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打算第二天做手術,醫生好心給用了一支催眠藥,結果上了呼吸機

2022-02-08     麻醉MedicalGroup

原標題:本打算第二天做手術,醫生好心給用了一支催眠藥,結果上了呼吸機

一輩子沒住過院的老王,老了老了卻因為闌尾炎住進了醫院。

雖然活了挺大歲數,但到了醫院也變得很緊張。

儘管家人和主管醫生都勸他,但手術前幾天怎麼也睡不著。

由於睡不著,吃飯也不行了,體質每況愈下。另外,平穩了幾年的高血壓,也不再平穩了。每天,血壓就像過山車一樣。

術前一天,主管醫生查房的時候看到老王坐在床頭一點要睡覺的意思都沒有。於是,讓護士給他打一針催眠針。

之前,主管醫生就聽麻醉科同事給他講過:如果患者睡不好、血壓波動大,第二天非常影響術中術後的安全。幾次的經驗教訓,也讓他非常認同。

然而,這次卻不一樣:老王確實因為擔心手術而失眠。但他不知道的是,幾天睡不好、吃不好,讓他的免疫力下降了。老病根——哮喘,也不適時地發作了。老王坐在床頭,主要是因為上不來氣,而不僅僅是失眠。

進到病房後,護士問老王:睡不著啊?

老王使了半天勁說道:睡不著。

儘管此時老王呼吸已經有點費勁,但並不知道病史的護士並未發現異常。消消毒,「啪」的一針打了進去。

之後,叮囑老王躺下好好睡覺,不要想第二天手術的事。

然而,第二天早上護士前來測血壓、交待術前注意事項的時候,卻怎麼也叫不醒老王。

驚慌的護士,趕緊把主管醫生喊過來。

主管醫生進到病房後,一時也搞不清狀況。他心裡想:理論上200毫克苯巴比妥鈉也不多啊。那會是什麼原因?該不會是腦血管意外了吧?

他這麼分析,也確實沒有問題。意識改變,首要肯定是考慮大腦的問題。至於睡前的催眠藥,以前打了那麼多都沒事,確實不會有人想到和這個藥有關。

看到患者都這樣了,手術肯定是不能做了。於是,主管醫生拿起手機給負責麻醉的同事打了電話。

麻醉醫生聽到這個消息,也非常震驚。儘管手術不做了,但麻醉醫生還是趕到病房一看究竟。

到了老王面前,麻醉醫生迅速檢查了一下呼吸和循環的情況:呼吸非常深大,血壓心率都還好。

在確定老王暫時情況還算穩定後,麻醉醫生讓大家先別急,大家緊急查找一下原因,也好有方向搶救。

當麻醉醫生把老王的眼瞼扒開後,嚇了他一大跳。原來,此時老王的眼瞼水腫得很厲害,黑眼球幾乎就要被腫大的球結膜覆蓋了。

這種情況的出現,麻醉醫生感到後背的汗「唰」的一下就下來了。

此時,他也不得不懷疑是大腦的問題了。正常情況下,腦血管的問題會導致顱內壓增高,顱內壓增高會出現這種球結膜水腫的情況。

然而,接下來的病理反射檢查卻都正常。這就說明,大機率不是腦血管的問題,而是老王處於近乎嚴重嗜睡的狀態。

那麼,就是是什麼原因導致老王「睡」得這麼沉呢?

轉身,麻醉醫生就讓護士去重症監護室借一台帶呼氣末二氧化碳的監護儀。按照他考慮的,手術中如果呼氣末二氧化碳高了的患者球結膜一般都會水腫,這時的老王該不會也存在這種情況吧?

當監護儀上的數值顯示出來後,眾人對只有80多的血氧飽和度一片驚訝。只有麻醉醫生指了指監護儀上的呼氣末二氧化碳數值。

此時大家才注意到,呼氣末二氧化碳數值在那裡紅通通的報著警,數值顯示接近70。

沒等大家回憶呼氣末二氧化碳正常值是多少,麻醉醫生說正常值35-55。這麼高的呼氣末二氧化碳,大腦可能被麻痹了。

經過商議,大家決定把老王送到重症監護室進一步監測治療。出發前,順道也做了一個頭顱CT。醫學嘛,就應該嚴謹。萬一同時伴隨顱內病變呢?

到重症監護室後,立即為老王上了無創呼吸機。

由於呼氣末二氧化碳數值太高,呼吸機參數也呈梯度調整。

幾個小時後,老王終於醒了。

這件事告訴我們:到醫院了,就和醫生多溝通,不要自己在那裡胡思亂想,也不用客氣,怕話多醫生有想法。如果當天晚上他主動說不完全是擔心手術、而是呼吸費勁,想必就不會有後面的事兒了。

對醫生也敲響了警鐘:肺功能不好的,一定要謹慎使用鎮靜劑。嚴重的患者,甚至都要控制鎮痛藥的劑量。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解密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b08ac532c3169791e3e8275bbd9e7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