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裡的蚊子咬人最疼?
常聽有人說: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但第一次聽說:
「蚊子以痛吻我,我卻抱著一雞」,
所以,真的能這樣嗎?
「大滅蚊術」的盡頭,
真的可以是一隻雞嗎?
苦夏的夜,本已熟睡,
仍然堅持醒來——
專程為蚊子一遍遍 「鼓掌」,
它們如此慷慨,
給我們發了一個又一個 「紅包」,
感恩的心,真的會謝,
熱淚盈眶,拍到手疼。
蚊子在天亮前、黃昏後1小時活躍;氣溫10℃以下停止活動。
中國天氣網發布消息稱,我國的蚊子, 每年6-9月密度最高;而廣東等熱帶地區,蚊子更是全年都有,除了6-9月,10月還會額外激增一波;在全國範圍內,蚊子密度無差別達最高值的月份, 是美好的7月——恭喜你,就是現在。
以微縮攝影著稱的日本藝術家田中達也營造出「奇異博士力戰蚊蟲」圖。
圖源:TATSUYA TANAKA
體表反覆塗滿花露水,把自己 「腌制」入味;長時間用各種蚊香 「低溫燻烤」,把自己慢慢「熏透」;我們終於把自己變成一道 「驅蚊美食」——
大部分驅蚊劑都有 微毒;那麼,有沒有不接受「薰陶」也能驅蚊的「神技」呢?
雞你太美
就驅蚊領域而言, 雞是真美,真的,
所謂 「只要懷裡抱著雞,做夢都能笑嘻嘻。」
瑞典農業科學大學的理察·伊戈內爾(Rickard Ignell)博士曾做過一個有趣研究: 雞味能夠驅蚊!
通過在衣索比亞西部三個村子臥室掛雞的方式,研究人員希望了解蚊子對家禽氣味反應,結果出人意料。
圖源: Malaria journal 官網
實驗在衣索比亞展開,而該國每年有大約500萬人感染瘧疾、約7萬人因此死亡。傳播瘧疾的阿拉伯按蚊 (Anopheles arabiensis) 最喜歡人類,其次也會叮咬大部分牲畜—— 但對雞的叮咬機率竟低於0.1%!在研究團隊捕獲的1172隻吸過血的按蚊中,膽敢去咬雞的蚊子,僅有1隻!
埃塞爾比亞西南部的小鎮孔索(Konso),該地的文化景觀於2011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此外,當團隊營造出純雞氣味,屋子裡蚊子數量竟然 下降達90-95%!
而在天花板上懸掛活雞,臥室中的蚊子數量 同樣下降達80%;有衣索比亞少年曾表示, 把活雞掛在屋裡那天,他終於能酣暢地上一次廁所。
所以,未來夏季的熱門寵物或許已不是貓狗,而是—— 雞。
大吉大利,今晚抱雞。
試想夏日炎炎的深夜,
你左手摟著自己的愛人,
右手摟著一隻雞,
蚊蟲竟片刻不敢近身。
可惜的是,該研究還顯示: 並不是所有蚊子都會被雞拒之門外,比如中國南方較多的致倦庫蚊 (Culex quinquefasciatus) 就不在此列。
致倦庫蚊雄性(左)與雌性(右)
圖源:Wikipedia
瑕不掩瑜,在驅蚊領域,雞都是人類當之無愧的 好朋友;然而,當你搜索 「Friend Chicken」(朋友雞)關鍵詞之後,還是看到了真正的、人與雞之間難以跨越的現實,不禁唏噓——
(滑動圖片, 看清人與雞的現實)
處處蚊子咬,種類知多少?
