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我國進入三伏的尾聲——末伏。末伏期間一般已經進入立秋節氣,此時,高溫的強度和範圍相比頭伏和中伏會有所減弱、減小,但部分地區暑熱依然強盛。
末伏,是立秋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後一伏。雖然時至立秋,但「暑氣未消,秋涼未至」,糖尿病人養生要注意以下幾點血糖才好:
糖尿病人迎末伏養生,要過好三大關卡血糖好:
一、氣溫關,關鍵防心血管疾病和中暑,
如今立秋節氣雖過,但目前仍處在伏天內。高溫對血液循環系統有很大影響,此時要警惕心血管疾病;伏天機體能量消耗大,人體免疫力有所下降,末伏暑氣未消嚴防中暑。糖尿病人防中暑和心血管疾病,要做到這三點:
1
糖尿病人要避免暴曬,及時飲水。
天氣炎熱,出汗較多,要及時補充水分。早晨起床應該飲用一大杯水補充夜晚的丟失的水量,上午也要適當多喝水,不要等到口乾舌燥時才去喝,夜間睡前也應適度飲水。
2、糖尿病人晨練需慎重,午睡不可少。
夏季的清晨是一天裡最安靜、涼爽的時間,許多老年人都選擇在這個時候健身,呼吸新鮮空氣,但這個時段是心腦血管病發作的尖峰時間。病人容易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腦卒中,所以避免大量劇烈運動。另外適當午休,使身體得到恢復,改善身體缺氧狀態。
3、
糖尿病人要控制情緒,保障睡眠。
心血管功能對氣溫變化最為敏感,氣溫的驟然升高或降低,都會誘發心腦血管病發作。天氣悶熱,人會比較煩躁。要生活規律,清淡飲食,保持良好的心態,保證充足的睡眠。另外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25℃為宜,適當開窗通風,不宜經常出入溫差過大的房間。
3、
身體不適,及時就醫。
如出現心悸氣短、胸悶不適,上腹痛、噁心嘔吐,後背痛、左手臂痛,甚至出現偏癱、失語、肢體無力,視覺模糊、平衡偏差等情況,應該及時就醫。
二、脾胃關,防腸胃病
初秋末伏若脾傷於濕,容易造成腸胃疾病,不僅會出現消化不良,還易出現嘔吐、腹瀉等疾病,所以要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辛辣和生冷食物。
腹瀉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可不是小事,這不只是拉幾次肚子的問題,還會影響血糖,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等嚴重問題。當發生急性腹瀉時,糖友使用中西藥時分別需注意什麼呢?
糖尿病人如發生腹瀉,一定要補水,這比止瀉更重要
其實,一般腹瀉的首選治療並不是服用藥物,而是補液,特別是對於低齡或老年患者。因為腹瀉容易引起脫水,嚴重脫水可能危及生命,這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問題會更加嚴重。
三、乾燥關——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立秋時節,容易出現風燥感冒,尤其早晚要受涼,不可長時間吹空調,以免引起秋季乾冷的空氣侵害,就容易損傷黏膜,引發感冒和呼吸道病變。
糖尿病人感冒,可能會導致血糖升高,主要由於感冒後,機體處於應激狀態,可能會進一步刺激機體分泌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激素,導致機體內分泌紊亂,進而可能影響機體新陳代謝,甚至可能會出現血糖升高的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明確導致感冒的具體原因,並進行相應治療。如果由細菌感染所引起,通常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口服阿莫西林、頭孢克肟、羅紅黴素等藥物進行治療;如果由病毒感染所引起,一般可以通過阿昔洛韋、伐昔洛韋等抗病毒類藥物治療,同時還需配合門冬胰島素、德谷胰島素等藥物進行治療,以免導致血糖進一步升高。
此外,平時還應嚴密監測血糖的情況,如果血糖水平升高較快,應根據血糖升高的水平,用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等藥物進行治療。平時生活中還需注意飲食,少食多餐,應儘量避免進食含糖量過高的食物,如西瓜、哈密瓜、糖果、巧克力等。以免導致血糖進一步升高。此外,還可以適當進食含糖量較低的新鮮蔬菜或水果,如李子、芹菜、黃瓜等,以增加機體所需的維生素,對於預防感冒具有一定的作用,也可以適當緩解由於感冒所導致的血糖升高症狀。
糖尿病人末伏養生注意三要點,血糖更平穩
一、首先,建議選擇不太激烈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打太極、桌球、室內羽毛球等。運動時間最好選擇進餐後1小時,因為此時是血糖較高的時候,鍛鍊降糖的效果會事半功倍。如果選擇在早晨鍛鍊,需注意一定要在鍛鍊前進食,否則容易發生低血糖。晨練 以走路為例,建議每次30~60分鐘,一般慢速行走以每分鐘60~70步為宜,中速行走每分鐘80~90步,快速行走為每分鐘110~120步。 體力較好的患者在行走時還可加一些負荷。 走的速度應按個人體力而定,也不要刻意追求運動時間。
二、保持良好心情,末伏時節,天氣還是很熱,氣溫變化會情緒也會產生波動變得不穩定,產生情緒的莫名低落,這就是通常說的悲秋現象。糖尿病患者要做好情緒調節,多與家人溝通,莫讓自己陷入到悲秋的情緒中,造成血糖波動。
三、末伏糖尿病人要加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研究表明,睡眠不足5小時會使過早死亡的風險增加25%,且罹患心臟病、癌症和糖尿病等至少兩種危及生命疾病的可能性要高出30%。建議每天睡眠7小時左右,且早睡早起為宜。
當然,要想血糖好,一定要運用好飲食、血糖監測、運動等方法,如果血糖通過以上方法還高,一定要及時找醫生檢查治療!
微信公眾號tnbtb8 (糖尿病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