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銀行業大裁員,鐵飯碗也不保了,金融專業還能學嗎

2020-09-22   狐狸先森幾點鐘

原標題:全球銀行業大裁員,鐵飯碗也不保了,金融專業還能學嗎

01

去年,全球有不少大型銀行進行了大規模的裁員。

從公布的銀行裁員計劃,人數高達8萬人。

其中,裁員最多的是歐洲銀行,占據了全球銀行業裁員80%以上的人數。

僅僅是德意志銀行一家,就裁掉了18000人。

裁員潮背後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銀行為了節省成本、提高效率,削減了人力開支。

本以為經過刮骨療傷,在下一年,即2020年,銀行業能好起來,誰知道開年就來個疫情大爆發。

沒辦法,銀行只能繼續裁員止血。

據報道,花旗銀行本周內將開始恢復裁員,這次裁員預計約為2000人。

瑞典商業銀行未來兩年內擬裁減約1000名員工。

英國勞埃德銀行也宣布計劃裁撤639個工作崗位。

從全球銀行業整體上看,歐洲、北美到亞洲、非洲今年有30多家銀行計劃裁員。

而彭博彙總的數據顯示,全球銀行業今年宣布的裁員總數已經達到63785人。

02

傳統銀行的成本主要就是管理成本,而裁員是最直接降低成本的手段。

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的《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指出,已開發國家銀行業成本收入比普遍處於較高水平,2018年主要大型銀行的成本收入比達到60%左右。

如此高的成本,遇到經濟不景氣時,銀行裁員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中國,銀行工作一直被認為是鐵飯碗,收入比公務員高,穩定性不比公務員差,是妥妥的香餑餑。

銀行工作那麼香,得益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銀行有收入,自然不在意多招人多發錢。

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更重要的是未來中國步入已開發國家後,中國的銀行會不會也變成那些動不動就裁員好幾萬的歐美銀行,一旦業績不好了,就開啟大裁員呢?

可預見的幾年內,銀行工作真的就不那麼香了。

好了,銀行鐵飯碗不鐵了,也不像香,那金融專業還能學麼?

要知道,中國大學裡的經管系一直是高分錄取,當年難得考上的好專業,現在你告訴我不行了?

03

其實不用等中國步入已開發國家,光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就已經足以動搖銀行工作。

去年10月,富國銀行曾經出具了一份長達225頁的報告,專門研究了科技會對整個金融服務業帶來的衝擊。

報告里寫到,銀行其實比任何一個行業在科技上的投資都要高,大約每年投資1500億美元左右。

越是大型的銀行,就越是看重科技投資,因為科技會決定一個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說,大數據技術能讓銀行實現更精準的銷售,人工智慧技術,能大幅度降低貸款處理流程的成本。

而這種投資趨勢的結果就是,在接下來的十年,美國的銀行總計將會裁掉20萬人。

中國的銀行,在智能化上肯定也不會落後。

在中國其實也觀察到了類似的趨勢,比如中國四大行,由於銀行網點智能化,這幾年已經裁掉了8萬人,而這種裁員計劃,還在繼續。

香餑餑的金融專業不行了,怎麼辦?大家都去學編程嗎?

04

那肯定不是,金融專業要學,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學問,不管人工智慧怎麼發展,都需要人來研究。

說得肯定點,你要想學金融專業有前途,你最好是考上頂尖學校的金融專業,比如北大、清華、上財、復旦、人大、美國常青藤名校。

這樣,你在金融行業里發展才有前途。

金融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行業,細分職業很多,各個細分職業的人工智慧替代率,差距也很大。

在金融行業里,大約有60%的職位被人工智慧替代的機率極高,替代率超過90%。

但是,也有25%的職位人工智慧替代機率很低,不到30%。

那什麼樣的職業,有90%的機率會被替代呢?

可不僅僅是銀行的櫃檯人員。

像是預算分析師、保險承包人、會計師、稅務稽查員,甚至是負責放貸款的信貸員,都屬於這類。

這類職位有一些共同特點,那就是他們的工作內容里都有很多可重複的細節,有明確的任務目標,所以很容易被計算機用算法進行編碼,形成程序。

比如,現在螞蟻金服依靠大數據分析,放貸不需要人工審批,你申請了,兩秒鐘就可以批款。

這些都是「可編碼」的工作,人工智慧來了,大機率被淘汰。

如果你想有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來判斷,那麼,金融行業大部分基層和中層的崗位,其實都是「可編碼型」的。

那什麼樣的金融職業,不可編碼、不能被替代呢?

銀行家這種工作。

他們的工作大部分是「找資源,協調關係,平衡利益」——這樣的職業也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以人為本」。

這種技能,恰恰是無法被程序化的。

還有像巴菲特這樣的優秀投資者,雖說他們會做大量的數據分析,看起來好像是人工智慧可以乾的事兒。

但事實上,最終決策依靠的還是經驗、直覺、判斷力等等。

類似這樣的能力模型,也是人工智慧沒法輕易取代的。

如果我們還是用一個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判斷,那就是,在金融行業金字塔尖的少數職位,不會被替代。

這些職位本來就很稀缺,所以自然在人才選拔上當然有很高的門檻,比如說你得是從頂尖名校畢業的,有高學歷,甚至有好的家庭背景。

05

中國基金經理中的87%都畢業於12所高校。

哪12所呢?

基本上就是清華、北大、復旦、上財這個級別的高校。

而頂尖私募基金、投資銀行的高級職位更是常青藤、清北復交的專利。

如果你家境優越,或者能考上清北復交、常青藤學校,那麼學金融仍然是好選擇,因為你很有可能成為這個行業金字塔尖的少數人才。

但如果做不到,那金融專業還是不要學了,因為你學了畢業後,大機率會在基層做「可編碼」的工作,未來被裁員的風險就很高。

在銀行業,鐵飯碗確實不保了,但金飯碗還是值錢的,如果你沒學歷、沒人脈、沒能力爬到頂端,就早點放棄謀求其他出路吧,別等被裁了才發現無路可走。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註:狐狸先森幾點鐘。
我們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