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財經訊(文/王蕾)小米這個品牌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充滿爭議的存在。「為發燒而生」成為小米剛開始的口號,雷軍利用飢餓營銷的方式讓小米手機迅速成為話題性手機品牌。剛開始小米對標蘋果,之後又喊出「干翻華為」的口號。雖然一個都沒有實現,但在大浪淘沙的手機市場成功脫穎而出。現在小米已經成為國內5大手機廠商之一。
小米手機從品質和使用感受來說確實有自己的特點,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小米6,憑藉該款手機的高性能高顏值和沒有明顯短板等特點,讓小米6手機用戶成為了一批「釘子戶」。
技術一直是軟肋
對於技術來說要從不同角度來看,首先要確定是網際網路公司還是科技公司,只有分清這兩點才能明確技術對公司的重要性。網際網路公司的特點就是提供平台,整合各方資源,發展自己的平台。網際網路公司的特點就是快,利用速度和營銷方式打造爆款。而科技公司是慢,前期投入大量研發資金,將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利用技術優勢打造爆款或者暢銷產品。
對公司不同的定義就決定了公司的經營模式。小米品牌成立初期就是利用網際網路思維造手機,這種網際網路思維已經成為小米根深蒂固的基因,甚至難以磨滅。就算年年增加投入也很難成為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
數據顯示,小米的研發投入從2017年的32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32億元,其中2021年同比增長42.3%,在2021年末的一場發布會上,雷軍表示未來五年,小米的研發投入將提高到1000億,比兩年前提出的計劃翻了一倍。
我們要清楚地看到小米研發投入的方向和營收占比。小米集團2021年的營收為3283億元人民幣,研發投入132億元,占比僅有4.02%。現在小米集團最燒錢的兩個項目就是晶片和汽車。這兩個都是非常燒錢的項目,小鵬汽車2021年研發投入41.1億元。
總體看來,小米的研發投入不斷增加,但實際上與營收的占比並沒有提高太多。網際網路整合思維依舊是小米的基因。
別人家的徠卡
小米12S剛剛上市小米大篇幅宣傳採用了徠卡攝像技術,卻被知名網際網路媒體丁道師批評:一家手機企業,搭載了別人家的徠卡,鋪天蓋地的宣傳自己厲害,不臉紅嗎?投入這麼大的預算和精力,高點自主研發,不是更香嗎?
科技曼曼談稱:總體而言小米12S系列這次屬於例行升級,沒有什麼突出的亮點,但是也沒有什麼明顯的缺點,首先就是三部手機都採用了最新的驍龍8+處理器,從媒體機的測試效果來看,這一代的驍龍8基本處於正常水平。12SPro和Ultra都採用了2K屏,奇葩的是12SPro支持120W快充,12Sultra竟然只支持67W的快充,這個配置閹割真是看不懂啊
最後就是售價了,12S賣3999元,12SPro賣4699元,Ultra賣5999元,我個人覺得12S不值得購買,12SPro是最值得購買的版本,但是售價又稍高了一點,至於Ultra的5999元售價應該考慮買蘋果的人更多啊,畢竟誰會花6000元買小米啊?
價值何在?
對於小米來說價值何在?在研發?在創新?在技術?其實並不是,它的價值是整合資源。小米是AIoT賽道的早期入局者,2013年就開始布局,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消費類AIoT物聯網平台公司之一,創立米家品牌,通過觀察發現,絕大部分公司都是小米投資一部分資金之後併入小米系統當中,並不是完全控股。總體看來,小米構建的生態系統還是將資源整合。
小米集團依舊是一家網際網路思維的公司,這種公司股民會用腳投票。小米股價最低點是8.28港元/股,最高點是35.9港元/股。從小米規模和營收分析,小米股價應該在15到20港元直接才算合理。
當然,如果小米繼續用網際網路思維發展,股價會一直處於不穩定狀態。只有轉變成為一家正在的科技公司才能實現股價的突破。
全球知名手機品牌蘋果、三星、華為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小米單純依靠資源整合未來發展將會遇到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