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教育-2019淮安事業單位面試試題熱點——過度監督問責

2019-10-29   安徽國培

某地基層女幹部開會時摳腳的照片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輿情出現後,女幹部向當地黨委作出檢討。有人認為作為基層幹部,行為不雅,就應該真誠作出檢討。也有人認為監督幹部不能煞有介事地上綱上線,要給基層幹部多一些理解。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解析】

對於題干中的觀點我認為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我們更思考看到監督問責如何更加科學的發揮它的作用。

對於第一個觀點,基層幹部幹部不僅代表自己的形象,還是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幹部不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不僅會讓自己非常「不好看」,還會讓政府的形象受損。這位女幹部的行為無論放在什麼場合都是一種不雅的行為,更何況是在開會這樣一個嚴肅的場合。不僅僅不利於個人文明形象,更加損害了單位的形象。我們每一個領導幹部都應該引以為戒,在任何場合都應該嚴格要求自己。

對於第二個觀點更值得我們思考。沒有督查就沒有落實,沒有督查就沒有深化。督查問責的目的是促進幹部增抓實幹、求真務實,把重大的政策部署變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營造出「競相作為、主動作為」的勢頭和氛圍。但是這類問責我認為確實屬於過度問責。

隨著問責的增多,更多的是讓基層幹部哭笑不得。首先,過度的問責會增加基層幹部的精神壓力和心理疲憊,這是摧垮基層幹部的「最後一根稻草」。沒有誰願意在工作中背著處分開展工作,讓工作變得被動。上級部門常以問責處分來推動工作,使基層幹部幹事沒有「安全感」,生怕自己一個不注意就會被輿論,被問責。其次,問責多了大家就會變得麻木,對待工作的激情會受到嚴重的挫敗。過多的問責只能促使基層幹部更加疲於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也會讓工作變味走調,甚至形成新的形式主義。而且如果我們把注意力都放到這樣的細枝末節,也會把嚴肅的政府工作變得像八卦新聞一樣娛樂。

對於監督問責,我們當然要堅持落實到底,但是一定是有一個科學的指導標準,讓監督問責切實發揮實效。

第一、明確監督問責的具體內容。列好問責清單,比如不作為、政策落實不力、違反規章制度、考核不合格等,也讓領導幹部有明文可以遵循。

第二、用好容錯糾錯機制。落實好三個區分,切實為「李雲龍式」幹部做好制度保障。避免給幹部造成干多錯多問責多的困擾,導致黨員幹部在做事時畏手畏腳的情況出現

第三、明確監督問責的流程。要嚴格依照問責條例和其他有關黨內法規的要求,深入調查了解、仔細核實,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當事人的特殊情況等細節問題都搞得一清二楚,正確區分問題性質,嚴格決策和審批程序,既不放過失責者,也不能感情用事、不分青紅皂白就問責,這樣才能提高問責的公信力和精準度。