持在可控的水平,反而電池的四大主材生產才是能耗和污染比較高的。」

劉豐(化名)是南方某市招商局工作人員,與多家動力電池企業打過交道,他向「甲子光年」透露,如果寧德時代的北京工廠只是電芯的製造組裝廠,環保評估「應該不會出現問題」。

招商引資、設立工廠並不是簡單的商品交易,政府、供應商、車企三方的博弈才是促成項目落地的關鍵。

2.主動進京還是受邀進京?

企業招商一直是一個多方選擇的過程,沒有哪一方擁有絕對的主動權。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中國北方地區的動力電池企業生產基地相對較少,大部分電池企業都選擇將工廠主動落地東南或西南地區這麼做的本質原因是為了能夠接入上游原材料產業區或下游整車產業區。

例如,2019年,寧德時代的製造基地四川時代150GWh動力電池產能正式落地宜賓市,而落地宜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該生產基地的產品可以覆蓋川渝地區車企的需求。

坐落於重慶的長安汽車就是需求方之一,這家老牌傳統車企不僅已經開始了電動汽車的布局,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公開數據顯示,長安汽車旗下獨立電車品牌深藍2023年全年交付達136912輛,而另一個當紅汽車品牌阿維塔則是華為、長安、寧德時代聯合開發的,2023年也取得了2.77萬輛的銷量成績。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宜賓與重慶的距離僅約263公里,車程耗時僅約4個小時

四川時代總經理特別助理楊偉平曾表示,宜賓位居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中印緬孟經濟走廊的疊合區域,鋰電產品可以輻射川渝滇黔的汽車整車廠。

除了電池企業的聞聲而至,政府和車企有時也會主動出擊,促使電池企業在本地落地。

劉豐告訴「甲子光年」:「項目招商是一個系統性工作,政府發現好項目希望引入,並會給予很大的政策支持,而項目方也在會在多個城市之間考慮,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劉豐還介紹,政府招商讓企業入駐一般有幾個目的,首先就是完善本地的相關產業鏈

此次寧德時代工廠被引入北京就有產業鏈方面的考量。目前北京已經有了較為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包括零部件、整車、研發中心甚至檢測公司,但電池環節是個短板,中創新航、蜂巢能源、比亞迪弗迪電池等業內知名的動力電池企業都沒有在北京落戶。

這也意味著,理想汽車和小米汽車以及其他位於北京新能源汽車企業,在採購動力電池的過程中必須設置庫存來應對可能的供應穩定性風險。

事實上,有時整車企業落地時也會要求相關供應商在周圍建廠,來降低庫存壓力並節省運輸成本。某國產汽車品牌公關負責人也對「甲子光年」表示:「新能源車企將動力電池企業拉來一起落地是很普遍的商業行為。」

李冬曾跟江蘇多地的政府部門交流過,據他觀察,政府部門在招商引資時,有時也會「讓目標項目儘可能地將其上下游企業綁定落地,以形成產業規模」。

從時間上來看,理想汽車和小米汽車的北京基地已經分別完成了投產和試產,此時引入動力電池供應商進行配套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但同時這也意味著,寧德時代或許並非主動進京」,而是受邀進京」

劉豐介紹,動力電池工廠的落地投產周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長,「進展順利的話,從接洽項目到招商落地也就是半年左右的時間。」

公開資料顯示,新建電池廠的建設投產一般在1年左右就可以完成,也就是說,寧德時代北京工廠或許在2025年底之前就能開始向小米汽車、理想汽車等車企供應電池了。

從政府層面來說,招商引資能夠提高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並且產生勞動崗位,帶動就業人口;同時,引入國內外知名企業對城市影響力將會有很大的提升。

而對於寧德時代來說,在北京建廠的意義可能不僅僅是能夠更好的供應客戶,在商業行為之外,寧德時代更想得到穩固的市場地位。

3.寧王需要一顆定心丸

近兩年,中國動力電池市場經歷了從價格上漲、供不應求到需求放緩、產能過剩的快速變化。而對於身處上游的寧德時代來說,這種感受或許更加強烈。

1月19日,寧德時代股價報收154.90元/股,和2021年12月的最高點382.68元/股相比,如今寧德時代的股價已經腰斬,市值在兩年多時間裡縮水超過了8000億元。

股價反映的是市場信心,而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市場增速已經放緩,再加上前期市場火熱時,幾乎所有動力電池廠商都在大幹快上,擴充產能,供大於求和產能過剩的情況將必然出現,沒有人會再相信電池行業會繼續維持高速增長。

2023年6月,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公開表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需求的動力電池產能預計1000GWh,目前行業的產能已經達到4800GWh,產能出現嚴重的過剩。

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數據更能直接體現這種情況。

2023年,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市占率為43.1%,雖然仍為行業第一,但相較於2022年48.2%的市場份額,大幅下降5.1個百分點。

同時,根據寧德時代業績報告,2023年上半年電池系統實際產量僅154GWh,產能卻已擴建至254GWh,產能利用率跌至60.5%,2022年同期則超過80%。在2023年第三季度,寧德時代表示產能利用率有所提升,達70%左右。

加之目前極氪、蔚來、長安、廣汽等多家車企開始下場造電池,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有進一步減少的風險。這一切都讓寧德時代覺得「守江山比打江山更難」

寧德時代在北京設廠,能否帶來正向收益並提高產能利用率還不好說,但這一步棋可以讓其更深度地綁定小米汽車、理想汽車等客戶,穩定自己的市場份額,這或許才是寧德時代建廠的真正目的。

「如果小米和理想的車銷量很大,寧德時代不可能讓自己在將來的某一天錯失這個市場,它(寧德時代)更多是從戰略布局的角度去考慮建廠的。」李冬告訴「甲子光年」。

小米汽車曾表示,預測未來三年將會有90萬輛的銷量,也就是每年30萬輛。30萬輛×100kWh(每輛車電池容量)=30GWh/年,按照每條產線1GWh來計算,需要投產30條產線。

目前寧德時代並未對新建工廠做出任何回應,一期建設的產能規劃也不得而知,但如果銷量真如小米汽車預測的那樣,僅小米汽車一個客戶就足以消納目前寧德時代約十分之一的電池年產量,這種能力將讓寧德時代的市場占有率變得穩固。

一位接近寧德時代的業內人士感嘆:「可能得讓自己的市占率達到50%,寧德時代才放心吧。」

曾經被受追捧的「寧王」,已經在產業發展的周期變化中感受到了「寒氣」,即便是「增收不增利」,北京工廠也是寧德時代想要吞下的一顆定心丸。

*應受訪者要求,劉豐為化名

(封面圖來源:寧德時代)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6e6228de8e33eb3fb09acb5733d3d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