最致命動物對比圖。所謂世界上最兇惡動物,根本不是獅子老虎、鯊魚毒蛇, 答案只有:蚊子。蚊子殺死的人類數量遠超任何動物——也包括人類自相殘殺。
圖源:ourworldindata.org
蚊子是公認對人類最有害的動物,比如在大約460種按蚊中,就有至少70種與瘧疾傳播有關。它們的種類異常之多( 至少3700種,中國有記錄為400種以上),除了日常見到的 庫蚊、伊蚊和按蚊,許多難得一見的蚊子種類也遠超我們認知:
·世界最美蚊子·
生活在中、南美洲雨林中的一種煞蚊 Sabethes cyaneus ,堪稱蚊子界 「艷舞女郎」,雖然外表美艷,但依然叮人不倦,且與兇猛的伊蚊一樣,能傳播黃熱病。
滑動圖片,查看「世界最美蚊子」細節
圖源:CDC/Woodbridge Foster
普通雄蚊子一般以雌性振翅頻率(400-1200赫茲)確定對象位置;但煞蚊屬不一樣,它們視覺發達, 僅靠眼睛就能覓得佳偶,它們個個「顏控」、個個鮮艷,其中尤以 Sabethes cyaneus 最為艷麗:幽藍的後背泛著金屬光澤,修長的中足長著紫色睫毛般的「腿毛」。
一隻煞蚊的頭、背部顯微圖像
圖源:Walter Reed Biosystematics Unit (wrbu.si.edu),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圖源:South & Arnqvist(2009)
·青城山上「蚊子精」·
2018年, 中國成都青城山發現世界已知最大蚊子個體,翅膀展開達11.15厘米。這種蚊子叫「巨大蚊」(Holorusia mikado),慶幸的是,它們不咬人,只在植物中尋覓食物。
動圖來源:CGTN
巨大蚊是世界最大的大蚊科種類,翅展寬度通常可達8厘米,而大蚊科則是蚊子中個體最大的類群。如果蚊子能長這麼大,那麼 「雲南十八怪,三隻蚊子一盤菜」的說法確實不足為奇。
·駐足觀賞螢火蟲,原來進了蚊子洞·
紐西蘭懷托摩(Waitmo)地區的喀斯特洞穴,是 「地下銀河」的主人——洞穴發光蟲的家園,它們的真實身份是 Arachnocampa Iuminosa ,一種蕈(xùn)蚊幼蟲, 其幼蟲期是主要發光期,成蟲只能間斷髮光且時間非常短暫。
目測這個「蚊子洞」非常適合表白:
「願我們的愛,
像蚊子對人類的愛一樣,
至今持續一萬年。」
(※有研究稱,蚊子確實是從一萬年前開始主攻吸人血,見下文)
紐西蘭特有「螢火蟲」, Arachnocampa Iuminosa 幼蟲。
圖源:Wikipedia
Arachnocampa Iuminosa 成蟲
圖源:Wikipedia
·吃蚊子的蚊子·
發射自己的頭部,以捕食同類!
一種鱗蚊屬 Psorophora ciliata 幼蟲在幾毫秒內「伸脖兒」捕食同類幼蟲。
圖源:R. Hancock et al/Ann. Entomol. Soc. Am 2022
該研究發現者——生物學家羅伯特·漢考克(Robert Hancock)在20世紀80年代就對蚊子著迷,除了上圖的鱗蚊屬,他還發現一種巨蚊屬的蚊子幼蟲 Toxorhynchites amboinensis 同樣會捕食同類,但 「伸脖兒」的幅度要小很多(下圖)。
Toxorhynchites amboinensi 幼蟲發射頭部捕食獵物的序列圖像。
圖源:R. Hancock et al/Ann. Entomol. Soc. Am 2022
蚊子是雙翅目長角亞目昆蟲的統稱。到了夏天,蚊子從卵到成蟲僅需一周左右的時間; 30隻蚊子,只需要十幾天經歷兩代繁殖,就能變成3800隻。
圖源:TED演講
最常見的有害蚊子是 庫蚊、伊蚊、按蚊這三個屬。
庫蚊,是最常見的蚊子。
俗稱「家蚊」,幾乎遍布全世界;大部分為棕黃色,夜行性強;
淡色庫蚊頭部特寫,在中國北方,它是最為常見的吸血蚊。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2013年09期
攝影/張超
伊蚊,最兇猛的蚊子。
身體呈現黑白條紋,俗稱 「花蚊子」,叮咬兇猛,飛行極快、極靈活,但飛行距離短;其攜帶的黃熱病迄今已致數百萬人類死亡;它攜帶的登革熱每年感染人數可達4億。
「蚊界毒王」——吸飽血的白紋伊蚊(花蚊子)
按蚊,最危險的蚊子。
即「瘧蚊」,也是攜帶病毒最多(包括瘧疾)的蚊子。翅膀較大且有斑點,身體大多呈灰色,夜行性強。2017年有一項數據稱: 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兒童死於瘧疾。
甘比亞瘧蚊 (Anopheles Gambiae) ,已知感染力最強的瘧疾病媒蚊。
圖源:James D. Gathany
哪裡才是中國「蚊間天堂」?
夏季雨後10天是蚊蟲叮咬高峰期,據《2006-2015年我國蚊蟲檢測報告》顯示(見下圖,空白地區為數據暫缺)—— 廣西,曾一度被認為全國蚊子密度最高省份。
2006-2015年全國病媒生物監測各省捕獲蚊蟲密度
在廣西 ,平均每盞誘蚊燈中的蚊子 大於4只(4.12) ;其次是江蘇,大於3只(3.59)
廣西蚊子真的是最多?
其實不然——悶熱、潮濕的環境確實適宜蚊子生存,南方地區的蚊子確實也很多,但數據顯示, 中國蚊子密度最高的地方,其實在北方。
廣西著名的龍脊梯田
《2019年全國媒介蚊蟲監測報告》的統計數據更加豐富,蚊蟲密度最高的地方依次變為:內蒙古、湖北、青海、雲南、海南——當年缺乏數據的 內蒙古,其實才是「隱藏王者」,曾經的「冠軍」廣西此次險些沒擠進前十,僅位列第九(見下圖)。
數據顯示,
內蒙古的蚊子密度竟達到了——
22.6隻/燈·夜!!
