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體育公益」項目如何策劃,這些案例值得借鑑

2022-08-01     當代公益

原標題:企業「體育公益」項目如何策劃,這些案例值得借鑑

如果說有一種方式,既能在短時間內調動起公眾的注意力和熱情,又具有價值認同上的普適性,那麼體育運動絕對榜上有名。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健康也被看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當運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時,體育與公益的結合也爆發出了更充沛的能量。

粗略劃分,體育公益項目的策劃可以從兩個維度去探索:

01

以體育為連結,為其他公益項目賦

網際網路實現了公眾參與公益途徑的多元化,也為公益項目的策劃提供了一種思路借鑑:通過模式的創新,既能調動公眾的參與熱情,實現公益籌款的目標,又可以獲得更大的傳播聲量,一舉多得

而體育運動的引入,就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

以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原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善行者」公益項目為例,項目通過鼓勵公眾4人組隊,規定時間內完成既定里程的徒步挑戰,並動員身邊的人以公益捐贈或消費幫扶的形式參與到鄉村公益項目中,助力鄉村振興。目前,「善行者」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參與方式。

「善行者」的成功,可以給企業公益策劃幾點啟示:一是,一個好的項目策劃,是完全可以設置參與門檻的報名費用及籌款或農產品消費任務的設定);二是,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的時代,要善於激活普通民眾的私域流量,讓每個個體都成為一個傳播源(需要組隊完成挑戰和向身邊人「籌款、勸購」的模式設定);三是,是公益項目,也可以是公益平台,帶動上下游企業合力共創(為企業提供了多種接入方式);四是,好的內容,是可以讓公益效用double的(善行者也成為企業文化建設中被普遍認可的一種公益形式)

當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公益跑、公益徒步等形式為其他公益項目賦能時,不妨在項目設計的機制上多下些功夫。

02

以體育作為內核,進行公益幫扶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我們注意到,這個維度上的體育公益,大部分企業都將公益錨點指向了鄉村教育。

近些年來,雖然鄉村學校的硬體設施有所改善,但欠發達地區在體育素質教育上依然普遍存在著體育課枯燥、專業運動裝備欠缺、體育設施差、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不足等問題。

從硬體捐贈到軟體幫扶,公益幫扶的內容也隨著鄉村學校需求的變化和對公益理解的加深而不斷演進疊代。而在這一過程中,不同行業的企業根據企業基因的差異和資源稟賦的不同,都在不斷地探索著自己的特色標籤。

以長期投入獲取時間複利

公益模式,對於一個公益項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卻不應作為效果評判的唯一標準,公益積累的持續性也同樣不可小覷。

以喬丹體育的「喬丹快樂體育園地」項目為例,體育器材設備的捐贈是其主要形式,儘管幫扶模式較為單一,但從2008年以來15年的長期堅持與投入,產生的時間複利依然具有價值。

吉利控股集團的「「綠跑道」鄉村少年體育夢想計劃」同樣也持續運營了多年(9年),該項目在硬體捐助的基礎上,還通過助學陪伴的方式走進鄉村校園,為項目增添了更多溫情的色彩。

2015年,當代公益與綠跑道志願者在廣東

近年來,「綠跑道」項目在傳播上也亮點十足:與Keep進行跨界聯合,將KEEP用戶運動消耗的卡路里和運動成就,轉化為公益基金及體育器材,搭建公眾參與公益的平台;借勢亞運會,聯合發起「尋找2022個亞運夢想」行動,並通過創意比賽的形式,幫助「綠跑道」公益項目中的孩子們實現了觀看衛星發射的夢想。

多維發力,提升幫扶效用

一個優質的公益項目,其公益模式應該是具有內在生長力的。而這種生長力的養成,既取決於企業對公益的主觀探索意願,也與合作夥伴的專業度有莫大關係。

安踏集團的「安踏茁壯成長公益計劃」,在公益模式的疊代上就可圈可點。從發起之初的「建造夢想中心」、「打造夢想課程」和「提供夢想裝備」三個模塊,到後來升級到「裝備包、體育課、夢想中心、運動場、運動營和希望班」六大模塊,可以看出,其公益標籤越發清晰明朗,公益幫扶內容也越發全面具體。體育明星的加入也為公益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其中,著眼於鄉村體育教師培訓的「安踏體育課」子模塊,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幫助鄉村一線的體育教師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完成了從輸血到造血的過程。

耐克的「活力校園項目」同樣針對體育教師這一群體,但卻從範圍上突破了鄉村教師的範疇,致力於在學校培育運動文化及開展體育教育創新。作為與中國教育部長期戰略合作的項目,其在公益願景和項目策划上的立意都是比較高的。

其中,「全國小學體育活力校園創新獎」是「活力校園」項目的核心內容之一,通過創新案例的評選、國際遊學交流等方式,有效激發了學校和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體育教學、體育文化培育都有著正向的影響。

打造差異化標籤

有的公益項目則另闢蹊徑,通過不同維度上的細分、再聚焦,打出了公益項目的差異化標籤。

作為耐克「活力校園項目」的子IP,「撒開腳丫」公益項目將目光聚焦在了「女孩」這一群體,通過體育運動賦能女孩,打破她們運動的障礙,展現自信和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她力量」是近年來營銷的一個重要方向,而運動品牌一直都非常看重女性市場,將這一群體作為公益靶向也是與其商業基因一脈相承的。

差異化標籤的打造,既可以從細分群體來探尋,也可以根據企業自身資源的稟賦為依據。

大眾汽車集團一直與足球運動有著深厚的淵源,贊助多家頂級賽事的球隊。其在中國發起的多個青少年足球項目,都利用了這一資源上的優勢。其中,「「足球夢想+」――大眾汽車青少年足球項目」調動沃爾夫斯堡足球俱樂部和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部參與其中,為項目提供了專業的技術保障和足球資源。

去年,大眾又上線了國內公益領域首個專注於青年足球的線上教育平台「大眾汽車青少年足球訓練營微信小程序」,為足球愛好者和專業人士提供了免費課程學習。

一套解決方案

在中國的體育公益史上,由姚明所創建的姚基金無疑是舉足輕重的一個公益品牌。

「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作為國內首個專門為中國青少年量身定做的公益項目,從2012年開始到現在,無論是公益模式的成熟度還是在連結外部資源這件事上都具有示範意義。

於企業而言,既可以作為戰略合作夥伴鏈入其模式之中,也可以從中借鑑創新,打造專屬於自己的公益項目。

從幫扶形式上看,通過硬體捐贈和軟體幫扶(志願者支教、體育課教授),提升了鄉村體育的教育水平和體育氛圍,而集訓和聯賽的方式,又有針對性地為熱愛籃球、具有一定天賦的鄉村孩子提供了難得的走出去的機會。

從資源連結上看,除了地方政府/青基會、捐贈企業的支持之外,來自地方高校的體育專業大學生志願者更是為項目實施提供了專業的基底

從傳播力度上看,自不必說,基於姚明自身的知名度及其所撬動的體育明星資源,項目具有天然的關注度。

(部分圖片取自於網絡,侵刪)

你還知道哪些優質的「體育公益」項目,歡迎留言推薦給我們。

看見公益

「企業公益觀察」欄目希望通過記錄優秀公益項目案例、透視公益項目背後的專業邏輯、思考企業公益的更多可能性,陪伴企業在社會責任領域共同成長,以此推動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

孩子成長的第三堂課

他被熱死在這個夏天時,還被拖欠著五萬餘元的工資

企業公益觀察丨科技,讓公益的想像力蔓延

分享點贊在看,溫暖同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83bef5da9d4e7ec907a21d4e58465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