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雄連斬數將,為何曹操不讓夏侯惇許褚典韋出戰?其中原因有兩個

2023-12-06     千年史館

原標題:華雄連斬數將,為何曹操不讓夏侯惇許褚典韋出戰?其中原因有兩個

三國演義乃七實三虛惑亂觀者。——清代章學誠

《三國演義》對三國人物的安排非常妥帖,其中使得非常慘的是猛將華雄。在他的大刀之下,被稱為江東之虎的孫堅也不是對手。

《三國志·吳書一·孫破虜討逆傳第一》記載,歷史上並沒有華雄的稱呼,原型人物應該是「都尉葉雄」,在宋朝以後被訛傳為「華雄」。

他是西涼軍中的猛將,是董卓得力的助手之一。聯盟軍討伐董卓的時候,他於公元191年被孫堅斬殺。

不過,《三國演義》套用了這一故事,將與他對抗的人轉化為關羽,造出「溫酒斬華雄」的經典。在演義小說中,曹操手下夏侯惇、許褚和典韋都很厲害,他為什麼不讓他們出戰,而是讓關羽去與華雄對抗?

《三國演義》中的溫酒斬華雄

《三國演義》第五回,華雄自告奮勇地前往汜水關抵擋18路諸侯聯軍,先是成功偷襲孫堅營寨,大敗孫堅軍隊和斬殺他的部將祖茂,後又殺死諸侯派出的俞涉、潘鳳,可謂是所向披靡。

然而,當他遇上關羽時,卻好像不是同一個等次,一招就被關羽殺死。小說對此描述,當時諸侯們還沒有來得及眨眼睛,關羽像走過場一樣與華雄一接觸,就將華雄的首級提回陣營。

如此比較下來,華雄徒有虛名,袁術的手下大將俞涉、韓馥的上將潘鳳應該都是吹噓出來的,剛出場就領盒飯。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華雄並非一流高手,曹操為什麼不搶這一功勞,讓手下夏侯惇、典韋、許褚其中的某一個人去應戰?

華雄被醜化,但形象猶在,演義將它描述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是西北軍中的大漢,戰鬥力相當強悍。

這並不是說作者很矛盾,只是對華雄進行一個「先捧後殺」、突出關羽的強大。華雄沒用三個回合就成功斬殺華雄斬鮑忠(濟北相鮑信之弟)、祖茂(孫堅部下兼同鄉)、俞涉、潘鳳,說明他還是有實力的。

那麼,曹操為什麼不搶功勞呢?曹營的實力又如何?

曹營實力

在曹營中,實力比較強,又喜歡與關羽相鬥的當屬夏侯惇。無論是正史還是小說,他的形象基本上沒有被醜化,是作者怎麼也壓制不掉的實力派。

擔任曹魏的大將軍時,夏侯惇就開始不將關羽放在眼裡。當聽說關羽單騎走千里、成功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曹營上下振動,唯有夏侯惇一個人非常淡定。

當時他就想和關羽一較高低,拿著大刀與關羽的青龍堰月刀相比較,上百個回合下來,兩人實力相當,誰也沒有占據優勢。

如此說來,夏侯惇的實力不容小覷,水平與關羽應該是一致的。有人說,他之所以敢挑戰關羽,主要是已經見證了關羽的實力。劉關張三兄弟對戰呂布的時候,他們的實力就被體現出來。

當時,關羽和呂布只打了一個平手。在曹操被呂布軍隊追擊期間,夏侯惇直接帶著軍隊攔截呂布大軍,與呂布發生大戰,戰鬥一直打到黃昏時分,兩者只打出一個平手。

既能夠在呂布的方天畫戟之下全身而退,又能和關羽打一個平手。說明夏侯惇的實力已經相當強大,只是沒有被作者捧吹而已。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夏侯惇稍加努力,定然會斬殺華雄。