碾壓以前廣西5倍多;
湖北大於21隻,與內蒙古相差無幾,青海大於17隻,雲南將近13隻,海南大於10隻。
在小說《鬼吹燈》里,主角胡八一年輕時在內蒙古草原上曾見到許多巨瞳石像,人們推倒石像後,湧出許多「巨型蚊子」,它們喝血吃肉,把許多人啃成乾屍,雖然是文學虛構情節,但仍讓人不寒而慄。
圖源:影片《尋龍訣》
現實條件中,內蒙古河湖眾多,草深且密;另外,草原的畜牧養殖簡直就是蚊子的 「吸血池」,蚊子在這裡想不猖狂都難。
但跟新疆哈巴河縣北灣相比,
一切「蚊間天堂」都黯淡太多——
在北灣,執行任務的邊防戰士後背落滿蚊子,必須時刻戴著防蚊護具。
在高峰期(6-7月),這裡的蚊蟲密度能達 每立方米1700多隻!你呼吸的每口空氣可能都有蚊子,一掌下去打死幾十上百蚊子並不稀奇。
俯瞰額爾齊斯河流域,宛如人間天堂,殊不知更是「蚊間天堂」。
北灣處於額爾齊斯河下游北岸,三面環水,地勢低洼,沿河兩岸多沼澤,坑凹積水遍布,雜草叢生,造成大量蚊蟲孳生,刺擾伊蚊 (Aedes vexans) 是這裡的優勢種。
刺擾伊蚊
圖源:Wikipedia
北灣邊防連的戰士長期駐紮於此, 每天滅蚊可裝滿20個臉盆,該地蚊子還曾咬死過多隻軍犬,人們專門搭建犬舍和蚊帳,才避免了蚊蟲對犬只傷害。那裡的官兵們有這樣的順口溜:
「點著牛糞打籃球,
燒著茅草上廁所。
蚊帳裡面開班會,
夏穿棉襖去巡邏。」
提前燒上艾草和牛糞,身上噴滿驅蚊劑,帶上防蚊面紗才能打場籃球。
每天滅蚊可裝滿20個臉盆
圖源:中國軍網
北方蚊子多,南方蚊子毒
蚊子唾液里含有 過敏原,而腫起的紅包就是免疫系統為了保護我們,而產生的過敏反應; 蚊子所含的過敏原越多,人體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水平就越高,進而導致「紅包」更痛、更腫、更癢—— 過敏原越多,蚊子就越毒。
各種蚊子過敏原數量對比(翻譯上中國字)
圖源: JACI 官網
而白紋伊蚊可謂「蚊界毒王」,即 「花蚊子」,其唾液中涵蓋高達至少15種過敏原,因而它們賞的「紅包」會 奇癢難耐,我們獻給花蚊子的「掌聲」也相應最為響亮。
白紋伊蚊
那麼, 如果按「花蚊子」數量排序,之前的「蚊子小省」福建,則瞬間登頂第一;所以,中國哪裡的蚊子咬人最疼?
答案毋庸置疑——福建!
論花蚊子數量,福建碾壓式第一!
1萬年了,蚊子的愛始終沒變
有研究稱蚊子出現於2.26億年前,也有說是7900萬年前,無論哪種正確,古巴比倫「眾神之王」漢謨拉比一定被它們咬過;古埃及「太陽之子」拉美西斯二世一定被它們咬過;古印度「偉大的阿育王」被它們咬過;「千古一帝」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清聖祖全被它們咬過—— 蚊子不分貴賤、男女與老幼,跨越漫長時空,平等地毀掉了人類的每一個美好夏日。
網友「安鄉侯」懸掛 「喂蚊帝」(魏文帝)
《青年報》曾刊載,網友「安鄉侯」在宿舍懸掛魏文帝曹丕,希望借 「喂蚊帝」威名吸引火力,辟邪驅蚊;隨後有人建議掛曹丕不如掛重耳,因為重耳是晉文公(禁蚊公);之後又有人提議掛「擒蚊公」、「送蚊帝」,直到 秦孝文王(勤削蚊王)一出,眾「蚊王」頓時黯然失色。
圖源:青年報
《當代生物學》有觀點稱: 蚊子是從1萬年前——也就是農業出現之後、人口開始稠密、人們開始聚集並減少活動後才開始咬人,之前都主攻其他動物;所以, 「人類老祖母」露西所處的年代,也就是300多萬年前,雖然蚊子早已出現,但那時候的人類祖先並不會飽受蚊子困擾。
圖源:影片《超體》中反覆出現的「露西」
床邊放一碗血,蚊子還會咬我嗎?
