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需求+沒訂單=減產放假!布不好賣,快錢更不好賺!

2020-04-26     化纖邦

這幾天我們所有人都在見證著歷史,先是有美國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在21日凌晨跌了300%,結算價收報-37.63美元/桶。接著21日晚間WTI原油期貨6月合約一度跌幅近70%,跌破6.6美元/桶,創盤中歷史新低。


原油期貨接二連三的暴跌,尤其是6月合約大跳水,都在說明一點,市場對眼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信心極度缺乏。雖然22日、23日油價有所反彈,但依然處於歷史低位。當然原油的暴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需求大幅萎縮,這其中也包括我們紡織所需要的化纖原料。於是這種信心缺失也在向我們紡織行業蔓延,前所未見的淡季行情似乎是沒有給任何人希望。


信心不足,有訂單不敢接


導致目前紡織困境最大的問題就是訂單缺失,但完全沒有訂單可做是不可能的,不過市場上還存在著因為對客戶信心不足,而有訂單卻不敢接的情況。


據一位外貿商介紹,他們的客戶是一家印度公司,訂單從來不缺,每次的量也都很大,但供應商也很多,想要在這家公司「占有一席之地」競爭壓力很大。原來的訂單都是需要搶著做的,可是最近這家客戶的訂單他們不敢接了,因為他們擔心貨款難要。

印度目前還處於封鎖停工的狀態,之前的所有面料訂單都沒能及時加工生產銷往歐美地區。無法將面料轉變成現金,客戶自然缺乏流動資金,也不可能按時向上游的紡織企業支付貨款。正常來說,只要印度解除封鎖開始復工,資金肯定會逐漸回流,並且這家企業之前從沒有剋扣供應商貨款的先例,所有貿易商本來可以放寬心。


但現在他們在疫情沒有好轉跡象以及先前貨款沒能回來之前,他們已經不打算接任何一單該客戶的訂單。跟他們想法類似的供應商不少,因此現在客戶手中存在部分訂單無人願接。信心缺失,讓貿易商對以往「求之不得」的老客戶都不再信任。



沒需求+沒訂單=減產放假


全球疫情愈演愈烈,感染人數不斷增多,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5日9時28分,全球確診病例達2745678例,死亡病例為192512例。美國確診病例升至922293例。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全球的需求都遭受了巨大的打擊。紡織作為傳統製造業,一直以來都是內貿和外貿「兩條腿走路」。


外貿市場方面,因為作為中國主要出口國的美國、義大利、法國等歐美國家仍在疫情的爆發期,需求急劇縮減。受此影響,從3月開始,紡織外貿出口數量開始急劇萎縮,且退單、撤單現象屢見不鮮。


內貿市場方面,雖然國內疫情相對控制較好,但時不時偶發的一些病例仍然讓大部分人都心有餘悸,不敢去人流密集區域消費。另一方面,因為原料價格持續下跌,連破新低,貿易商對未來市場缺乏信心,也沒有囤貨的意向,導致內貿與外貿一樣走貨不暢。


因此,在內貿外貿均需求不足的雙重打擊下,紡織市場上的訂單急劇萎縮,大量的織造企業的布一織出來就變成了庫存,坯布庫存持續積累。


據中國綢都網數據監測顯示,截至4月23日,江浙地區織造企業坯布庫存已接近44天高位,已經超過了去年最高的43天。


一家主營牛津布織造企業負責人的王老闆就說:現在他們的坯布庫存已經高達200萬米,接近了一個月的產量,雖然目前織機只停了三分之一,但是如果庫存持續積累,到了五一的時候,開機率將會下降到一半,一旦倉庫堆不下坯布了,就會選擇停產放假。而且不止是他們廠,現在大部分織造企業都是這麼操作的。


這一點從織機開機率就能很好地看出來,據中國綢都網數據監測顯示,近階段織機開機率已經降低到67%左右。


現在的市場就是這樣,終端沒有需求,貿易商接不到單子,織造企業的布賣不掉,有一種一潭死水的趨勢,而越是這種情況,人們就越容易頭腦發熱。


想賺快錢?沒那麼容易!


從疫情爆發開始,有不少人打起了熔噴布、無紡布的主意,微信群、朋友圈裡面到處充斥著類似的消息,火爆得出乎人們的意料。


不少人看到了商機,購買口罩機,一頭扎進了這個行業,想著賺一波快錢。然而口罩是一個新的行業,機器、原料、工藝、特性等等方面,都是一個一個難關,需要克服。還需要各種證書、認證手續,尤其近期國家對於防疫用品出口要求提升、難度加大。在這麼多難關面前,不可能所有人都能順利通過。


然而,因為新增口罩機大多數是行業外人士,而噴溶布的緊張使得口罩廠依賴「朋友圈」模式購買,購買力的疊加釋放使得本身相對緊張的噴溶布一直穩定在30-50萬元;另一方面,因為口罩產能急劇增加,價格也已快速回落,普通的一次性口罩價格已經從疫情肆虐時最高的5元/個降低到了如今的接近1.2元/個。


一來二去之下,轉產口罩究竟最終是賺錢還是賠錢,依然是一個未知數。



除了把資金投入熔噴布、口罩行業之外,因為近期滌綸長絲價格低,市場上一部分人就存了一些「抄底」的心思。4月初原油價格受減產消息反彈的時候,除了織造企業趁機補貨外,也有不少貿易商選擇了出手,準備賺一波差價。


但是經過一個月時間的下跌,滌絲價格又幾乎跌回了原點,疫情未見好轉的情況下,後續依然存在下跌的可能。


小編個人覺得,現在的行情蘊含著極大的風險,在此時想抄底賺一波快錢,依然有不小的可能會抄到半山腰,最後很有可能變成「接盤俠」。


不求突破得利,但求穩定不虧


對紡織市場沒有信心,一個最重要的表現就是現在很多紡織企業不敢尋求突破,破解眼前的困境,而是求穩。不願意去謀求更多的利益,而是避免更大的損失!


近期市場上一些常規的市場貨面料有鬆動的趨勢,一些染廠也相對前期開始忙碌起來。其中尤其是190T春亞紡、滌塔夫等產品近期的需求量很大,但有卻存在部分企業不願意湊這份熱鬧。



據一位織造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們廠里就在生產春亞紡,只是規格都是300T以上的,而沒有190T、210T等低密度春亞紡。雖然最近這些低密度產品在熱銷,但他們並不打算調整機器設備跟風生產。


因為他覺得市場行情不好,這些產品熱銷是不正常的也是不會長久的。即使他們掉頭生產這些產品,可能市場上這陣風已經過去了,而且拓展新品種的客戶,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最終很可能也是一個累庫存的結果。與其這樣,還不如安安心心、老老實實做自己熟悉的產品。


其實類似他們的企業很多,拒絕嘗試,擔心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也是紡織人一種合理的止損方式。只是所有人都安於現狀,埋頭生產自己熟悉的、市場常規品種,必然會導致相關產品的庫存大幅增長。即使市場全面復甦,面料供大於求的局面依然會延續,低價競爭也將接踵而至。


對紡織市場的現在以及未來缺乏信心,導致了大部分紡織人都更加保守,有訂單也不願意接,有利潤也不願意去爭取。只有海外疫情出現拐點,復工復產全面展開,市場信心才能逐漸恢復,並再次迸發活力。

來源:布工廠、中國綢都網、中國輕紡原料網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化纖頭條儘量標註每篇文章的來源,若不願轉載或侵權,請通知我們予以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V4BtXEBfwtFQPkdQrw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