不過據小說中的描述,孫堅戰敗、潘鳳戰死,關羽成功斬殺華雄,夏侯惇卻對此沉默不語,表現出不想戰鬥的意思。除他以外,比較有實力的還有許褚和典韋。

許褚曾經赤膊單挑馬超,撅斷馬超的槍桿,讓馬超十分忌憚,稱:「吾見惡戰者莫如許褚,真『虎痴』也」。能獲得敵軍的高度評價,是實力的一種表現。值得注意的是,他也不懼怕無敵的呂布,與呂布戰鬥20多個回合也不分個上下。

如果許褚真的與華雄對抗,輸贏不好說,至少能夠打個100回合併保持不敗。當時非常勇猛的典韋也沒有露面,手中雖然握有80斤重的一雙鐵戟,卻無處動武。

同許褚一樣,典韋也曾經與呂布相接觸,和許褚一起合圍呂布,打出劉關張三兄弟的成績,說明他是同劉關張同一個等次的。

曹操用兵的特點就是採用雙先鋒陣型,一般都由典韋和許褚來作為先鋒,將敵人的防禦壁壘衝垮。濮陽城戰鬥中,高順和侯成一同聯手夾擊典韋,卻被打得不知方向。

綜合來看,關羽、典韋、許褚的實力相差應該不大,如果光遇能夠一招殺死華雄,那麼典韋、許褚兩人至少在100回合內會取得勝利。

但在與華雄的戰鬥中,夏侯惇沒有出手,許褚和典韋沒有露面,勝利戰果,最終落入關羽之手。那麼,曹操為什麼這麼做呢?

曹操讓關羽出戰的原因

據《三國演義》的安排,許褚和典韋一輩子都不可能與華雄交戰。當關羽興高采烈地斬殺華雄、在虎牢關中三英戰呂布的時候,許褚和典韋還沒有被曹操收服。

典韋正為逃命而四處流竄。當時,他因「與帳下人不和…殺數十人」而「逃竄山中」。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只是一個逃犯,保命才是最重要。

在山中流竄的過程中,典韋追著一隻猛虎,被進山打獵的夏侯惇看到,才將他引薦給愛惜人才的曹操。十八路諸侯中,雖然有太守張邈,但他的手下已經沒有猛將典韋。

對於許褚,他要比典韋晚一些時候進入曹營。當他從葛陂塢下山的時候,當時已經是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而溫酒斬華雄發生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這一段時間相差足足6年,華雄的墳頭早已長草。

由此只能總結出,典韋、許褚沒有機會同華雄決鬥,有機會的只有夏侯惇。那麼,他為什麼不參與戰鬥呢?原因是曹操不允許。

十八路諸侯聯盟的時候,盟主屬於實力比較強大的袁紹,讓野心比較強的曹操心中很不快。當然,當時他的實力比較薄弱,並不想做牆頭草,只是想在討伐戰爭中獲得好處。他那時手下的猛將並不多,只有能夠扛住局面的夏侯淵、夏侯惇、曹仁和曹洪等人。

如果隨便讓夏侯惇出戰,成功可以博得一個名利,不過失敗卻要付出慘重的代價。與博得虛假名利而言,曹操更喜歡保存實力。因此,他是不可能讓夏侯惇與華雄戰鬥的。

結語

總的來看,《三國演義》關於溫酒斬華雄的部分,主要是作者為凸顯主題,捧關羽而已。當時的十八路諸侯之中,實力最弱的是劉備,他既不算是諸侯,也不能列為大將,手中壓根就沒有兵力,只有死心塌地陪同他的關羽和張飛。

正因如此,對戰爭勝利最渴望的的並不是袁紹、袁術和曹操,而是劉備。如果失敗的話,可能會獲得虛假名利,而一旦成功,則會一戰成名。他們是小說中的主角人物,作者當然不會輕易將他們封殺。

因此,英勇無比的華雄只能淪為綠草,遇到關羽就領盒飯,以凸顯出關羽的英勇。當時手下有猛將的只有曹操,不過他卻不想出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保存實力。

參考資料

《三國演義》

《三國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570a91e43843bab38a2e1682b264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