答案是, 沒用,還咬。
首先,那碗血溫度不對,也沒有誘人的二氧化碳做指引,還沒有芬芳的汗味和乳酸味循循善誘,而且血液容易凝結,噁心到無法下嘴。
鴨血形成過程:一旦暴露在空氣中,凝血酶原迅速激活,形成栓塊。
即使使用專門的飼血器,恆溫37℃,把血液做抗凝處理,用合成薄膜模仿人的皮膚,再模仿人的汗味、二氧化碳濃度等等——做戲儘可能做到全套,那麼的確會有蚊子來吸,但維持時間可能很短,且前來吸血的蚊子數量也不一定多;
最後,一通繁複操作下來,已遠超僅在床邊放一碗血的範疇,而且無論再怎麼營造,在蚊子眼中,相比於你而言, 那碗血都沒有靈魂。
那麼,把床邊那碗血換成蚊子喜歡的O型,這總行了吧?
這涉及到口味問題,研究發現:埃及伊蚊最喜歡O型血;斯氏按蚊最喜歡AB型,反而不喜歡O型;而埃及伊蚊在其他研究中又不喜歡O型了,轉而去喜歡B型…… 整個問題,就像問一位象棋大師「象棋中走哪一步才最厲害」一樣,近乎無跡可尋。
兩隻埃及伊蚊 (Aedes aegypti ) ,一隻吸血到過飽,另一隻吸食正常血量。這種蚊子貌似對O型血青眼有加,實則並無規律。
圖源:Entomology Today,Perran Ross, Ph.D
一隻斯氏按蚊 (Anopheles stephensi) 正在吸血,它們偏愛AB型血,並且是瘧疾的主要傳播媒介。
圖源:CDC
蚊子對於血型的偏好依然模糊且充滿爭議,任何血型都會被蚊子覬覦;此外, 血型的差別對蚊子的生理指標(壽命、繁殖力、後代健康等)也沒有任何影響。
最後,蚊子到底該消失嗎?
這是個有爭議的問題;但毋庸置疑, 蚊子消失,瘧疾也會隨之消失;寨卡、登革熱、黃熱病等病毒的傳播也會極大降低。
一項數據稱,連地處北極圈的阿拉斯加,也保有著 約4.35萬噸蚊子;不得不說,這份龐大的數量,對生物量的轉化會起到重要作用(2012年,倫敦大學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曾給出數據, 地球人的總重量——也僅為2.87億噸);
與此同時,我們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包含兆億計的原子,這些原子可能曾經屬於秦始皇、達爾文,甚至屬於恐龍或來自外星; 也可能,屬於蚊子。
所以,構成生命的原子永不消失。假如有一天,即使蚊子徹底滅絕,它們依然會換一種形式陪伴我們,或者轉化成了新的生命形式,希望那時候,它們已不再是「人類頭號殺手」。
【參考文獻】
[1] Chicken volatiles repel host-seeking malaria mosquitoes 《瘧疾雜誌》官網 2016年7月21日
[2] 《成都現翅展達11.15厘米巨型蚊子 大小超成人手掌》中國日報網 2018年4月25日
[3] Mosquitoes Eating Mosquitoes: How Toxorhynchites amboinensis, Psorophora ciliata, and Sabethes cyaneus (Diptera: Culicidae) Capture Prey 美國昆蟲學會年鑑 第115卷 第6期 2022年11月 第461–471頁
[4] Immunoblot analysis of salivary allergens in 10 mosquito species with worldwide distribution and the human IgE respon ses to these allergens 《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第101卷 第4期 1998年4月 第498-505頁
[5] Mosquitoes Eating Mosquitoes: How Toxorhynchites amboinensis, Psorophora ciliata, and Sabethes cyaneus (Diptera: Culicidae) Capture Prey
[6]《蚊子到底最愛哪種人?真正有效的滅蚊方法是》 中科院物理所 2023年6月25日
[7] 《新疆軍區阿勒泰軍分區北灣邊防連官兵忠誠戍邊的故事》 中國軍網 2020年11月6日
[8]《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師185團地區刺擾伊蚊生活史及發生動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周菲(2017)
[9] 《「人類頭號殺手」竟是它!密度圖告訴你哪裡是重災區》 中國天氣網 2018年9月4日
因微信近期推送規則改版
未加「星標」就無法展示完整封面
將會錯過我們精挑細選的大圖封面
後續精心編輯內容
也很容易被淹沒
若您喜歡我們的文章
請為我們添加愛的「星標」
中國國家地理視頻號
大美中國,山河錦繡
本文創作團隊
編輯:Jubei
設計:巍巍
圖片:視覺中國、圖蟲、網絡
話題
你覺得蚊子應該滅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