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中國古代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在其由最初地方政權向統一的中原王朝轉變的過程中,經歷了三位皇帝,歷時近三十餘年。在清朝定鼎中原的過程中,有一位皇帝非常特殊,他文治武功不及先輩,一生也沒有任何作為,卻陰差陽錯地成就了先輩所沒有開創的偉業,改變了清朝得了是進程,死後廟號甚至超過其父親,稱為「祖」。這位皇帝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順治皇帝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皇太極駕崩之時,順治皇帝年僅5歲。其實順治皇帝之所以能夠繼承大統,完全是各方政治勢力權衡的結果,當時最有希望登基稱帝的有兩個人,一個是順治皇帝的大哥肅清王豪格(皇太極的長子),一個是順治皇帝的叔叔睿親王多爾袞(皇太極的弟弟),這兩人為了爭奪皇位僵持不下,甚至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就在皇族內訌、手足相殘的流血事件即將發生的時刻,清朝皇族內部採取了折中方案——立皇太極之子登基,但非長子肅親王豪格,並由睿親王多爾袞攝政。順治皇帝就在這樣的局勢下,幸運地被選中,繼承了皇位。 順治皇帝即位之初,鑒於其年幼,朝政大權被睿親王多爾袞把持,其通過打擊異己勢力,逐漸成為了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先後加封為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元年(1644年),關內的明王朝出現了巨大變故,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攻陷了北京城,明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檢自縊於煤山。明王朝的內亂為虎視眈眈的清王朝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在多爾袞的主持之下,清軍迅速開赴山海關,在明朝降將吳三桂的配合下,擊敗李自成農民軍,一舉攻占北京,實現了其入主中原的夙願。於是,多爾袞奏請6歲的順治皇帝遷都北京,此舉標誌著清王朝由地方政權開始轉化為統治全中國的中央王朝。此後,多爾袞分兵兩路,一路繼續追擊農民起義軍,一路則南下消滅南明政權,清朝在中原的統治逐漸穩定了下來。順治七年(1650年),出獵的攝政王多爾袞在喀喇城逝世,使得13歲的順治皇帝可以提前親政。
不管怎麼說,順治皇帝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前半生受制於攝政王多爾袞,後半生又深陷於母子矛盾之中,命運非常悲慘。但是他卻是清朝最幸運的皇帝,因為在他的統治時期,清王朝從地方政權過渡到定鼎中原的大一統王朝,這樣的豐功偉績是其祖父清太祖努爾哈赤和父親清太宗皇太極不曾做到的,因為這一點,順治皇帝死後廟號稱為「清世祖」,這在歷史中是非常高的評價。各位讀者,你們覺得順治皇帝是不是清朝最幸運的皇帝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5d40149a17fe3bf0c88a4623b446f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