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長一寸強:20把大刀對戰20把刺刀,1分鐘之內大刀隊全軍覆沒

2023-11-20     歷史兩張臉

原標題:一寸長一寸強:20把大刀對戰20把刺刀,1分鐘之內大刀隊全軍覆沒

火藥的出現並應用于軍事使人類由冷兵器時代過渡到了熱兵器時代,戰場上風波詭譎,局勢變幻莫測,排兵布陣如棋盤般星羅棋布,一著不慎,則滿盤皆輸。

在此基礎上,兵器的選擇與使用就屬於可控的外力因素,天時地利人和,這算得上是人和的一點,裝備精良的武器會讓戰鬥如虎添翼,短時間內取得勝利。

我國古代冷兵器分為刀槍劍戟,將刀這一武器放在了首位可見它是戰爭中的熱門兵器備選,而自古以來,經過重重演化以及無數兵家鬥士的調整評測,刀這一類武器又分為了諸多種類,以大刀和刺刀為主,向外圍衍生出無數系列兵器。

古往今來,大刀和刺刀就一直被用作相比較的對象,一直到近現代才逐步退出歷史舞台,幾乎沒什麼用武之地,近代列強的洋槍洋炮掀起了熱兵器的旋風,然而在1933年的一場戰爭後,又引起了新一輪的大刀追捧與火熱潮流。

喜峰口之戰

在1931年,日本蓄謀已久,制訂了一系列侵華政策,9月18日,日本轟炸南滿鐵路,發動了臭名昭著的「九一八事變」,拉開了局部侵華戰爭的序幕。

由於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認定攘外必先安內,東北地區戰事節節敗退,很快日本軍輕而易舉地就占領了東北三省,野心勃勃的日本是得不到滿足的,貪婪慾望永無休止。

短短2年內,日軍動作頻繁,在東北實施奴化教育,軍事管理,從而徹底控制了東北地區的絕大部分城市交通,緊接著就將爪子伸向了中國南方。

而喜峰口就坐落在遷安縣與寬城縣的接壤之處,是燕山山脈東段的隘口,古稱盧龍塞,路通南北。此地是日軍進入華北地區的必經之處,1933年的3月,日軍派一路軍隊悄悄偷襲並占領了喜峰口。

如此軍事要塞丟失對我軍而言損失巨大,1933年3月12日,國民黨軍隊第二十九軍軍長,秘密發動了一場夜間偷襲戰,他在全隊里挑出了幾百名的大刀手精英,臨時組成了一支敢死隊。

趁他病要他命。此時日軍喜峰口戰爭剛剛勝利不久,此前的戰爭他們面對的中國軍人都是消極抵抗,態度倦怠,所以輕狂大意的日軍得意忘形,在夜間竟然敢脫衣服睡覺,毫無防備之心。

國軍就抓住了敵人的這個特點,在夜晚發動突襲,首先由兩名先鋒隊員打頭陣,率先衝進了日軍陣營,奪取左右兩翼高地,熟睡的日軍驚慌地從夢中驚醒,他們早已經自亂陣腳。

敢死隊成員乘此機會,炸毀日軍重要物資,用大刀近距離攻擊敵人,打得敵軍落花流水,那個夜晚一共殲滅了日軍700餘人。在天亮後,日軍雖然憑藉坦克大炮等遠距離熱兵器優勢重新奪回了喜峰口,可很快就被再次被夜晚偷襲的大刀敢死隊戰士打得潰不成軍,一敗塗地,喜峰口終於重新回到了中國人民的手中。

大刀的再次風靡

喜峰口戰役的勝利再次引領了中國大刀流行的潮流,中國媒體界爭相報道中國軍隊用大刀大敗日軍的刺刀,各種吹噓誇讚之詞漫天飛,他們盛讚中國的大刀是日本刺刀的剋星。

日軍自打喜峰口戰役後,一改之前對中國軍隊不屑一顧的態度,軍事防守上更加嚴密,部隊紀律嚴明,直接下令士兵們夜晚不允許脫衣睡覺,必須全副武裝淺睡眠,以防止敵人的夜間偷襲,甚至很長一段時間他們都頭戴著鋼盔睡覺,怕一不注意被砍頭喪命。

中國輿論界上下洋溢著喜悅自豪的氣氛,然盛讚之下,卻也不乏某些睿智之人挺風發言,直言要害,著名抗日將領黃紹竑眼光長遠,第一時間就站出來抨擊這種跟大流,亂吹捧的虛假現象。

他直言:「你們這些人不去關注正規新式兵器的發展進步,反而思想倒退,一個勁地瞎胡吹大刀隊,你們難道是想走義和團的老路嗎?」

黃紹竑這樣毫不留情的抨擊是有原因的,仔細想想,大刀確實還沒厲害到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程度,中國沉浸在這種虛假幻想里無異於自欺欺人。

大刀作為一種短距離兵器,比之日軍的長距離刺刀,確實在戶外戰鬥中占據劣勢地位,在喜峰口的那個夜晚,敢死隊憑藉著夜黑風高,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才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其中自然有運氣加持,所以不能完全說是大刀的功勞。

對戰中大刀陣亡

其實大刀在集體作戰中,相較於刺刀是處於劣勢地位的,首先就是距離問題,大刀的力臂短,雖然它的勢重大,可卻容易輸在速度上。其次大刀由於重量問題,需要舉起來再二次砍殺敵人。

那麼此時舉刀者就容易把腹部暴露在敵人面前,假如敵人趁此時機用刺刀刺中腹部,那麼大刀還未落到敵人的頭上,我們就已經倒地犧牲了。

在戰場上無論你使用什麼樣的兵器,最重要的就是速度,速度夠快,打得夠准,就能夠一擊斃命,而刺刀輕便,動作簡單,出刀速度夠快,所以在集體作戰的戰場上其實是更占優勢的。

曾經就有人做過一個實驗,他召集了40名士兵,分為兩組對陣,一組是手持大刀,一組手持刺刀,每組各20人進行混戰決鬥,戰鬥剛剛開始還未到一分鐘,大刀隊就明顯不敵刺刀隊,迅速落敗。

在這次結果中,大刀隊全軍覆沒,而反觀刺刀隊。僅僅陣亡了三人,雙方高下立見,當刺刀隊衝過來的時候,大刀隊甚至還未來得及提刀上陣,就被敵人從兩米外的距離擊殺。

小結:

綜上所述,大刀隊在戰鬥中由於距離速度的原因是明顯不敵刺刀隊的,這是集體戰爭帶來的必然結果,當然如果空間狹小,那麼狹長的刺刀或許不容易伸展開來,那麼大刀應該更容易占據上風地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387828e86a36e7c12f8e0463b1f7f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