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首款汽車即將發布,或對標智界S7

2023-12-21     睿財經

原標題:小米首款汽車即將發布,或對標智界S7

近日,知名博主「電玩科技」在社交平台上爆料稱,小米首款汽車小米SU7將於12月28日正式發布。

作為國內科技巨頭,小米近年來在手機、家電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而此次進軍汽車行業,無疑是小米在多元化發展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據悉,小米SU7將是一款定位於智能電動汽車的旗艦產品,有望搭載一系列先進的智能駕駛技術和網際網路功能,為用戶帶來全新的出行體驗。小米創始人雷軍曾表示,小米將投入100億美元用於汽車研發。

上市在即

在本月16日上午舉辦的2023小米IoT生態夥伴大會上,小米總裁盧偉冰透露,小米汽車進展超預期,將於明年上半年正式發布。

據AutoPix汽車像素報道,小米首款汽車已於上周在亦莊工廠進入生產線驗證的第五個階段(PT5),該工廠需要在本月完成裝車 300 輛的目標,相比 11 月翻了數倍。

小米汽車具體上市時間官方還未公布,網傳是在12月份,最晚2024年1月份。不管是12月還是明年1月份,小米汽車終於還是來了。

歷時31個月,雷軍親自披掛上陣,被其稱為「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的小米汽車終於現身。

工信部發布的關於《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77批)和《享受車船稅減免優惠的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五十六批)擬發布內容的公示顯示,兩款小米牌純電動轎車在列,這也表明小米汽車拿到了工信部「准生證」,量產上市也近在遲尺。

工信部公布了小米汽車申報車型信息,一共有SU7和SU7 Max兩款車型以及SU7、SU7 Pro、SU7 Max 三款尾標,為純電動轎車,產品商標為小米牌,汽車尾部標識為「北京小米」,生產企業為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

小米汽車SU7搭載襄陽弗迪電池有限公司的磷酸鐵鋰電池,電機功率為220KW,最高車速210公里/時;SU7 Max採用寧德時代三元鋰離子電池,搭載前後雙電機,功率分別是220KW和275KW,最高車速可達265 km/h。

小米汽車短期不會盈利

大眾、豐田、寶馬等外資品牌都表示,相比傳統燃油車,造電車很難獲得利潤。這主要是因為電池這個核心部件被少數幾個企業控制,導致車廠難以降低成本。此外,由於銷量無法與傳統燃油車相比,規模效應也無法帶來成本的降低,因此造電車的業務基本是虧損的。

傳統車廠擁有自己的製造工廠以及各類零部件、底牌、懸掛等技術的積累,這使得它們能夠在供應鏈和生產環節節約大量成本。而小米造車若通過代工模式,意味著很難控制生產環節的成本,更增加了小米汽車獲利的難度。有消息稱,小米使用了北汽資質,工廠為自建。

造車本身就是一場燒錢大賽。前不久,小鵬獲得了大眾的投資,蔚來剛剛又拿到了阿布達比22億美元的投資。一邊要瘋狂燒錢,另一邊還必須要自己建設製造工廠。特斯拉虧損了6年,年銷量超過50萬台才開始盈利。而且特斯拉造車式工廠先行,所有的車都是自己製造的。

理想之所以能獲得盈利,也與自己擁有製造工廠有很大關係。家電製造業也是通過建設自己的製造工廠,更多供應鏈自己管控,才能在製造環節節約成本,提高品質,同時獲取利潤。家電的凈利潤只有5%,也是競爭極為殘酷的行業。

小米想要真正走上造車之路,還是要有工廠的。最近蔚來也在放棄代工,申請整車生產牌照。自己建造工廠,又是一次巨大的資金投入。

所以,等待雷軍的不是100億元,而是不知道多少個100億元。況且,除了傳統車廠豐田、寶馬、奔馳、大眾、比亞迪、長城、吉利、奇瑞、長安等瘋狂捲入電車市場,華為也通過智選模式切入了電車市場。這些企業有造車的老手,也有華為這樣的技術派,總之競爭壓力要比手機行業大得多。

對標智界S7

根據披露的具體信息來看,小米首台車BJ7000MBEVR2的長寬高分別為4997mm、1963mm、1455m,軸距3000mm,總質量為2430kg。而BJ7000MBEVA1的長寬高為4997mm、1963mm、1440mm,總質量為2655kg。與多數造車新勢力首台車為SUV車型不同,小米計劃推出兩台「C級轎車」。

據了解,有人稱小米首款汽車對標的是智界S7,而智界S7的定位正是C級車。

作為國內科技巨頭,小米進軍汽車行業無疑是一次大膽的嘗試。而選擇C級轎車作為首款產品,也顯示出小米對於市場的深思熟慮。作為新進入者,小米要想在C級轎車市場立足並不容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2b75a1a1246e58fb8bb4bb27b0cc4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